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2014各地养老模式探索及政策支持盘点
2015-01-26 16:01: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预计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预计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2014各地养老模式探索及政策支持盘点

  在与养老相关的众多话题中,养老模式的选择是大家格外关注的。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在具体的实践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房(地)养老、医养结合、异地养老、公建民营、日间照料中心等多种衍生的养老方式,毋庸置疑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预计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重点地区养老模式探索

  近年来,一些重点城市和中心城市在养老模式上积极做了有益探索,部分城市找到了融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养老新模式。

  北京:北京在养老产业和养老模式的探索上极富前瞻性。2013年,北京市就领先于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单列养老设施用地供给计划100公顷,加大民生用地供应。2014年以来,更是在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方面着力颇多,一方面在土地、金融、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使得养老产业不断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监督,不断规范产业发展。

  作为率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之一,北京的养老压力十分巨大。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的养老政策倾斜和模式更加“普惠”,尤其是医养结合方面的推广更是不遗余力。2014年,北京市先后有《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北京市31项养老照料服务将有操作标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条例》等政策出台,注重推动养老机构医疗条件全覆盖、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同时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养老服务。

  北京养老模式的探索一直遥遥领先于全国,模式多样且比较成熟,除了三大主流模式,还探索出了智慧养老、异地养老、公建民营等新兴模式。以太阳城、太申祥和等为首的企业已经探索出了机构养老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尤其是以万科、远洋、保利等为主的大型房企的加入,丰富了社区养老的内容,比如万科推出的社区嵌入式养老,融合了专业护理和社区配套,不仅为老人提供涵盖吃住玩医养护等全方位服务,还能和社区融为一体,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日间护理和娱乐等服务。早在几年前,北京市就开始探索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落实到每个社区,为居家老人推出理发、送餐、健康护理等服务,达到一定条件的老人还可以领取老人券,以券消费;此外,以汇晨为首的机构在公建民营的探索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目前已经开始了连锁化经营。

  由于消费人群聚集,北京为周边地区异地养老市场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人群,一个以“养老”为核心诉求的长期异地养老市场正出现在北京周边的河北地区:这些养老院以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北京老人到当地养老。

  此外,北京在智慧养老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社区信息化养老模式的创新。这是针对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推出的活动,以社区为平台,辅之以家庭视讯电话等装置,让老人在家养老,为老人提供安全、医疗等服务。

  上海:与北京相比,上海的养老产业发展更加市场化。这从当地出台的政策可见一斑。2014年,除了国家政策之外,上海本地出台的政策主要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规范养老机构和产业发展、社区互助互帮养老等方面为重点,这说明上海的养老产业发展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混沌期和焦虑阶段,开始进入规范、有序发展。

  上海在养老模式的探索上也更趋向于灵活与多样化。如在社区养老上,上海推出了持有型养老社区、混合型养老社区和嵌入型养老护理中心,针对不同老人推出不同的服务,在模式设计上注意链接产业上下游、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其模式设计更受金融机构青睐。与北京养老机构医疗全覆盖不同的是,上海机构更注重在“健康体系的打造”上下大力气。比如浦东新区首倡并打造的中国首个“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导管理模式”研究实验基地,就着力于未来专业养老服务内容,以“健康”为主线,将营养、运动、心理、环境、娱乐、康复、护理、社交、装备等九大服务内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再如近期上海多个小区推出的“邻里守望”互助养老模式,倡导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关爱服务队通过心理抚慰、生活照料、节日探访等活动帮助困难老人解决其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需求,让老人们感受到邻里情与政府关爱。

  在一些新兴养老模式的探索上,上海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比如松江区上海市松江区探索了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及以上,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退养补贴金的本地区农村户籍的老年农民退休制度养老模式,老年农民在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在原来农保退养补贴金的基础上),每人每月获得的退养补助金将增加,由区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发放个人储蓄卡;老年农民退休后的退养补助金,三分之一由村、镇集体经济组织承担,三分之二由区财政承担。再如上海对消费养老的推广和实践。目前上海有106项立法中涉及消费养老。在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推动下,使得消费和养老,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甚至互相矛盾的概念在实践中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个人消费—企业返利转为投资—消费者获得投资增值红利—增加个人养老资金来源”的链条模式。

