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观点:做好老年产业不能光靠“忽悠”
2017-02-02 14:23:27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7-01-06 养老那些事儿



   据媒体报道,62岁的李女士花2980元购买了云南龙润集团某贴牌保健品后,获赠“六天五夜”的云南游。然而,旅行途中的一场车祸却遭遇“踢皮球”,各方都拒绝支付伤者的治疗费,“购买保健品获免费旅游”的内幕由此曝光在公众眼前。据了解,李女士所在的旅行团有100多人,都是因为购买保健品而获赠游览观光,但他们都没有与旅行社签订合同。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是保健品厂家、代理商,还是专门经营养生保健游的旅行社,都希望从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费用中分一杯羹。他们充分利用了老年人贪便宜的心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销售链条。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获赠”的旅游其实都是购买保健品的人自己买单,只不过是精明的商家利用观光游览换了一个更吸引人的名头罢了。他们变幻各种名号噱头,甚至不惜采用“忽悠”的办法,只图“请君入瓮”。

  类似的营销手段大受欢迎,也暴露出老年人社会交往的窘境和文化生活的匮乏。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加之身体条件较差,当前不少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基本上都以保健品为中心。甚至保健品推销员电话中亲热的话语,也让这些体弱多病而又缺少关爱的老年人很是受用。事实上,保健品营销、“免费”旅游、订制理财等已经成为针对老年人量身定制的营销手段,打着文化、健康、养生的旗号,实际看中的还是老年人手中的钞票。

  作为商家,追逐利益无可厚非,但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轨道上进行,获取利润需要建立在可靠的产品上。从这些商家“一条龙”的打包销售来看,他们不乏对老年人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深入了解,只可惜心思没有放在正点上。如果他们真正下大力气提升保健品的质量,规范服务流程,包括签订正规的旅游合同,每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去做,而不是遮遮掩掩、漏洞百出,不仅老年消费者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这些产品相信也会在经过检验之后,更加被消费者所认可。事实也将证明,“一竿子买卖”来钱是快,但不可持续,做买卖的,还是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耐心和良心,才能树立起金字招牌,从而获得长远发展。(周继坚)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相关热词搜索:观点 产业

上一篇:居民退休准备指数4年来首跌 养老如何破局?
下一篇:中国社科院:老龄法律法规薄弱难助养老服务发展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