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乌丹星: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与养老产业发展
2016-06-15 10:14:23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6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很多领导、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今天我们挑选乌丹星等三位嘉宾的演讲内容分享给大家。乌丹星博士将出席“2016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并作“医养结合,路在何方?”的主题演讲,欢迎关注,参加。

   2016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很多领导、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今天我们挑选乌丹星等三位嘉宾的演讲内容分享给大家。乌丹星博士将出席“2016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并作“医养结合,路在何方?”的主题演讲,欢迎关注,参加。

  2016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将于7月9日在贵阳举行,习总书记强调建立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成为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发展的核心内容!报名电话/微信:13001134288 13811691944

  有请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社工联合会,社会工作职业技能认证中心主任乌丹星女士。乌院长也是蝉联几年的演讲嘉宾了,有请。

  乌丹星:各位上午好!非常高兴又跟大家见面。大家可以看到我现在新的工作岗位,实际上和我学医的背景越来越远,但我个人认为跟养老越来越近,所以我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谈完了政府,谈完了商业,谈完了医养结合,谈完了互联网,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社区和社会,也就是说如果在大势不变的情况下,我们从养老的角度怎么样跟这个社会融为一体。

  刚才很多专家谈到5.27会议,其实5.27会议给我们最重要的信号是老龄产业。还有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医养结合。我认为这两个是最关键的点,也就是说这个社会未来会发生一种深刻的变化,从过去民政救济型养老,到社会化养老,普惠性养老,人人享有养老的权利,到公共产品服务不断扩大,由老龄事业走向老龄产业。由公益性的事业,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全社会的社会福祉,这是中国未来的愿景。经过多少年能够实现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的路径和方向已经是非常清晰的。

  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社区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二,什么是“三社联动”。

  第三,“三社联动”与养老产业发展。

  首先,中国社区模式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所有国家是通过单位实现的,所以每个人只有单位的归属感,没有社区的归属感。在新模式下的社会治理,单位制逐渐解体,社区制要求增加了。每个人回归社区,回归到居住地,这时候需要一个新的载体,这个载体需要每个人产生一种社会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归属感。

  在这样一个需求下,我们的社区管理将发生一个悄悄地改变,改变一个字,叫社会治理。那么管理是说一不二的,强制性的,至高无上的,必须服从的,而治理是协商共治,多方共治,未来从政府,从社区公民,从社会组织来讲,需要达成一个多方共治的机制。

  在公共产品服务和提供上,第一,单独让政府提供,政府效率,中间环节问题,政府会失灵。如果单纯让市场做,纯商业化的,市场也会失灵,如果单从NGO为指导的,志愿也会失灵。单一靠任何一方都很难完成。目前国家治理会走向法制国家,保护私有财产和公民猜疑,社会资产走向法制社会,形成公民社会和公民自治。社区治理未来走向“三社联动”,由居民自治和社会组织参与所形成的治理模式。

  那么什么是“三社联动”?“三社联动”是我们国家社区治理的一个创新模式。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提供居家养老的服务者,基本上属于社会组织。你所居住的地区是社区构成的,现在没有社工。实际上社会服务本质强调的是什么?是一种分工,一种关系,一个过程。

  这不是一个社区,一个组织可以玩的,我们的社区嫁接什么的职能,应该是多头联动,过去一个社区里面有民政、卫生、人社、残联、妇儿等等,所有的力量都是纵向在社区嫁接成一个纵向体系,独立运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里面最重要一个含义就是条块分割化的行政管理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我们这个社会发展,所以社区综合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是这个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把属于社会的还给社会,这是大势所趋。

  所以民政部实际上“三社联动”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社区服务,90年代初提出社区建设。尤其是93年8月国务院14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意见》,我们今天看社区居家养老问题,93年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只是没有做。而且在98年体制改革的时候,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增加了,改了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司。

  2000年之后提出社区建设,2004年上海市民政部提出社区、社工、社团三社互动,后来改成“三社联动”。2013年全面铺开之后,我们创造非常多的模式,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汉江模式、太仓模式、百步亭模式、天津模式,建立一个社区管理委员会,这对我们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制上体制性的一个突破和改变。我们没有办法进入社区,一个居委会大妈组织我们进入社区的脚步。

  未来“三社联动”达到的社会目标,从个人来讲提高自己的内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社区来讲实现社区共同生活体,从政府来讲,减少对社区的干预,让社区形成自治这样的机制,互相制约,互相帮助,这样一个生活共同体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目标。所以,“三社联动”对我们养老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使“三社联动”这个“三社”,到底怎么样理解它?什么是社区?我们在座很多人进入社区做居家养老服务,如果问你什么是社区,应该如何回答,怎么样理解。社区概念最早是德国学者提出来的,他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社区一定是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为实力的生活共同体。换句话说,我们的小区是各个楼组成的,未见得有内在互动和文化维持力,所以不是一个社区的概念。后来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开展社区调研时赋予了社区两个属性。第一个,生活共同体。第二个,行政区域单元。市委组织对社区的定位,社区是有代表性的区域,人口数10万到30万,面积为5到50万平方,我们国家社区主要是指城市、街道、居委会;农村主要是镇和村。