  天津:天津也是老龄化压力较大的城市之一。到2015年,平均5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老年人。天津人口不超过3人的家庭,占总家庭户数的61.66%,这种现实使得不管是养老政策的制定还是养老模式的实践,都极富“天津特色”。

  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天津的养老服务和模式比较“亲民”。早在2012年,天津就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专业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也成为“虚拟养老院”。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14家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延伸服务,国有3个,民营11个。这些机构向社区和居家老人开设就餐配餐、家政服务等项目,或向有一定收入来源、能自行支付服务费用、迫切需要专业服务的老年人,按照养老机构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标准,入户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这项活动也在今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福利政策”之一。

  与其经济发展和老年群体消费相对应的,天津的养老项目多以中低端为主,高端养老项目聊聊无几。这些项目针对性较强,且不同客户群体开始细分。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天津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上探索出了以下几种养老服务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日渐照料服务,开展协议服务,志愿者服务,结伴互助服务,机构延伸服务,呼叫应急服务,市场有偿服务等。

  2014年9月,天津推出了地方标准《养老机构服务规范》,对养老机构的资质、环境及设施设备、人员、管理、服务内容等做出了详细规定。机构服务渐趋规范化。

  浙江:2014年5月,浙江重磅推出“以地养老”,纾解农村老人养老服务困境。按照浙江《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浙江将实现“964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96%的老人享受居家服务,4%的老人到机构养老,不少于3%的老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全省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意见》还提出了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老人及低收入、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都要建设1所以上以护理为主的养老机构。

  面对农村老人养老服务困境,部分地区开展“以宅基地换养老”、农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相关探索。农村老年人可以把自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此外,村里会集中建设带有配套服务设施的农村老年公寓,供这些老年人集中居住。老年人在老年公寓分户生活,享受村集体提供的就餐、生活照料、医疗卫生以及文化体育方面的服务。在农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养老模式探索中,首先选择老人多的中心村和规模较大的村进行建设,再逐步推向一般的村和规模较小的村;优先保障高龄、空巢、丧偶、贫困等困难老人的养老需求,进而推及满足年龄但年龄相对较小的一般老人;进而进行统一化、规范化要求,以实现省内覆盖。

  从2014年推出的养老政策和所做的养老探索来看,浙江在民间资本的松绑上倾斜较多,在全国首次提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发挥主体作用的30条规定”。部分解决了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通常出现的融资担保难题;还首次允许养老机构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清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办理抵押贷款,金融机构支持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此外,浙江还非常注重对民办养老机构权益的保护。比如打破民办非盈利机构投入不得由出资人占为个人所有的桎梏,规定出资财产属于出资人所有,经营管理较好的,可以从收支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举办人,另外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投入满5年后,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与。

  2014年年中,浙江公布《关于实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公开招投标的公告》称,全省范围内首批13家公办养老机构将通过招投标,实现民营。涉及床位5601张。意味着浙江开始全面推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在此政策出台之前,温州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广州:不久前,广州公布了“十二五”末期以及广州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示范点工作重点。将全面推广居家养老三种新模式:第一种是社区医养结合,第二种是引进社会化运作,第三种是加大政府购买。

  此外,广州也不断出台政策,降低民营养老机构成本,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政策东风下,广州社会资本兴办老年公寓也进行得红红火火,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投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使得养老机构发展凸显生机。比如广州寿星大厦,原本是由广州尊老康乐协会与广州友好医院合办,集托管、住宿、旅游、度假、疗养、娱乐、保健等于一体的民办养老公寓,由于其在投资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利用滚动发展方式,不断扩大再生产,形成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他们采取入住老年人一次性购买公寓使用权的办法,购置费不等,由于费用在数万元,相对较低,大多数老人都能够接受,使得其可以较快回收资金,进一步扩大投资。

  大连:探索了互补性极强的十大养老模式,即:机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小型家庭养老院模式、暖巢管家养老模式、日托养老模式、货币化养老模式、养老助教模式、信息化养老模式、合资合作式养老模式和异地互动养老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模式属于全国首创,而异地互动养老模式也富有特色,老人在当地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登记,由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联系到外地养老机构养老。

