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收藏: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完整版
2017-01-30 23:16:55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6-11-28 养老那些事儿


 

前言:健康养老产业的困境与突破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国情,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缺口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都预示着养老产业进入了重要发展时期。养老产业是一片布满暗礁的蓝海,处处充满着机遇,也时时伴随着风险。养老产业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坚持,也许永远没有战略的蓝海,只有红海甚或是血海,但是血海之后必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黑暗中的砥砺前行

    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即可将其视作步入老龄化阶段。以此作为标准,中国在2000年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当时人均GDP仅1000美元左右,远低于其他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在尚处于发展中时期就必须迎接银发危机、未富先老的挑战,因此,我们在应对老龄化这条路上所遇到的困难注定更多、更大。

  从养老服务业的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达48%,40%的机构是不盈利的,只有9%是盈利的,其中78%的机构盈利率是5%,收入甚微。有人欢喜有人忧,高唱凯歌的毕竟是少数,更多是哀鸿遍野,热闹繁华背后冷暖自知。

  全国排名百强的地产企业几乎全部涉入养老产业,一方面不计回报的高品质、大投入,一方面卯足火力地在全国范围内开疆拓土、跑马圈地。短兵相接,已不在一城一池,群雄逐鹿的战场,谁与争锋。

  大型险企不甘示弱,泰康人寿、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合众人寿、太平保险在内的众多保险公司,纷纷以其雄厚的身家,弯道超车,声势浩大的开展“从摇篮到天堂”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布局。高度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背后,是对运营服务赤裸裸的挑战,真正的比拼还没开始,谁笑到最后才能独领风骚。

  为老服务产业也搭上了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快车,受科技驱动,一批智能化、智慧化的产品设备商、信息平台商率先走上了创新之路,虽不容乐观,但发展机会尚可,继养老运营之后的下一个波峰或许会是养老信息化,谁能熬过寒冬,谁就能看到春天。

  ……

  经历了2013年养老产业元年,2014年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医药医疗企业全面投向养老产业的风口,迎来2015年的风起云涌,养老产业度过了参与者的非理性繁荣,逐渐从混沌走向清晰,退出者半、衰落者又半。2016年及之后,相信狭路相逢“智者”胜,有作为的“智者”将迎来产业的大影响和大变革。

在变与不变中的机会和挑战

  千万企业毫不犹豫杀将进来也正是看中了养老产业的大好机遇,这些机会成为大举进入的理由。

  第一,从需求端看,这个产业市场规模足够大,这是个到2050年106万亿的大产业,未来在中国有可能超过房地产消费的服务产业。刚性需求日渐增长,社会养老观念越来越多地被民众接受,消费意愿增强。

  第二,产业链下游企业总数繁多,产业初创期在向规模期过渡的阶段,具备典型的“散、小、乱、弱、差”的行业特性,行业集中度低,养老产业的行业领导者尚未出现,也鲜有被市场公认的成功案例和模式,但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和可提升的效率。

  第三,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养老产业的重要地位,并加大了对民间资本、保险资本等进入养老产业的鼓励和引导力度,市场机会凸显。

  仅凭这些商业机会远远不够,如果不能合理面对这些挑战,机会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及。找到改变的方法,无异于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

  首先,选好模式。养老项目一般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能不能在资金链断裂之前将产品服务打造出来、将项目置于安全线以上,这对开发商和运营商来说既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目前,不同类型的参与企业各自能力不足、良莠不齐,缺乏开发和运营经验,市场上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借鉴。对于没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需要创新性地寻求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力求专业化、细分化,在产业链的某环节建立专长,找准自身优势,灵活地把握发展契机,精耕细作,修炼内功,在行业的细分市场脱颖而出,获得生存空间。

  其次,选对伙伴。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HOLD住大而全的产业思维,也无需非要做重资产的投入,这个产业既不缺乏细枝末节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备搭建浩瀚工程的组织和团队。寻求资源共享与合作机会,更好地节约成本、发育能力、优势互补,进而降低市场竞争的风险;抓住服务客户核心痛点的能力,就是核心价值,将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发挥到极致,然后寻找合适的伙伴协作。比如,抓住市场刚需、提供康复护理服务,轻资产托管带有鲜明旅居、养生主题的养老机构运营,精细化、标准化研发推广养老辅具产品,为养老护理人才提供培训业务,或者结合智慧养老、成为养老信息化大军中的一员,帮助房地产企业转型做物业升级的社区服务,结合养老金融产品拓展支付渠道等方式,都将成为健康养老市场的新机遇。

