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深度报告: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观察
2016-08-01 15:10: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3年是养老产业元年,2014年,是健康养老产业的风口,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资本的蜂拥而至、政府的引导扶持,促使健康养老产业的热度升温。2014年也是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医药医疗企业全面投向养老产业的一年,健康养老产业成为快速成长的综合性朝阳产业。机会向好的同时,不可否认地伴随着问题丛生。

  2013年是养老产业元年,2014年,是健康养老产业的风口,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资本的蜂拥而至、政府的引导扶持,促使健康养老产业的热度升温。2014年也是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医药医疗企业全面投向养老产业的一年,健康养老产业成为快速成长的综合性朝阳产业。机会向好的同时,不可否认地伴随着问题丛生。

  2015年,风起云涌,健康养老产业度过了参与者的非理性繁荣,逐渐从混沌走向清晰,迎来产业的大格局、大影响和大思潮。顺势而为,审时度势,观察这样一个产业在发生着什么,作为健康养老产业的参与者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在当下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需求端猛增: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

  首先2015年需求端猛增,十三五规划、政府报告中都提到老龄人口爆发式猛。到2015年底,60岁以上老人2.22亿,占总人口16.1%,预计2025年突破3亿。相比2014年,人数增加了1千万,也就相当于3秒就增加了一个老人。数字增幅很快,产业还没有准备好能力承接。从结构上看,高龄老人增多,80岁以上老人2400万,空巢老人超1个亿。并且老人健康状况堪忧,70%以上老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老年痴呆患者约900万,促使医疗和照护方面的需求增加。另外人口结构化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交织,总和生育率约1.5,低于中等和高收入国家。

  二、供给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低端供给

  2015年之前,从政府到从业企业都面临着养老需求急速旺盛而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达48%的尴尬现象,养老服务结构化失衡,冰火两重天。个别“排队等床”,供不应求,多数“有床无人”,游走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困难重重。很多基础服务没有被满足,很多提供的高端服务又无人问津。

  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给健康养老带来了很大影响,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并在市场上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四点变化。

  首先,在这种改革驱动下,小微养老机构增多。2013年开始,社会化投资养老机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长期的高空置率,导致众多项目投资回报远达不到预期。通过两年的磨合和调整,市场对于养老机构的盈利水平判断趋于理性。由于众多社会资本转型的巨大压力,尤其是房地产去库存添了一把火,仍有符合战略、盈利需求的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机构这一细分领域,但2015年投资增速有明显下降。2015年养老服务机构数量104899个,床位数量641.9万张。机构数比2014翻了300%,床位数增长70多万张,仅增加10%多一点。机构数大幅增加,床位数增幅不大,说明小微机构数量增加,侧重于几十张床位的日间照料,以及150-300张左右的小型机构。日间照料床位数278.7万张,占所有床位数量的1/3,日间照料这个数字在2011年之前是没有的,2012年开始出现日间照料这种形态,当年只有床位数19.8万张,到2015年仅仅三年时间比其翻了10倍。

  另外,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基础力量,机构养老作为补充。《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颁布,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和内容,以及赡养人及相关机构应承担的义务与职责。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与市场对养老需求的不断摸索,政策内容与市场实践的重点不断从机构型养老向居家和社区养老转移,居家养老逐渐成为政策制定的新主角以及市场角逐的新战场,发挥其为老人提供服务的重要市场角色。与此同时,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职能,也由最开始作为养老产业迅速发展之后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支撑者”,逐步回归到居家与社区养老的“补充者”的位置。2015年《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颁布,北京市已有慈爱嘉、青松康护等35家机构提供政府购买服务,越来越多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始涌现,并结合多种多样的养老产品,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使得”9073”中90%的人群真正能够原居安老。

  同时,医养结合发展迅速。健康的中国提出,引发10万亿规模。截至2016年2月末,全国已经有4609家医院与养老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2015年10月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全国老龄委签署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合作协议》。这一政策明确了中医在医养结合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特别提出了在中医药方面,如何与健康养老产业,特别是在养生保健方面进行结合,并将养老服务列入中医药发展的“十三五”规划中。

  最后,跨区域统一布局的模式出现。京津冀养老圈,长三角、珠三角等,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救助补贴等方面做好政策制度对接。在京津冀之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必然会借鉴京津冀发展模式,结合自身地域特点进行健康养老产业协同布局。

  三、细分市场快速完善,更加均衡合理的产业结构

  2015年以前的养老市场几乎处在混沌的状态,大量的探索和尝试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养老服务端。2015年初的一个数字,单纯做养老服务是不赚钱的,40%的机构是不盈利的,只有9%是盈利的,其中78%的机构盈利率是5%,非常微利。

  其实老年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从现有老龄产业的终端产品(产品、服务)看,不仅种类单一,甚至存在空白,不仅行业界限不清晰,行业上下游之间没有符合市场规律的构建。

