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康养成转型方向,大同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附指导意见)
2019-04-17 16:30:52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养老那些事儿2018-07-08养老那些事儿:2017年9月,国务院发文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其中强调,支持大同市建设
养老那些事儿 2018-07-08

养老那些事儿:2017年9月,国务院发文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其中强调,支持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山西大同市政府积极行动,7月2日,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持,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大同市康养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7-2025)通过专家评审,成为支持和指导大同市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并积极推出具体行动,大同市政府发布《关于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实施意见》,力争2018年,初步建立具有“山西特色、大同特点”的康养产业体系。大同的发展举措和经验,值得全国借鉴和学习,特别是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康养产业,提供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实施办法。中健联盟将积极支持大同市康养产业发展。2018中国国际生态康养与老年旅游博览会,计划将邀请大同作为康养城市的代表,参加展示。


关于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探索破解制约我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现就我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市委“136”发展战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机遇,围绕打造东承首都、西接丝路、南贯三晋、北通蒙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通过政策引导,创新机制,引进优质资源,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医疗康复、养老养生、旅游休闲、绿色农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建设目标

2018年,初步建立具有“山西特色、大同特点”的康养产业体系。医疗、康复、养老、养生、旅游等传统健康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相关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涌现,重点布局一批既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又符合产业发展和国家政策方向,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支撑性项目作为示范,完成规划建设康养产业核心示范园区项目的前期筹备,启动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到2020年,我市康养产业实现重点发展领域明显突破、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完整的康养产业体系,城乡居民健康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素养得到提升。建成我市康养产业核心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园区的带头作用,力争将康养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康养+农业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着力构建“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乡村成为康养基地”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建设特色农业观光区。加快推动大张高铁沿线两侧区域耕地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引导沿线乡村集中连片发展杏果、黄花、中药材、苜蓿、蔬菜、杂粮等特色农业,打造经济效益高、生态景观美、综合效益优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形成地域特色浓厚的调产区、风景区和农民增收区。

实施城郊农业拓展工程。按照全省“一圈三片”重点布局,坚持“一主多副、面点结合、竞相发展”,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打造面向京津冀都市圈的大同省级城郊农业片区,云冈、新荣、云州3区加快城郊农业整体上档升级,其余6个县重点打造城郊农业精品示范点,着力发展高端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鲜活农产品物流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城郊绿色生态农业,提升城郊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全产业链推进功能农业(食品)。实施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立足我市恒山黄芪道地药材、大同黄花等特色资源,大力开发黄芪酒、苦荞酒、沙棘等功能性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开展功能农业重点品种示范种植,积极推进新食品原料申报工作。依托我市苦荞、杂粮、黄花、食用菌、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积极开发旅游康养系列食品、保健品和礼品,叫响“大同好粮”“大同黄花”等区域公共品牌,助推“同”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增添我市特色旅游的魅力。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探索“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耕展示”“旅游休闲+农村民俗及农耕文化体验+亲子游”等农康融合模式,积极开发推介康养农业观光精品线路,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结合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寿文化、农耕文化、自然风光、民俗民艺、温泉资源等康养资源,培育特色乡村康养社区,以健康产业为主体,延伸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健康食品、户外运动等产业,打造满足“全方位”老年度假、“全感官”中年度假的康养乡村。

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体验游。积极开发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森林旅游休闲线路,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引导农民开设星级农家乐、乡村度假酒店等,拓宽农村增收空间。

(二)康养+养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降低养老服务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荣养老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着力构建以养老居住、养老照护、老年休闲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

加强社区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推进对介助、介护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加强现有养老机构、居民区的适老化改造,推进室内外无障碍设施、扶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完善服务网络,通过网点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形式,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生活服务,提供文教娱乐、心理关爱、法律援助和安全保护等定制服务,实现服务项目增量、功能增效、范围增大和主体多元。

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整合家政、物业、餐饮、物流、护理等服务资源,利用社会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老年送餐、社区日间照料等服务,形成政府引导扶持、市场广泛参与的服务便捷的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到2020年,打造10-20个养老标杆社区,形成3至5家具有一定规模、连锁经营的居家养老知名品牌企业。

合理统筹城乡养老资源,实现城市养老社区、养老机构的合理化、均衡化配置,加强乡村养老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注重新建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建设标准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合理的养老服务格局。

(三)康养+养生

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特色优势,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拓展养生服务内容。鼓励发展康复医院、保健院、疗养院等医养结合的特色健康医养服务,探索“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健康养生服务模式推动各级医院康复医疗科的建设,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疗养机构的协调发展,提升康复护理服务水平,完善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加强康复护理机构设施的改造,引进或培育健康咨询企业,积极建设健康管理产业园区;丰富养生保健形式与内容,大力开拓健康咨询服务,发展针灸、火罐、药浴、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引进SPA、瑜伽、汗蒸等国外养生保健服务。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发展特色养生产品,积极促进养生康复护理同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市阳光、温泉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温泉养生旅游保健基地,争取吸引20万京津地区老人来我市旅居养老。

