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北京2016年老龄专项资金12.88亿元,8.52亿元加5剂“药方”发展
2017-01-29 12:58: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6-11-26 养老那些事儿


 

 

原标题:市人大把脉居家养老开5剂“药方” 此外 为老上门医疗将出服务目录 居家医疗护理收费标准拟调整

城六区试点 社区医生上门服务

继丰台区7个社区医院试点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社区医生上门服务试点将扩至城六区。与此同时,本市将出台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的目录,明确服务项目、内容和规范,为老人提供更专业细致的医疗上门服务。

《北京市居家养老条例》实施一年多来把哪些便利和服务送到了老年人身边、床边?今后本市的居家养老事业将如何发展?在昨天(24日)下午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副市长王宁就该《条例》的落实情况和制度建设作报告。

据记者了解,随着《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本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平台和网络的雏形初显,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全面启动。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破题启动,医养结合、驿站模式、职业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形成可行性思路。


数据显示,2016年市财政安排支持老龄专项资金12.88亿元,较2015年增长27.3%;其中居家养老投入8.52亿元,较2015年增长17.8%。

王宁坦言,北京居家养老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还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与此同时,通过为期5个月的问诊、把脉,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再为本市居家养老工作开出5剂“药方”。


药方1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项目要细化

市人大执法检查组认为,本市要深化医养融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和时间表,对家庭医生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采取改革性激励措施和市场化服务手段,细化符合老年人急需的居家医疗卫生服务和项目,完善基层用药制度。

落实:城六区试点社区医生上门服务

为了能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获得医生上门服务,本市将扩大社区医生上门服务试点范围。医生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是否合法?对此,市卫计委表示,目前已解决居家上门开展医疗服务现行法律法规矛盾问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明确医疗机构以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开展的医疗服务,属于合法执业行为。

市卫计委介绍,已确定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的试点工作,目前正在制定试点方案,积极引导居家老年人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约,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康复护理等服务。

目前,通过由社区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三类人员为主等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社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的模式,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截至2016年9月份,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与168.41万老年人签约。

市卫计委透露,已拟定北京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近期将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转发。将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方式,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家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

为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市民政局介绍,本市将把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上门医疗护理将出服务目录

市卫计委表示,下一步,将从老年人需求较高的项目开始,本着安全的原则,制定《社区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目录》,逐步规范居家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规范等。重点针对高龄、失能、空巢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按照本市《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提出的建床类型、收治范围、管理要求及工作规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市卫计委介绍,北京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制定完成。《实施意见》目前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工,按照工作分工下一步需相关部门共同探索研究解决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调整,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机构医保相关政策,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立等问题,逐步完善保障政策。


放大镜:丰台200老人签约享医生上门服务

作为最先试水社区医生为老上门服务的丰台区,其在方庄、右安门、宛平、西罗园、丰台、蒲黄榆、长辛店镇等7个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社区居家老年人家庭卫生服务管理办法》,《社区居家老年人家庭卫生服务项目汇总表》,明确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适合居家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为辖区内高龄、计生困难等家庭中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提供居家上门医疗服务。

目前,丰台区已经与200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签订《社区居家老年人家庭卫生服务协议书》,上门评估及医疗服务1230人次,投入医务人员1920人次。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肌肉注射、管道护理、伤口护理、中医药服务等治疗项目以及综合评估、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


药方2 打造街乡、社区主服务平台

通过调研和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指出,要通过《条例》落实,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聚焦居家的社会合作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街乡、社区为主要服务平台,为专业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场地、资金政策支持,统筹政策资金向群众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基层街乡、社区集中,扩展街乡、社区的主服务平台。

落实: 全市将建300至50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为了将短期照料、清洁护理、送餐、理发等贴心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2016年,本市在老年人口分布密度集中的城六区试点建设了1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年底前,本市还将制定2017—2020年全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下一步还将支持全市建设300—50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设施政府无偿提供、运营商低偿运营”的思路,北京将通过政府支持和委托社会力量开展品牌化、连锁化运营,把社区驿站打造成为老年人服务的“总服务台”。不仅如此,服务驿站的专业人员还能第一时间了解到老人的需求,并“定制”推出相应的服务。