  再次,选准平台。“养老+”带来产业需求的升级,自2015年两会后中健联盟研究中心率先提出“养老+”以来,一时间成为学术界、养老界和各地政府争相热议的话题,一年多过去了,各种实践层出不穷。不仅可以促进养老业的发展,更可以将养老的整合和创新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比如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与健康养老相结合构建了全新养老模式,以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有力推动养老产业的“数据化”甚至“云端化”。通过“大数据”平台更精准的定位客户需求,通过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应用更加高效的配置资源,远程医疗、移动医疗、远程问诊、在线服务预订与咨询、在线购物等互联网服务,将逐渐成为养老产业的“新常态”。在“养老+”N的平台上,各企业只需主动提供新内容、积极催生新业态、努力更新高技能。

在经济新常态下寻找投资契机

  养老产业发展到现阶段,已经由过去的“满地黄金、一地鸡毛”时代,过渡到“资源集中、运营专业、市场高度分化、企业迅速整合”时代。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养老机构或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切实解决资金荒的痛点,寻求多元化、产业化、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是必然趋势。市场的分化也十分显著,自去年开始到2016年9月,业内屡屡爆出成功并购、入股的案例:宜华健康收购上海亲和源、光大控股收购北京汇晨、北京控股收购金太阳、中金瑞华收购上海夕悦,刚刚完成的新加坡鹏瑞利置地集团7.4亿元收购人寿堂49.9%的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这一系列的并购案,一定程度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 

  资本是一个催化剂,它强化了竞争关系,强化对客户的关注,强化对产品和服务的关注。在资本催生新的时代中,资源将高度集中,“马太效应”越发显现,大企业会拥有更多的资金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商关系、品牌效应、土地储备等等,而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进一步产业升级和资本升级,走连锁化、品牌化、多元化、资本化的必由之路。

对比成功并购的项目有五个共同点:

  1、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至少在某个区域是领先的优势品牌,如亲和源在上海,汇晨在北京,金太阳在福建等。
  2、经营多年,有相对较为健全的管理系统,如汇晨有职业化的管理团队和规范的管理体系。
  3、有完善的养老业务运营系统,在行业内有领先优势,如亲和源的养老社区、金太阳的社区居家养老等。
  4、有初见规模的客户群,有继续拓展规模的市场基础,比如人寿堂目前经营11家养老机构、床位超过2400张,实施在建和正在洽谈中的床位分别为5700张和1.6万张,完成注资后的鹏瑞利计划未来两三年在长三角、成都等中国一线和省会城市布局管理5万张床位,成为中国最大的医养服务和运营商之一。
  5、财务管理规范。混乱的财务管理,是缺乏长远目标、管理能力欠佳的表现,也让收购方担心出现财务黑洞。而成功的并购案例,财务规范是基础,比如汇晨在被光大控股并购之前,就有风险投资进入,财务和管理团队按照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来进行,所以从洽谈到并购都非常顺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谁拥有能让产品变资产、资产再创价值的能力,谁就能获得资本青睐,也获得了突破困境和布局下一轮发展的先机。

  里约奥会期间,看到中国女排夺冠的一刻很有感触,最有发言权的郎平对女排精神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养老产业不乏这样在困境中始终坚持积极寻求突破的“女排精神”,总能触动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养老从业者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敏感的部分,转化为激励我们蒸蒸日上的正能量,也是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目录
版权页 2
序:未来,已来 3
前言:健康养老产业的困境与突破 4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人口篇

(点击以上标题阅读人口篇详细内容)

 

人口篇 13
一、人口规模递增,2017年或将实现城乡养老“保底”体系全覆盖 13
二、人口结构化问题凸显,围绕需求端的多维供给配置成必然 16
三、人口总抚养比递增,2030年前将是涉老企业的黄金15年 18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政策篇

(点击以上标题阅读政策篇详细内容)


政策篇 20
一、2016年政策名录及趋势分析 20
(一) 透析“十三五”规划:把握政策全局导向,甄别产业发展机会 20
(二) 精准化、专项化引导政策频发,各项专项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出台 21
(三) 2016全国重点政策解析 24
二、往年全国性政策回望及脉络总结 25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产业篇

