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医养结合究竟难在哪里? 留住专业人才是关键
2017-02-02 16:49: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7-01-12 养老那些事儿


  医养结合,难在哪里?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人口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

  据了解,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且人口的老龄化还在不断加剧。国家经济信息中心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2030年前后将是中国老龄化人口加速发展的时期。

  人口的老龄化,给我国养老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在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各种养老模式的探讨中,医养结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医养结合以将“医”和“养”的有效对接,受到不少老年人的青睐,近几年也在悄然发展起来。

  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社区老年照料机构内部的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问题等要求。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给予了极大的促进。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实践有哪些优势,机构还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未来发展如何,一些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政策出台打开绿色通道

  医养结合以“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创新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介绍,国家推动医养结合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医疗和护理之间更好衔接,同时也是为了更有效地提供服务,让老人能够花更少的钱,享受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老有所养”是国家一直推进的工作,但对于医养结合“老有所医”的保障较为缺乏。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曾在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在老年人群中,大多数都是患有慢性病或处于身体失能、半失能或者失智状态,特别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失能失智老人占比更多。从目前来看,我国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属于养老护理员,并没有医护知识和技术,这是养老服务的一个“短板”。

  养老市场主体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养老模式,即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养老院是分离的,不少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还需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比较麻烦。一些老人为了方便治疗、减少经济压力,甚至选择长期在三甲医院“压床”,给本来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带来压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养老院对于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很欢迎,不仅方便老人拿药看病,而且医养结合的“招牌”还能带来可观的入住率。但普遍情况是,申请划入医保却比较难,不仅需要满足基础设施的硬件标准,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医务人员配比,因此,一些中小型养老院只能“望洋兴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曾在媒体采访时对这种“医养结合”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是在空间上的一种探索与尝试,针对的是高端人群。而实现严格意义上惠及全民的医养结合,在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还没有划入医保范围内的养老机构,多采取与医疗机构签协议的方式对老人进行医疗、保健服务。

  丰台区阳光敬老院院长王新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协议,开设医疗保健服务站,明确协作的范围与费用,每个月两次保健巡诊。这样以来,既可以熟悉每位老人的情况,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记者随机采访了阳光敬老院的住院老人,他们对于阳光敬老院采用的医护上门服务的模式比较认可。“定期检查身体,如果有需要可以提出要求,单独申请医疗护理。”一位住院老人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国家对于这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仍在探索和推进,尤其是日前出台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多层面、多角度地为养老机构实施医养结合开通了绿色通道。

  《意见》提出了从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审批,到执业医务人员的配备,再到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一系列要求。并要求养老机构积极与医疗机构对接,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有利于养老机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医养结合模式,为更多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开启了“绿灯”。

  医养结合仍面临较多困难

  在医养结合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首先,医养结合面临着多头管理的困境。

  传统养老机构涉及到的主管部门主要是民政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而医养结合的管理部门除了民政和人社部外,还有各级卫计部门。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于医养结合一些问题需要厘清,例如,医养结合管理问题,涉及到民政、卫生、医保三部门,如果不弄清,可能导致“三不管”。

  记者注意到,从机构的管理来看,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门管辖,而医疗机构又隶属于卫生部门管,而涉及到一些报销事项又由人社部门管。多部门管理下的医养结合犹如九龙治水,很容易造成责任界定模糊,甚至导致利益纷争或责任推诿。

  其次,对于多数养老机构而言,申请医保覆盖比较困难。

  据了解,一些养老机构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遇到了高门槛。首先,需要申请单位满足医务室功能区分的硬件要求,需要诊室分类,需要配备抢救室、治疗室、消毒间等。其次,还要配备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一些地区要求,医生的比例需要达到10%,护士的比例需要达到20%。另外,养老院对接医保还面临着成本过高的现实。安装POS机、搭建医保系统等都需要较高开支。

  “目前的医养结合正处于优化实施阶段,想要完全落实,还需要在政策指导下积累经验。”王新光说。

  去年4月,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要求卫计部门应将养老机构设立的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优先予以审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门诊部、诊所等,养老机构应向当地县级卫计部门申请设置和执业登记。并要求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在受理设置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同意设置的批复。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卫计部门应当指导其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绿色通道,选派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畅通审批渠道,从政策上为医养结合开启了绿灯。

  另外,养老院申请医保覆盖,医生无疑是最重要的软件资源。有的医疗执业许可证办好了,医保定点也申请成功了,但是却很少有大夫愿意来。

  王新光告诉记者,原因很简单,和医院不一样,养老院每天面对的主要是失能失智老人,不仅格外耗费精力和时间,且需要聘请有经验的医生,如果经验不足,很可能会惹上官司。但如果聘用有经验的大夫,高额的医药费让很多养老院一下子无法承受,因为养老院平时还是以康复治疗为主。所以不少养老院在医护人员的选择上也是比较矛盾。

  留住人才是关键

  专业养老护理人员不足一直困扰着养老行业。

  王新光对记者说道:“过去是养护不分家,护士同时也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问题,随后的一系列改革将养护分离开,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要由专门的看护人员负责。目前看护人员、专业护理人员、值班人员都较为缺乏。”

  北京一家民营非盈利养老院院长对记者说,目前,养老行业由于比较辛苦,而且工资相对较少,因此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往往做不到三年。有的晋升为管理层,有的干脆就选择转行。目前,就北京来说,多数养老机构聘用的是外地人,年龄多在50岁上下,业务素质和体力相对较差一些。

  对此,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从事养老业的专业人员数量、素质、晋升空间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需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等方面着手,给予相应的优惠和倾斜政策。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对于现有人才的培养,原新认为,应当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在现阶段养老护理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上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及家政培训机构,输送护理人员。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扶持政策,加强以全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为重点的人员队伍建设。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政策,并加大对养老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的支持力度。

  据了解,目前广州、北京、山东等地区已经开始出台相关政策,着力解决养老服务人员问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北京市在养老产业人才扶植方面力度比较大。目前,针对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涉及到的专业问题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人才职级晋升、登记注册、教育培训、薪酬待遇、激励评价等机制、制度。

  来源:法治周末 见习记者 赵瀚文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

养老研究成果全套共十二册(最新版),包括:
1、养老机构开办筹备流程及手续指南
2、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服务业政策汇编(2016版·国家册上、下两册)
3、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服务业政策汇编(2016版·东北册)
4、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服务业政策汇编(2016版·西北册)
5、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服务业政策汇编(2016版·华北册)
6、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服务业政策汇编(2016版·华中册)
7、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服务业政策汇编(2016版·华东册)
8、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服务业政策汇编(2016版·华南册)
9、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服务业政策汇编(2016版·西南册)
10、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市场环境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11、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研究报告(完整版)

(详细介绍请点击以上文字)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人才 关键

上一篇:建议:养老政策出台,请重点关注执行和落地
下一篇:巴曙松详解中国“养老金融”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