  南京:探索实践了在养老机构全面推广“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负责人现场对接,签订“医养融合”服务协议,通过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与养老机构对接的服务方式,按照紧密结合模式、巡诊服务模式、指导服务模式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养老模式的现实借鉴

  虽然2014年以来各地政府纷纷放开对社会资本的束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但至今为止,能够盈利的养老模式仍是少数。业内认为,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中国养老产业仍是政策市,市场放开会有一个过程;第二是养老产业相关配套和环节仍属空白或发展仍不完善,养老产业发展有心无力。

  这种现实致使虽然各地出现了很多探索,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社会资本进入有限,国有资本效率低下等现象比比皆是。即便如此,从整个产业发展阶段来说,中国的养老产业已经度过了最初的萌芽和躁动,开始进入发展期。尤其是保险、地产等大资金的进入,使得中国企业在养老模式的探索上快速发展,一些新型养老模式正走向成熟。

  就2014年来说,最典型的探索当属于由政策松绑所带来的养老社区模式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

  经过几年的发展,养老社区初现六大模式:

  养老社区初现六大模式

  候鸟式养老模式:目前, “候鸟式”养老模式主要分三种居住类型:一是候鸟型,每年夏天去住3个月至4个月,这种类型超过60%;二是定居型,除过年过节或单位组织活动外,平时都住在这里,一年要住8个月至10个月,这种类型超过30%;三是疗养型,主要是大病初愈后到这里疗养康复。

  活跃型养老模式:活跃型养老模式大多以租赁形式为主,该类养老社区最大的特点在于对老人精神世界的关怀,致力于打造具有某一共同特征老人的生活家园,同时提供平台增强老人与社会的交流,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增强自我学习。比如大连国际书香怡养院是以知识老人为主的老年社区。

  异地型养老模式:在异地逗留时间的长短是区分候鸟式养老模式与异地型养老模式的主要标准。最典型如苏州吴中区高端老年产业带,环境静谧、空气清新、人流量较小,适宜老年人居住。

  住房式养老模式:很多城市开始试水两种模式的“以房养老”,老年社区里的公寓全部以租赁的方式供老人居住,租赁者既可以每月付租金,也可以终身租赁。鼓励老年人将市中心的房子出租,然后入住老年公寓,和同龄的亲戚、朋友、同事一起安享晚年。此外,还有“以房养老”的模式,即“倒按揭”。

  农家式养老模式:农家式养老模式是指城市中的老年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环境品质,而选择到生态品质更好、空气质量更佳、外部环境更安静的农村采取置业或者租赁的方式来进行养老的一种方式。农家养老模式也算是一种创新,它为老人们开阔了选择空间。

  居家型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发展模式,它是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兴建过程中,置入养老的理念及功能,创造住宅小区养老功能附加值,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和住宅开发新理念。

  医养结合4模式落地

  轻资产、易落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第三方平台为主,主要提供相关咨询、策划和信息服务、培训服务等,如世联地产与台湾恒安照护集团合资成立的医疗服务公司。

  医护型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中引入医疗资源,可以为机构中老人提供系统的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如保利、燕达均为这种模式; 再如目前北京很多养老院中设立医务室或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由医而养模式:这种模式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产业资本通过联合、收购医院等模式来获得医疗资源,比如凤凰股份同品牌医院合作进军养老,上市公司运盛实业收购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广州金鹏通过并购进入医养领域。

  第二种是以医疗或者护理为主,同时提供养老服务,最典型的如英智康复医院。

  第三种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生自由执业的解放,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由品牌医生建立的中小型养老养生机构,以预防和健康、养生为主。这种模式现在刚有萌芽,并未形成趋势。

  “线下实体+线上远程医疗”模式:利用线下优质医疗资源,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发展线下实体+线上远程医疗模式,利用大数据优势,将优质医生资源集中到线上,可以部分解决医疗资源紧缺问题。比较典型和成功的如东软熙康医疗;沈阳蓝卡。

  随着移动医疗的出现,这种模式出现了升级版,近期饱受风险投资青睐的在线医疗公司大多是这种升级版的体现。如春雨掌上医生、好大夫、看处方等。

  《中国养老》记者 陆松涛 郭莉

  转载请注明

相关热词搜索:模式 政策

上一篇:三部委联合开展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下一篇:【北京两会】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