与此同时,市老龄委介绍,今后本市将支持有需求、有条件以及“应建未建”区域选址建设街乡养老照料中心。截至今年10月,全市规划建设的208个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已经实际运营142家。


药方3 高龄、失能老人重点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和预算,对高龄、失能、失独失智、特殊困难等重点老年人群,对老年医疗、长期护理、紧急救援、心理慰藉适老化改造等重点需求,要重点加大投入和保障。要对高龄、失能、失独、失智、特殊困难老年人出台护理、 医疗服务的针对性政策。

落实:困难失能高龄老人将发护理补贴

市老龄委介绍,本市正推进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高龄老年人评估。在西城、朝阳、海淀、顺义、密云五个区开展的老年人能力评估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其他11个区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已全面开展,年底前完成全市失能老年人筛查,制定本市经济困难失能和高龄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并形成完整精确的数据库,知底数、明需求。

从本月开始,具有西城户籍且实际居住在本区内的居家老人,经评估为中、重度失能的,每月可申请享受400元额度的居家照护服务补贴,补贴以服务供给的方式实现。


药方4 适时出台政策性失能护理险

市人大执法检查组提出,要对“十三五”时期完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做出规划和设计,以护理保险为抓手,针对大多数人养老需求和预期,研究当前和长远失能护理问题,适时出台全市政策性失能护理保险制度和措施。

此外,探索本市照护保险体系和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落实:石景山明年试点政策性长期护理险

今年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从本月(11月)开始,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将享受护理服务。保费按年缴纳,采用个人缴费加政府补贴的形式,政府补贴20%后的标准缴费为每年912元。根据失能程度,老人可分别获得每月900元、1400元、1900元的护理服务。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本市将探索建立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两种制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2017年,本市将选择石景山区开展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老年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为其提供日常基本生活照料所需的服务。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据介绍,政策性长期护理险作为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保险制度,带有强制性。保险费用将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筹集,互助共济,责任共担,为失能参保职工和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市老龄委表示,本市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基础保障和更高层次保障相结合的符合本市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药方5 发展一批养老专业服务品牌

市人大执法检查组提出,各级各部门要尽快发展一批具有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服务品牌。出台支持专业运营和产业发展政策,重点集中在医疗护理、老年餐饮、居家家照料、紧急救援心理慰藉等急需的方向。尽快建立北京居家养老地方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开放养老服务市场。

落实:出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

市老龄委介绍,下一步本市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在市场准入投资融资、土地规划、税收优惠、财政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制定,强化养老服务市场监管,扶持市场主体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其他新政

专职照护困难失能老人将获津贴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本市将研究建立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子女及近亲属生活津贴制度,拟对专职在家照护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子女及近亲属,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失能三个等级,分别给予差别化的生活津贴。市老龄委介绍,下一步将研究制定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政策,倡导和支持老年人开展自助、互助和志愿活动。研究制定家庭支持政策,提高家庭养老能力,探索子女照料卧床老年父母的支持政策,研究为老年人随子女迁移、居住提供便利的支持政策。

60岁老年人将领养老助残卡

实施意见中提出,本市将完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服务体系。整合老年优待卡和老年优待证,集成社会福利、优待服务、消费优惠、记录消费痕迹等功能,逐步为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基于此,2017年将依托专用支付终端设备,将及时掌握老年人出行、活动、消费和养老服务商类型及区域分布等情况,为完善养老服务政策、精准发放和管理养老津贴补贴、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 李巍巍)


相关热词搜索:药方 北京 专项

上一篇:社区建养老院:业主不干 建设方:不建了,心寒了
下一篇:中国和欧洲的社区养老服务区别在哪里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