(点击以上标题阅读产业篇详细内容)


产业篇 29
一、社会保障:社保改革开始,兜底功能凸显 30
二、政府参与:规范不断出台,多种方式加强社会资本合作 32
三、国企发力:大举进入,改变竞争格局 33
四、先行企业:持续运营与拓展,不断尝试改革 34
五、后进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以创新的姿态进入养老产业 35
六、并购整合:资本并购与跨界打劫成为主旋律 35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企业篇

(点击以上标题阅读企业篇详细内容)


企业篇 36
一、 地产企业的模式创新 36
1、 万科:深耕“三高”城市,多元模式创新,从重资产到轻资产 38
2、 保利:连锁化运营,专注内生力构建,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整合资源 40
3、 远洋:专注高端失智照护市场,深耕区域做强品牌影响力 42
4、 宜华:并购下的脱胎换骨,以医疗大健康业务奠定养老能力资源基础 42
二、 保险企业的稳扎稳打 44
(一)泰康:多城联动全国扩张,紧抓医疗与人才,开创“医养结合”新模式 46
(二)由关注养老实体项目运营到转战养老保险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49
三、 国有企业的全面参战 49
四、 实力集团的兼并重组 50
五、 技术企业的边界突破 51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资本篇

(点击以上标题阅读资本篇详细内容)


资本篇 53
一、 政府发力,通过PPP鼓励社会资本助力区域养老产业发展 53
二、 国内优质养老标的被资本争抢 54
(一)宜华健康收购亲和源 55
(二)光大控股收购北京汇晨 56
(三)中金瑞华收购夕悦养老 57
(四)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 57
三、 资本青睐标的三大核心特征 58
(一)轻资产运作模式 58
(二)成熟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59
(三)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 59
四、 互联网浪潮下,智慧养老平台获风投青睐 59
五、 上市公司趋于理性,有钱不任性,务实不烧钱的切入养老领域 61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人才篇

(点击以上标题阅读人才篇详细内容)


人才篇 66
一、 现有养老人才的结构性失衡 66
(一)养老人才体系:“七分专业,三分综合” 66
(二)公共教育体系嫁接不上,人才教育基础薄而透,官方来源少 67
(三)人才培养费时费力,企业用人基本靠挖,跨界打劫多 67
(四)在职服务人员鱼龙混杂,养老人才市场整体“既乱又差” 68
(五)未来90后00后当道,养老职业“轻技术、重体力、环境差、待遇薄、通道窄”的先入印象,更加影响年青一代的就职意愿 68
二、 培养养老人才的“七步法则” 68
(一)一建组织架构 68
(二)二掐关键人才 69
(三)三分梯级制度 69
(四)四定内培机制 69
(五)五用激励体系 69
(六)六借技术创新 70
(七)七留外部端口 70

展望2017 71

 

产业发展方向:“养老+大健康”,刚需养老为底,养生养老为体

(点击以上标题阅读展望2017第一部分详细内容)

 

一、 产业发展方向:“养老+大健康”,刚需养老为底,养生养老为体 71
(一) 从医疗医药到康复保健:以中医康复、慢病管理为排头的养生养老 71
(二) 从生存所需到精神所需:以森林康养为代表的生态养老 72
(三) 从线下实操到线上资源:智慧养老信息系统构建 72
(四) 从产业运营到资本运作:产业为本,金融为器 72

 

2017养老企业发展模式:纵向专业深耕+横向平台拓展

(点击以上标题阅读展望2017第二部分详细内容)


二、企业模式选择: 73
(一)“占资源、聚资本、拢人才”将成为养老企业市场竞争要点 73
(二)“U盘式拔插”的生存之道: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拔插,自由协作 73
(三)“平台型外挂”的生存之道:做大平台,技能外挂,并购整合,自成一体 74
(四)养老企业未来发展最佳模式:纵向专业深耕+横向平台拓展 75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简介 76
和君集团健康养老事业部简介 78
 

内容来自:
11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生态养老发展高峰论坛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
联合发布的《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相关热词搜索:整版 中国 产业发展

上一篇:2017养老企业发展模式:纵向专业深耕+横向平台拓展
下一篇:调查显示:社区商业最缺健身和养老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