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北京养老总体方案正制定 公立养老院将可社会力量运营
2014-02-11 18:00:20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各地新建城区和居民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 1平

  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各地新建城区和居民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建设,老旧小区也要在限期内达标。公办养老机构也将逐步转为企业或民营,并将探索试点以房养老。

  昨天,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制定相关落实文件。其中一个是发展养老事业全市总体部署,还有一个是关于养老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

  据了解,本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北京市老龄委日前发布《北京市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户籍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62.9万人,占总人口的20.3%,这是老年人口首次超过户籍总人口的两成。

  办养老机构享优惠补贴

  戴均良表示,北京将要求新建社区必须有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所等,老的社区可以通过挖潜、置换、购买等方式,配套新的服务设施。同时,要求在社区的事业单位的养老设施要向社区居民开放。对于需要集中供养的老年人,如失独、失能、半失能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将大力发展集中供养的服务设施。

  同时,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对于养老服务投资,北京将采取土地划拨、协议出让、限价招标等方式提供优惠政策。

  据了解,此前,民政部相关文件中,将养老机构的定位由原来的30张床位放宽到了10张床位,这也意味着,10张床位以上的托老所将可以与养老机构一样享受各种优惠及床位补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

  公立养老院社会化运营

  戴均良表示,养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入社会力量来办养老机构,并不是要把养老的职责和任务完全推向社会。在政府提供养老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吸引他们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政府还要改变既有的机构运营模式,“过去一些公立养老院运营管理不到位,可以采取公建民办、引入市场机制等等,使养老机构的服务更好。”戴均良说。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的养老机构400家左右,其中公办公营占200家,很大一部分是区县级的街乡镇敬老院。今后,这些公办养老机构,都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充分利用、优化相关资源,也可使得机构更符合市场化需求,实现良性循环。

  □居家养老探访

  海淀启动社会化居家养老试点

  老人社区可享家庭病床服务

  近日,本市首个社会化居家养老试点——海淀区北下关双榆树南里养老助残管理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不仅可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慢病管理、老年餐桌等十多项服务,还可让老人在家中、社区享受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

  >>海淀试点

  社区老人多患慢性病

  据了解,海淀区老年人口每年新增两万人,到“十二五”末期,全区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口将达到46万。但海淀每百名老人只有2.8张养老床位,远低于全市每百名老人3.8张的标准。要追平全市标准,未来三年全区要完成9600张床位的建设,这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海淀难度不小。

  为此,海淀区在北下关双榆树南里二区启动的社会化居家养老试点,也是全市首个此类试点。南里二区的党总支书记聂小华介绍,南里二区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小区没有物业没有保安,共有居民1200多户,3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400多人,占总人口的13%,80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有100多户。前期评估显示,北下关南里二区中,85%的老人患有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其余的老人也多患有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关节软组织病变等。

  >>中心现状

  在家可享受专业护理

  南里二区的养老助残管理服务中心,不仅能为老人提供个人护理、康复锻炼、日间照料、慢病管理、助浴、理发等服务,还有老年餐桌、文体娱乐等设施。

  工作人员介绍,康复室内的按摩仪、肌肉训练仪器等老人都可免费使用。工作人员会根据每名老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制订不同的康复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中心24小时值班,老人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自己前来还是上门服务。

  据了解,该服务中心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建立,北下关街道提供场地,区残联提供康复器材,区卫生局提供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服务,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

  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正在尝试建立由专业的护理机构和社区家庭医生共同服务的模式,对于失能老人,将建立家庭病床,由专业人员上门服务。目前,中心还正在研究老人享受服务与医保报销对接问题。

  >>老人反应

  居家养老希望医保可报销

  “我岁数大了,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就是希望居家养老,但特别希望能够有专业的人来为我们提供就近服务。”南里二区82岁的王金玲老人说,自己一个月退休金4000多元,住养老院太贵,她很喜欢社区居家养老的这种新模式。

  老人平时会去海淀某医院按摩,来回打车28元,现在社区里有了服务中心,走几步就到了,服务人员也很专业。“要是医保可以报销更多的费用,老人肯定更愿意去了。”王金玲说。

  另一名家住丰台区的84岁老人赵文海因类风湿等疾病行动不便已数年,老人现在请了一个保姆,“我不考虑住养老院,我喜欢在家里的感觉”。

  针对以房养老的问题,王金玲老人说,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孩子肯定都指着老人的房子以后留给他,哪里能让老人拿去养老?”

  >>官方声音

  居家养老是主要方式

  针对媒体报道的养老机构床位一床难求的问题,昨天,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说:“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首先是因为社会养老床位确实不足,第二是社会引导不力,现在大家觉得养老就应该去养老院,但居家养老应该是最主要的方式。如果我们把居家养老做好,真正打造好居家服务团队,大量老年人可以在家里养老,而且居家养老不会打破老人原有的社会关系网。”

  詹成付介绍,目前在居家养老方面确实还不太理想,其一是社区缺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在一些城市规划中没有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导致没有设施建设用地。其二是对合格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的培植不力。此外政府居家养老支持政策也有所缺失,导致老年人养老、护理等养老方面的资金补贴都很低,以至于居家养老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来源:京华时报

  ---------------------------------------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养老 总体方案

上一篇:解决养老问题,户籍改革为上策
下一篇: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