  社区最重要是社区居委会,代表社区最核心的力量,所以我们的社会组织和社工进入到社区,肯定要跟社区居委会构建一个非常好的关系。那么社会组织在我们民政部的网站可以查到有四类,社会团体、民非、基金会、涉外、社会组织,现在民办非企业改为社会服务机构,这四类的社会组织我们严格意义讲有这么几种类型,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居委会、红十字会都是官方的,那么利益代表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型社会协会,公益组织,慈善组织、成员互惠型的社会组织、模特队、太极拳队,不具有对外开放的一致性。

  “三社联动”的社会组织,不是互相互惠的宣传,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一种新型的,以追求社会理性,提供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和社会主持,具有服务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特别以社工为代表的专业机构。那么社工大家知道,在西方是叫社会工程师,社会医生,在中国可有可无,不知道社工是干什么的,一问社工就是志愿者,就是义工。我们国家在2010年首次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当中把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才队伍纳入到国家人才队伍当中,提出到2020年人工人才总量达到300万。我们目前的社工队伍总量是50万。

  社工队伍的构成,由过去的居委会,有普通在社区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社工,他们具有社工的属性,真正的社工是经过高等教育。那么这样一群人跟普通的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最大区别就是有强烈价值趋向,有系统化的专业,助人理念和,方法和内容。所以使命感、责任感,实现路径,工作方式和效果认同,跟社区居委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对于社工队伍非常重视。

  社工队伍在我们国家有一般的社工,原来在社区工作的,也有专业社工,更高级是督导,专业当中有初级,中级,高级,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支队伍,未来社区模式也会发生一些转变,社区服务模式,过去是福利性的,现在是低偿性的,微利的,过去走来有偿的,适度营利。过去旧模式下是广覆盖,低水平,满足一般生活需求,未来人人都想享有高品质生活,在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那么我们就不是单纯地用低水平覆盖解决的问题。

  未来社区这个平台上,我们到底能看到什么样的服务?有政府的服务,有社区服务,所以政、社服务既涵盖民政、卫生、人社、残联、妇儿,又涵盖了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居家、便民、幼儿、养老等等。所以未来中国政府转移社会服务职能,社会组织承接,那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步实施的过程,是价值观趋同的过程,是转移支付完成的过程,是一个资源配置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协调一致发展的过程。

  对企业是一个参与的过程,逐步成长的过程,价值观趋同的过程,团队建设的过程,服务品质提高的过程,运营闭环完成的过程,复制能力形成的过程。我们最终会和政府在价值观,供应这两点达成高度一致,就是构建社会。

  第三,“三社联动”和养老产业发展,我们养老产业实施平台主要就是在居家社区和机构,无论是大型的还是中型,还是小型的,小型也要辐射到周边,所以离不开社区这个主战场,我们的队伍,养老队员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证,初中高技师。医护人员有置业资格证,但是院长、管理者,他们的学历资格是什么。

  所以在养老问题上要深度思考,怎么样通过“三社联动”走出养老产业的困境?社区治理模式改变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从养老护理员到社工,能不能做好出去一些改变,一提养老就说NO,一提社工,我学生就是说我做社工特别快乐。单纯从商业角度看养老,从社会角度看养老,改变经营模式是我们需要我考虑的。“三社联动”和养老的关系,在社区这个层面,养老服务的主战场,客户的主渠道,与居民合作,与社会组织合作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

  从社会组织来讲,自身提供这样的服务,无论是居家社区,还是日间照料,还是志愿者公益慈善,我们本身就在其中,那么社工是未来引入年轻人进入养老非常重要的实现路径,既能够实施服务,又能够承担一定管理职能,养老机构院长,我们的社区,运营商,这些人的职业资格是什么,就应该是社工,老年社工。

  那么养老产业这些人才主要特征就是跨界,学文的、学理的、学商的、学体育的,现在都进入养老产业,但是这些人又不能学到学习读书,他们是管理岗位的,而且拖家带口。全世界一种办法能解决,就是要通过我们有效地一个网络教学。

  所以如何使这样的跨界人才进入职业通道,能够很好地成长为一个养老产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巨人,那么我们的实现路径就像英国在100多年前做的第一个开放大学一样,必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在职妥善相结合,理论实务相结合,学历、职业资格相结合,自学、指导相结合。

  现在我所担当的国家开放大学社工学院,今年秋季9月份第一次开设社区管理服务大专的专业,注册学习制,学制两年半,最长学籍保持8年,所有的课程结束以后,学一科考一科进入学分银行,当达到学分要求的授予专科学历。国家开放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校生400多万,本铺生130,本科生240万多,包括20万农民工,10万士官,6万残疾学生。

