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张来明:积极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发展老龄服务产业
2014-02-12 11:54: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安享晚年是每一个老年人的美好愿望,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切实保障,是政府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

  

  “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于2013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

  尊敬的朱勇副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就养老服务这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同大家交流。大家都知道,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就可以判定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个过程是同经济发展过程相伴随的,一个人民生活水平低的国家,其人均国民预期寿命自然也就高不了。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199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也就是说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应该看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持续延长,人口老龄化不是坏事,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判断,同时也应该承认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应该也必须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对待。我们更要认识到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也是和谐社会的美丽图景。

  安享晚年是每一个老年人的美好愿望,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切实保障,是政府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为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指明了政策选择。这就是通过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这一社会事业和老龄服务产业这一新兴产业,为老有所养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这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共同奋斗,需要统筹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近期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六点任务,为我们发展养老服务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以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应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基本之策。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把握我国实际,包括现实条件、客观需要、实践经验等要素,搞好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我想就此谈点个人看法。第一,必须加快适应养老服务社会化这个现代社会发展大事。养老服务又被称为老年照料、长期护理,事实上老年照料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都把对老年人的照料视为家庭责任,社会仅仅对最贫困、最孤独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历史也不长,客观情况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家庭规模在缩小,家庭成员,特别是劳动参与率提高,家庭的老年照料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日益成为历史趋势。

  我国自古崇尚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这种历史悠久的养老模式今天也同样面临着极大的冲击。一是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为3.09人,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二是人口结构处在老龄化快速上升过程之中,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而且老龄人口比重大,2010年全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由2100万,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0万,2030年将达到9400万。

  三是受家庭规模缩小快速城镇化,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我国空巢老人规模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空巢老人高达0.62亿,超过老年人口总数的1/3。四是失能老人的数量庞大,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的19%。这些都对老年服务社会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养老服务社会化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面向老年人的经济和产业就很发达,养老服务产业在我们国家才刚刚起步。社会需求大得不得了,前景就业广阔,养老产业做好了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担负社会责任,何乐而不为。这是其一。

  其二,有了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和家庭就可以得到资助,减少后顾之忧的子女们就可以更好的工作,对增强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也大有好处。

  其三,养老服务业本身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扩大就业。

  由此可见,养老服务社会化和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为有识之士投资创业提供重要商机。必须加快形成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自1990年以来,我国建设了城市社会福利院、农村养老院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服务对象仅限于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等极端贫困无助人口,服务对象非常有限。2000年以后,社会服务需求明显上升,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变得更加突出起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确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整体架构。近年来,样到服务体系发展很快,各类养老床位从2009年的289万张增加到2011年的342万张。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养老服务面临很多问题,尤其要重视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关系。目前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架构是科学的,同国际流行的就地按养的理念相吻合。但是这个架构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机构养老来说,近年来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实际情况是一床难求现下仅仅是少数条件优越的公办养老机构或者城市中心区养老机构碰到的特殊问题,很多农村养老机构和城市郊区养老机构的床位存在大量空置的现象。年均床位利用率刚过50%,怎么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好,值得认真研究。

  与此同时,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发育不良,使得大批老人不得不涌向养老机构,加剧了养老机构床位的紧张。促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关系,促进三者的相互补充,提高社会养老服务合力,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是要处理好机构养老服务特性和养老需求的关系。发达国家养老机构是老年人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收住的都是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我们考察的某法国养老机构,70%入住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新入院的老年人平均年龄达到95岁。2011年统计的去世者,在院的平均居住时间只有22个月。之所以这种情形,跟这些国家实行严格的养老服务评估标准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评估标准,对养老服务对象进行筛选。通常做法是以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评价作为能够享受养老服务的依据,以收入调查作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依据。然而在我们国家服务对象主要是以收入状况来界定,只要能支付相应的费用就可以入住养老机构。这样做的结果是养老机构入住人群中,自理老人占80左右,大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因为没有支付能力或者支付能力不足而排除在养老机构之外。

  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不能把养老院作为休养娱乐的地方,因此必须处理好机构养老服务特性和养老服务需求的关系,重点壮大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让最有需要的人住进养老机构。

  三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关系。人因疾病和衰老产生的需求也很多,有医疗服务需求,有护理照料服务需求,这些需求是相互交织的。一般来说,老人呆在医院里的成本会高出很多,因此必须处理好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关系,促进两者衔接和转换。实现社会成本的最小化。很多国家是由一个政府部门统一主管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而我国养老服务部门主管是民政部,医疗服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因此更需要加强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政策协调和工作衔接。

  第三个大问题必须加快老龄服务业和产业。除了老龄照料服务之外,老龄事业和产业还有其他内容需要发展,这不仅需要政府承担起责任,也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政府要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托底的服务,同时要依靠市场,积极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发展老龄服务产业,以满足老年人广泛的多层次的个性化需求。有以下几点可能比较突出。

  一是要加强老龄医疗卫生服务研究和服务提供。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疾病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这一负担还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国家要大力支持慢性病和老龄病学的研究,提高相关医疗技术能力和水平。同时要遵循防治结合,治养并举的方针,促进老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的建设。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向老年人提供的慢性病预防监测等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也要加强面向老人的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促进形成理性就医、理性治疗的习惯。与此同时,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宜居环境是老年人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要求,完善生活设施,提高环境质量,让老年人生活的更加安全、更加便利、更加健康。要加快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实现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活动。要利用和开放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健身场所。要完善涉老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逐步改造现有住宅,使其成为老年友好型居所,让老年人住的更加安心、更加舒适。

  三是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不仅表现在物质条件上,也表现在精神生活上。打造合适的精神文化产品,组织广受欢迎的文化活动,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要件。老年人的求职欲望也很强烈,要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探索老年教育培训的新方式,让更多的老人有机会活到老、学到老。要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文化设施,鼓励和支持传统媒体,新媒体开设老年专栏,增加老年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要支持老年群众自我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特别要发挥老年人的优势,支持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这样做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四是要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未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仍然是我国养老的主导模式,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意义重大。比如要积极发展涉及老年人起居的上门服务,在医疗服务方面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家庭病床以及有关的日间照料服务。要针对大量的独居老人积极推进以现代信息为基础的远程监护服务和应急服务等等。为此需要强化政府在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改革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也需要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界在相关技术开发、产品研发、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大力参与,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总之,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既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也需要依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还要借鉴国外老年服务理念和经验。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养老文化,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各方面群策群力,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培育出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对此我们应该抱有充分的信心,谢谢大家!

  ---------------------------------------


相关热词搜索:张来明 积极 利用

上一篇:刘世锦:养老产业创新,如何来促进养老产业的创新
下一篇:国研冯飞:养老服务产业定位应恰当合理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