(四)康养+医疗

以区域医疗高地建设为载体,抓住成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契机,促进康养与医疗机构双向合作,构建多层次的康养医疗服务体系,培育壮大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康养医疗产业。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业与康养多产业的融合对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引导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加大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医疗会议论坛、医疗保健品集中展销、特色医疗旅游等消费业态。

(五)康养+旅游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强部门协同、产业融合,积极推动康养旅游发展。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健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旅游交通体系,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培育康养旅游市场主体,协同有关部门,利用旅游和养生养老服务资源,发展医养结合型、康养一体化产业,重点扶持培养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性强的康养旅游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开发宗教养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冰雪体验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把康养旅游项目纳入精品旅游线路,进行全方位的营销宣传。加强康养旅游管理与服务指导,研究制定康养旅游的服务标准,推动我市康养旅游健康发展。

充分挖掘我市特色饮食文化,促进本地餐饮业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开展餐饮品牌提升行动。鼓励企业研制餐饮名品,通过注册商标、包装宣传地方特色美食,着力打造招牌菜肴和名小吃。恢复、振兴我市餐饮“老字号”,实施品牌延伸战略,使“老字号”餐饮企业再创辉煌。大力培育餐饮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推进餐饮服务集团化、连锁化、提升服务层次,培育一批大型餐饮龙头企业。推进餐饮业品牌战略,帮助企业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一批餐饮名店,培养一批本地名厨,将美食打造成城市特色名片。

(六)康养+文化

依托我市深厚的文化资源,注重特色文化建设,推出特色文化产品,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全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健康文化传播与交流,支持创作健康文化精品,积极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健全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活动质量,积极举办高参与度的文化活动,创作内容丰富的精品剧目和文化产品;加大力度打造大型节庆会展活动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培育满足各层次需求的文化娱乐服务市场。积极促进文化同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文化旅游路线,推出文化旅游产品;开展文化培训与交流,加强文化学术论坛建设。

(七)康养+运动

依托我市作为“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等优势的体育资源,构建以赛事活动、康体健身、户外运动、专业训练等为内容的体育运动产业链条,打造体育运动产业品牌。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体育场馆建设尽快完工;承办大型体育运动赛事,积极与国际知名体育运动俱乐部、体育活动组织合作;注重特色体育运动建设,打造一流的竞训基地。

着力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地产、教育、工业制造等业态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开发滑雪场、冰上健身乐园等冰上体育休闲项目,打造体育旅游小镇,发展高档次、符合现代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的复合地产、旅游的体育休闲产业;开展体育人才培训与交流,积极举办大型体育会议展览、论坛。

突出“康养运动?产业融合”主题,发挥大型体育赛事的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推动赛会经济繁荣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坚持全员运动和健康城市理念,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全民运动。切实为广大市民及康养人群提供康养健身服务,着力营造全民健身风尚,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八)康养+制造

积极深化康养药品研发生产。依托我市特色中医药资源,构建以康养药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链条,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加大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医药企业发展;巩固生产抗生素原料药、青霉素、头孢等龙头企业发展,大力支持中药饮片、制剂等中成药加工,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努力通过优势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的建设,逐步完善中医药产业链条,建立中医药品牌优势。

四、组织实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将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领导组,由发改、卫计、民政、人社、经信、财政、文化、国土、旅游、农业、林业、规划、招商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牵头部门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对主要目标、任务和产业项目布局等进行细化,分年度分阶段分层次统筹推进。(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旅发委、市文化局、市经信委、市农委、市林业局等单位)

(二)完善财税保障

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将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护理补贴、日间照料中心的补贴等列入市级预算,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养老、公共体育等服务机构的财政保障水平。完善财政引导资金制度,加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对康养产业支持力度。对康养产业相关企业引进、开发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国际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按规定在进出口资质认定、关税减免、科技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落实康养产业相关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健康服务机构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三)强化政策支持

在市场准入、项目立项、土地供应、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引导支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康养产业发展需要,扩大康养产业用地供给,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大同康养产业发展基金”,帮助破解产业发展中资金瓶颈。(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金融办)

(四)优化发展环境

全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康养产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领域,一律面向社会资本开放。规范和公开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基本标准、审批程序,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康养产业市场,防止不正当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完善行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健康产业协会、学会、联盟等行业组织的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依法规范相关服务机构和生产企业经营行为,强化质量监管和市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务审批中心、市工商局)

(五)抓好招商引资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引才引企力度,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康养产业发展,主动走进京津冀地区、走进雄安新区、走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大力宣传我市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宣传我市的城市新形象,积极对接康养产业企业,力争引进具有产业带动性的龙头康养企业。(牵头部门:市招商局)