  2015年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老龄产业蓝皮书》中将老龄产业梳理了八大类细分市场85项服务内容,涵盖老年服务业、老年商务服务业、老年文化服务业、老年医疗服务业、老年康复护理业、老年健康促进服务业、临终关怀服务业、殡葬服务业等。陆续,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找准自身优势,逐渐向专业化细分市场转移,从而为养老产业带来更加均衡合理的产业结构。

  四、业务拓展和产业延伸,打破产业边界

  2015年的养老产业发展,其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满足养老群体的刚性需求,而是延伸到大健康产业,横向业务拓展,纵向产业延伸,外延可以扩大到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医药器械、健康消费品四个细分产业组成的产业平台。更加关注于覆盖“一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从“养已老”到“养未老”,养老服务产品也不再仅限于为老年人提供可以方便疾病照护的住处,而是从“身、心、灵”各方面,全面改善养老人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今年的养老服务产品,不管是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养老,在从医疗、饮食、日常健康监测等方面改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同时,也在通过如旅居养老、老年大学、老年文娱活动等产品形式,持续关注和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实现全时空的生命健康管理。

  在国家及监管政策鼓励与支持下,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推出六大政策扶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保险公司、医药医疗企业、中医养生、有机农业、生态旅游都看中了其间巨大的发展空间,纷纷加快了布局发展自身的养老板块业务。

  五、从打造产品,升级到产业平台及产业生态

  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化,伴随“养老+”概念的提出,产业从关注单一的养老功能,衍生出更为丰富的业态,养生养老、健康社区、生态养老、智能养老等,特别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繁荣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生态平台时代徐徐拉开帷幕。

  2015年的养老服务产业最大的变革就是从业企业间合作意识的增强。如今的时代是共享经济的时代,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独有资源的共用共享,已然成为2015养老服务产业的一大特点。另外,养老群体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养老服务产业向大健康服务转移的趋势,也迫使养老服务从业企业寻求资源共享与合作机会,如此才能更好的节约成本、发育能力、优势互补,进而降低市场竞争的风险。

  从产业变迁上看,产品、内容、服务是最底层的形态,平台是二阶形态, 生态是最高级的形态,产业内的各个企业逐渐会构建了一个生态体系,有产出,有消费,自循环,自供给,自产自销,每个组成部分都可获得充足的养料,不同分工,相互补充,彼此配合。

  六、主战场洗牌:非理性繁荣后的理性、有序发展

  2015年之前,产业内几大竞争主体主要是房地产、养老机构、医药医疗企业,打响了健康养老产业的主战场。一轮严酷的洗牌后,以打养老概念就能获利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一些经营不善的项目果断找人接手、另寻出路,一些优质项目继续占领赛道,着力于新市场、新客户、新技术和新模式,获取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先发优势。透过现象看本质,纷繁的背后是养老概念回归到养老服务的时代背景,是健康养老产业面临深刻的服务升级契机与危机的集中体现。

  2015年过后,再打量一下目前市面上的养老项目,有特色化、专业化的经营良好,打概念、靠硬件的已渐失市场。北京太阳城布局十余年,是产业的先行者,率先提出“太阳城模式”的复制和管理输出;太申祥和紧握皇城御医的金字招牌,拥有独特资源;保利和熹会主打失能老人服务,抓住刚需;上海祥福服务过关,是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海口恭和苑打造健康生活方式,发挥旅游优势。再看看那些倒下去的,无不是空有豪奢的建筑装修与空泛的养老概念,重硬件、轻软件,重设施、轻服务,尚未抓住这个产业精髓所在。

  七、站在门口的野蛮人:跨界竞争,整合并购

  除了已有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早已进入的主战场外,越来越多的“新秀”参与到业务拓展与产业延伸,医药医疗企业、物业公司、保健品企业、电商企业、科技公司、平台公司等新进入企业,依托其入口、用户、流量的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掀起了一番对用户和市场的激烈争夺战。蓝海变红,如何获取用户和市场,是健康养老产业的核心价值。

  新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从业者中,医药及健康消费品企业占比很大,如天士力、众生药业、鱼跃医疗、通化东宝、汤臣倍健等,这类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从产品拓展到服务,具备最基础的用户,并满足刚性需求。第二类是医疗服务企业,英智康复、凤凰医疗集团等,这类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拥有专业医疗条件及水平,从专科医院拓展到更广泛的康复医疗服务。第三类是健康服务企业,例如美年大健康、日医集团、宜华健康等,从健康体检或私人医生等某一个专业服务项目伸到更为深入、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这类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策略在于抓住市场机会进行产业整合。2016年初健康养老产业内一件大事便是宜华健康以4亿元价格收购上海亲和源58.33%股份,此次收购是宜华健康进军健康养老产业的重要一步,利用亲和源在健康养老产业内多年积累的良好运营模式与经验以及品牌价值,为下一步在健康养老产业内布局打下基础。第四类,则是物业公司、电商平台、科技公司,例如绿城、三开科技、三胞集团,东软集团等。这类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拥有入口,入口即流量,如何获取用户,就是核心价值。人先于产品,产品先于交易,交易先于收益,构建了“链式经济”的商业规律。以社群话的方式,先吸粉再吸金,不一定赚钱却很值钱。

