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运营模式 > 正文

养老实务:打通养老产业价值链
2014-02-13 16:30:16   来源:   评论:0 点击:

打通养老产业价值链——浅议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实体经济

  打通养老产业价值链——浅议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实体经济

  一、我国对养老实体经济的迫切需求

  目前,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给出的某一国家(地区)进入老龄社会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在该国(地区)的总人口数中占比达到或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数中占比达到或超过7%。而我国早在1999年就达到了这一老龄化标准。据统计,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11年是1.78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3.3%;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6%;2020年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8%。据统计,最近几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口860万,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我国即将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

  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老年人口年龄越来越高,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口的数量将持续增长,对于包括养老社区、老年居住、老年护理、医疗保健等在内的养老实体经济的需求会越发强劲。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目前多数人还是抱有家庭养老的观念。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进一步落实及经济的发展,家庭的发展呈现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4—2—1”的倒金字塔结构。这些因素必定会导致家庭原有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社会公众对养老实体经济的需求与日俱增。

  二、我国养老实体经济运作现状有待改善

  (一)我国养老实体经济的构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中的思路,我国的养老实体经济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

  1.居家养老服务。其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

  2.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大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3.机构养老服务。该类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具备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

  (二)我国养老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目前养老实体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型和企业型两种模式:

  1.政府型。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发和经营管理。其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福利性养老服务提供机构,包括传统的养老院和福利院。近年来出现了集老年人生活、居住、疗养、医疗保健、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机构,例如威海老年公寓。另一类由政府相关部门(例如民政部门)领导和管辖,企业主办,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例如北京四季青老年公寓。

  2.企业型。由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并运营的老年综合社区和服务提供机构,例如北京太阳城、上海孝贤坊等。

  (三)国外养老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西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养老实体经济发展较早。例如,美国著名的养老社区——“太阳城”在1961年就开始兴建,经过多年经营,已发展为一项比较成熟的产业。较常见的就是大型养老社区,这些社区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或福利院不同,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功能多样,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这些大型养老社区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需求,例如居住、餐饮、医疗等,更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能够提供包括人际交往、健身、健康护理、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例如,美国太阳城除了基本生活设施之外,还包括7个游泳池和网球场等娱乐中心、2家图书馆、2个保龄球馆、8个高尔夫球场、3个乡村俱乐部、1家美术馆和1家交响乐演奏厅。

  2.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采用差异化区域管理,提升住户的体验度,同时提高服务效率。一般常见的有五类社区。第一类,活跃型社区。入住的老人常为55岁以上,住房有完善的配套设施。第二类,自理型社区。服务于60岁以上、日常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社区提供房屋清洁、饮食等服务。第三类,协助型社区。提供日常生活协助等服务和配套设施。第四类,护理型社区。为住户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第五类,特殊护理社区。针对需要特殊看护,例如患老年痴呆症的住户,由社区安排专业人员及设施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我国养老实体经济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对比国外较成熟的养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我国的养老实体经济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功能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开发档次不高,硬件设施参差不齐。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不明确、不统一,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也不专业。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对服务的持续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大多数养老实体经济的经营机构而言,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服务对象狭窄。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年龄越来越高,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失能意味着老年人日常专业化长期照料和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目前的养老社区大多定位为服务健康老人,能够为半自理或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养老社区非常少,或者即便能够提供此类服务,设施能力也十分有限,服务人员素质也不高,甚至无法满足社区内老人自理—半自理—失能过程中的照料和护理需要。老人虽然居住在养老社区中,却仍然要为自己的未来发愁。

  3.短期收益和长期服务的矛盾。一旦养老实体经济的开发商过度追求项目的短期回报,现有养老社区的运营模式与商品房项目就没有太大的差别,形成了开发商打着养老社区的幌子,以发展养老事业的名义拿地,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却以商品房形式进行销售。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与养老社区提供长期服务的特点相背离。