(六)加强人才培养

加快培养战略性康养产业急需人才,拓宽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以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教育体系结构。支持各类学校开设康养制造、设计、护理、管理等康养产业发展相关专业;推行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进“订单式”培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统筹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积极促进人才教育同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加大导游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养老服务人员、医疗人才、体育人才等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

(七)建设智慧康养平台

着眼康养产业大数据建设及应用,加快推进健康医疗信息化、健康服务和制造业信息化、健康管理信息化、旅游平台信息化、营销宣传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建设,完善与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强化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增进信息透明度和便捷性体验,有效地整合康养产业各类信息,实现相关产业数据的有效融合,衔接,利用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提出决策建议,辅助决策人员进行决策,让信息平台成为我市康养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倍增器。(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市政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旅发委、市招商局、市政府信息化中心)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6月29日

 

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领导组成员名单

 

组 长:马安全 副市长

副组长:李志明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张海风 市民政局局长

成 员:郝明利 云州区副区长
    张进才 阳高县副县长
    王 银 浑源县副县长
    田生树 市发改委调研员
    周 勇 市经信委总经济师
    康建东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光荣院院长
    郭福月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
    王国明 市人社局副局长
    秦 贵 市国土局副局长
    张卫星 市林业局副局长
    贺书元 市农委副调研员
    李 吉 市文化局副局长
    常 炜 市旅发委副调研员
    王全安 市卫计委副主任
    晋子顺 市体育局副局长
    李志刚 市规划局副局长
    刘洪文 市招商局副局长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由康建东同志兼任。

 

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领导组及成各成员单位职责

 

一、领导组工作职责


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领导组负责全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一)研究制定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的中长期规划、政策措施、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统一部署全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二)全面了解掌握工作动态,指导、推动、督促、检查有关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政策措施的落实。

(三)研究决定、统筹协调康养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重大活动开展。

(四)需要领导组研究决定的其他问题。

二、领导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做好领导组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落实领导组决定的事项,筹办、承办领导组各类会议、活动。

(二)分解下达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工作目标任务。

(三)全面掌握全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工作情况及进展情况。

(四)汇总、掌握、跟进全市康养产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活动开展情况。

(五)承办领导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一)市发改委:做好康养产业建设项目的审批;指导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对康养产业建设的包装、储备工作,积极协调纳入发改委项目储备库;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的专项资金支持;做好国家和省支持我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的协调工作。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市经信委:引导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医疗器械、体育健身器材、康复辅助器材、智能辅助器械等康养产品。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市民政局:研究制定吸引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举办养老服务设施;做好养老产业项目建设,机构、社区、居家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配套管理。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市财政局:做好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的财力保障,把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年度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国家、省对我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的资金支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大同市康养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市人社局:做好康养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将符合条件的康养医疗机构纳入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积极推进省级异地就医平台建设,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为来我市康养的客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险服务;做好养老服务和康养机构的用工支持、人才培训等工作。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市国土局:做好鼓励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相关土地政策的实施;落实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项目的用地指标。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市农委:丰富康养农庄、农家乐、旅游新村等业态,促进现代农业与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有机结合;发展有机、健康、绿色种养殖业,做好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特色水果深加工;完善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体系。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市文化局:做好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挖掘工作。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市卫计委:做好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华北地区区域特色医疗卫生高地;做好医疗服务与健康养老、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总结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做好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工作;加强与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康复、医疗、健康管理等康养服务体系,做好全民健康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健康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市体育局: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申办体育赛事、深入开展康体健身、户外运动、专业训练等康养运动。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一)市旅发委:指导县区做好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指导县区加快推进和完善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康养旅游产品营销宣传;做好节会营销,办好大同云冈旅游节,提出吸引外地游客到我市旅游的政策建设;组织和配合参加各类康养旅游产业展会;研究和制定康养旅游发展优惠政策。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二)市规划局:在城乡规划编制中统筹考虑好各类康养设施布局。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三)市招商局:加大对在我市发展康养产业所具优势的宣传力度,结合我市实际,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加大对康养产业项目的对接和引进力度,主动走进康养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引企、引资、引智、引技、引理念,不断推动我市康养产业发展和康养园区建设。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018中国国际生态康养与老年旅游博览会将于10月在北京举行!

 

国际考察:日本养老产业合作、交流、考察(7月22,仅限有日本签证)

 

中健联盟秘书处联系方式:
电话/微信:13001134288

电话/微信:13811691944
电话/微信:13718631780

 

民政部养老专家委员乌丹星教授作序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丛书》(红旗出版社出版)
1、《养老机构开办筹备流程及手续指南》
2、《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市场环境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3、《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

 

欢迎扫码购买

欢迎在线购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务院督察扩大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开放情况
下一篇:国务院发文支持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附意见全文)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