  从健康养老产业的进入的企业来看,跨界竞争,整合并购成为主旋律。如果你不能打败,那么就联合。例如去哪儿与携程联姻,滴滴快滴合并,有时你不得不战斗,需要的时候,你不仅要战斗,还必须得赢,没有中间选择,要么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么暴风骤雨速战速决。

  八、向钱看:资本动向代表产业焦点和方向感

  这一年,业界对健康养老产业的掘金和质疑似乎一直在同步行进,逐渐健康养老产业成为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产业。受需求拉动和政策利好,许多具备医疗等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快速复制扩张能力的轻资产模式倍受资本青睐。此外,在国家紧锣密鼓筹划“健康中国”战略之时,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抢滩、加码健康养老产业,竞相布局。行业兼并收购风生水起,诸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相关企业,整合养老、医疗资源,寻找机会介入健康养老产业。

  梳理28个养老概念股,目前投资A股市场健康养老产业标的主要有以世联行、凤凰股份、上实发展为代表的养老地产企业,以东软集团、乐金健康为代表的医疗信息化企业,以天士力、众生药业、鱼跃医疗、蒙发利为代表的医药服务企业,以及其他旅游、食品企业。

  从健康养老产业概念股指数来看,我们不能低估了指数级的增长,而非自然增长。A股市场健康养老产业标的当前的平均市盈率为115,相比其它概念股平均市盈利水平中等偏高。健康养老行业的盈利性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这符合目前产业发展的阶段,未来随着产业盈利方式及模式的不断升级出新,以及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相关概念股仍有上升空间。

  如果从资本角度筛选企业的标准来反向推断健康养老产业的未来,首先看行业成长性,如健康养老产业、信息化与互联网、节能环保、医药医疗属于新兴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然后从企业质地来看,健康养老产业的从业企业要有一定收入或利润规模,有竞争优势,有护城河和壁垒,能保持未来5-10年的高速成长。同时,企业要有一个很强大的核心领导人,有优秀的管理团队、运营团队。

  最后,展望未来,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医疗体系改革和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以及科技的进步都为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未来中国健康产业必将面临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不断满足传统健康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不断开发出新的需求。产业生态化的趋势促进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也提升产业效率,健康养老资源在全国甚至国际间流动加速,创造出新的行业,并进一步丰富产业内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中国健康养老产业——经济新常态下健康养老产业,三大机遇并存:

  一、需求激增与有限供给提供产业创业大机遇,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康复医疗为消费增长点。健康养老产业机遇与危险并存的局面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政府与市场自身的双向调整孕育出了新的产业机会,布局具有健康、康复功能的社区居家养老,与医院或中医合作实践“医养结合”,抓住市场刚需、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投资带有鲜明旅居、养生主题的养老机构运营,精细化、标准化研发推广养老辅具产品,抓住机遇做养老护理人才培训业务,或者结合智慧养老、成为养老信息化大军中的一员,帮助房地产企业转型做物业升级的社区服务,结合养老金融产品拓展支付渠道等方式,都将成为健康养老市场的新机遇。

  二、生态养老观念的发展推动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与健康养老相结合的全新养老模式,以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养老成为主流。“养老+”最有利的实现工具是互联网,互联网有利于理念传播、服务提供、产品实现,和着信息和科技发展的步伐,有力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数据化”甚至“云端化”。通过“大数据”更精准的定位客户需求,通过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应用更加高效的配置资源,远程医疗、移动医疗、远程问诊、在线服务预订与咨询、在线购物等互联网服务,将逐渐成为养老服务产业的“新常态”。

  三、产业资本更加活跃,大举介入创造良好创富机遇,并且金融产品形态多元,打通健康养老产业支付端的最后一公里。随着2015年养老服务产业金融政策的不断放开,创新金融模式也成为养老服务从业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利器。从养老介护支持到服务购买模式,从长者的基础健康保障到投资理财,从供应商和服务商的扩张发展到供应链金融,均需要培育养老服务产业的新金融服务。2016年养老金融市场手段定会更加灵活,面对不同的老年群体,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除现有的保险、信托或会员卡方式外,各健康养老企业也将针对自身服务内容,打造不同的小型金融产品。如海南各养老养生机构提供的、针对候鸟旅居老人的旅居卡服务,部分一线城市提供的反租住房补贴养老机构入住、护理费用的服务,以及自2015年开始逐步受到重视的养生、生态养老产品服务套餐等都将继续受到市场的欢迎。

  虽然健康养老之路前景无限,但这条路上也布满雾霾,还需要产业从业者及相关部门多方一起努力,才能惠及社会,让更多人健康生活、幸福养老,以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折戟沉沙,惯性使然,皆为命数。每一步都是进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文章转自公众号【养老BAR】(yanglaobar)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深度 产业

上一篇:研究: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必须把握的五大要点
下一篇:乌丹星: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的瓶颈与机会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