  学院在五棵松,通过学习中心解决辅导注册问题。那么国开授予学士学位。而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教法的核心课程包括两个,初级、养老、社工的证书课程。

  那么实现路径,学分制,给你一个认证单,无论学历课程还是培训,比如参加培训都可以作为学分进入之后转化为学习成果。那么实训基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没有在一线实际操作的人需要到实习基地进行实战,包括社工、居家、养老服务站,包括社区养老院等等。

  三证合一,有国防开放大学的专业毕业证,有人社部的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的职业资格证,还有行业协会的中国社会联合会,老年社工师的职业技术培训证书。构建一个职业能力体系,最重要的要素除了学历之外就是你的技能评价和职业晋升,这三块都不能缺少。

  我国职业体系构建,学历教育归教育部,人社归人社,职业学历评价归行业协会。这三者之间要想办法找到我们现有人员的实现路径,职业生涯的实现路径。那么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注册老年社工师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报部里获得批准。下边还要做青少年和医务、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就在医院和患者欢迎患者之间缺少一个黏合剂,就是医务社工。

  那么中国社工联合会下面的社会工作职业认证中心实施。

  除了养老和医护人员有资格证,院长有了学习,社会服务有了职业资格证,老年社工师。未来这些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社会保障市场营销这是我们的职业定位,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可以是管理者,可以是独立的运营商,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商。

  那么我们未来在社工学院搭建三个队伍,社会企业整合平台,两支队伍,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社工人才队伍,中国社工大学。

  那么国际交流平台借鉴国际经验,探索中国社工职业化发展路径,为提高社工地位,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解决方案,使更多企业进入社会服务领域,形成企业行为,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员工队伍,打造一支全社会覆盖的基础社工中高级社工和社工督导的强大社工队伍。

  那么这是我的梦想,我总是对大学有梦想,我原来说我要能做一个福祉大学校长,我现在看到我们的希望,中国社工大学,学历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读就业相结合,就业和创业相结合,本专业与跨专业相结合,技能与管理相结合,我们的选址已经完成,现在大学能够落地。

  今年开展精准扶贫的助学项目,三年之内福祉1万贫困地区的学生,免费入学,免费学习,免费就业,来读社工专业和老年服务专业。

  我们要做就业的孵化器,社会企业的创客空间,他们出来之后去那里?去养老机构,去创建自己的社工所?我们未来需求这么大的,300万的人,我们要指导他怎么样做一个社工企业,社会组织的引领者,所以通过这样一些平台,通过社工联合会,职业技能认证中心,社工学院,通过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公益慈善,到“十三五”结束先解决150万的社工。

  那么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突破一定是人才可持续,一定是发展模式可持续,一是自主经营可持续。在发展模式上单纯走商业路线不是养老的本质,单纯走政府路线不具备可持续性,单纯走公益路线不是独立的生存模式,旧的公益理念下,我们制造了一堆富人,我们又制造了一堆穷人,然后我们让富人来救济施舍、人道、捐献,但是我们新的公益理念下。我们能不能不这样制造两伙人,我们把公益元素融入到现代商业,培育社会企业,打造社会福祉,最终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一不是靠政府,而不是靠志愿者,三不靠纯营利,纯商业化,一定巨大需求,通过社会企业走向全民的社会福祉。那么社会企业基本特征就是:

  第一,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做应该做的事情。政府不要染指和干预更多,产业发展一定有自身内在规律。干涉过快,反倒会阻碍发展。

  第二,非暴力,以社会复制为使命,虽然是非盈利,但是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分红。

  第三,需要政府支持,但是不依赖,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给我两百万是锦上添花,不给我,我一定能够生存。如果我们产生严重的路径依赖,政府不给我钱,我就没有办法活,我们就没有办法发展产业。

  第四,慈善公益支持,要形成常态化的社会筹资共建机制,我们现在有很多钱,不知道往哪投,还有志愿者的队伍,最后靠谁?靠低领导人,靠在座所有人,但是这是一个训练有素,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而不是到重阳节一百个人给一个人老人洗脚。

  现状,只有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们中国养老产业才能走向最后的胜利。

  那么中国社工联合会在去年,在泰国成功申办了《2017年亚太地区社会工作区域联合会议》,我们将以这个会为启点,启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潮,要和亚太地区,和全社会,我们现在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也谈了一个高级社工培养方案,我们希望我们的要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有能力通过社工体系的打造来解决社会福祉构建的问题。思索、探索、求索,路还很远,我们仍需努力,谢谢大家!

  来源:“2016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嘉宾发言,图片为资料图片

相关热词搜索:乌丹 产业发展 模式

上一篇:日本新华侨报:日本走上老人受虐的“高龄末路”?
下一篇:国家卫计委王海东:健康老龄化与医养结合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