  三、对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实体经济的思考

  养老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保险公司的参与。养老实体经济对经营管理机构的要求高、运作周期长,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有实力的商业机构将长期性资金投入其中,同时配备专业管理和运作服务团队。而长期资金运作、健康护理等正是保险公司的强项。

  经营养老实体经济对保险公司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养老业务领域主要是提供养老产品、受托管理、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而参与养老社区建设和经营,在为客户“管好养老钱”的基础上,协助客户“用好养老钱”,有利于保险公司打通养老产业价值链,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并扩展利润来源,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已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开始涉足养老实体经济。例如,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下设的太平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建设投资额近20亿元的首家高端养老社区——“太平申仕国际养老社区”。今后几年,太平集团还将在其他省市陆续投资建设和运营高端养老社区,其他保险机构也有这方面的尝试。但整体来说,养老实体经济对于保险公司,还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

  (一)经营模式建议

  基于我国老年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以及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实际情况,笔者就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实体经济提出以下建议:

  1.借鉴国外经验,投资建设多功能养老社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群对于养老的期望不仅仅是满足生存的基本要素,而是更希望能够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因此,涵盖日常生活、精神慰藉、家庭护理、康复治疗等服务的多功能养老社区将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群的关注。

  2.结合我国实际,在养老社区的发展中注入家族因素。从我国家庭伦理的实际出发,在养老社区中设立“合住型”住宅,鼓励子女和老人同住或毗邻居住,或建立几代人可以共同居住的“家族型住宅”。

  3.采用“销售+租赁”的运营模式。通过销售尽快收回投资,并利用服务收费形成长期稳定收益。针对经济实力有限的群体,以租赁的方式提供居住和其他服务。

  4.合理发展,分散风险。养老实体经济是新兴事物,国内可借鉴的经验少,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较长。我国保险公司应密切关注政府养老政策动态,进一步研究养老社区的运作经验,明确政策环境、项目定位、盈利周期等内容。同时,养老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保险公司可以考虑与医疗服务机构等专业单位合力开发,从而提升服务水准,分散运营风险。

  (二)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实体经济,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保险公司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内在需求。

  1.从利润来源看,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实体经济可以获取的收益包括房产销售收入、租赁费、服务费、附属设施使用费等,这些费用的收取期限长,来源较稳定。据统计,在美国成熟的养老社区,入住率可以达到95%,老人在养老社区的平均居住年限超过10年,很多人在养老社区的生活时间达到20至30年。更重要的是,养老需求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业务收入。目前,对养老地产投资收益率的预测不一,共识是养老地产投资收益率将高于银行存款、债券,但低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据测算,较为保守的估计认为养老地产年均收益率约在4%~10%之间。

  2.从产业链来看,保险公司经营养老实体经济向上可衔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福利计划等一系列产品,向下可带动护理、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等产业,能够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业务和利润链条,提升资本运作效率。

  (三)配套环境的完善

  我国保险公司运作养老实体经济,其相应的配套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明确监管要求、服务标准。对各类经营机构运作养老实体经济,应明确准入机制和资质要求;为保证服务质量,应尽快出台细化的养老实体经济服务规范、业务流程和技术标准;对于从业人员,要确定就业门槛,实行资格考试,并逐步建立起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

  2.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养老实体经济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为鼓励商业机构投资,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在土地供给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例如,政府在土地出让时,可根据养老社区整体规划及其公益性满足程度综合确定土地价格。二是设置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养老实体经济的经营机构减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三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例如,在养老社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专项补助。

  3.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养老实体经济关系到几亿人的晚年生活,因此,在养老实体经济的运作中可以考虑建立政府和保险公司的联合运作机制。应区分老年群体的不同类别,对消费能力较弱群体提供的服务可降低收费标准,由政府给予经营机构适度的补贴,以扩大受益人群,实现养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沈阜周(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上海保险》

  ---------------------------------------


相关热词搜索:老实 打通 养老

上一篇:政府应让民营养老机构“有利可图”
下一篇:健康养老生活:先养老,再养生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