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调查】民营养老机构抢占高端市场
2014-07-05 15:37: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对利用自有资金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用房的,按每张床位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奖补;对养老机构每收住一位河北籍老人,给予每年600元运营补贴。”面对我省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现状,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建设。

  原标题:石家庄养老机构现状调查:民营养老机构抢占高端市场

  “对利用自有资金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用房的,按每张床位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奖补;对养老机构每收住一位河北籍老人,给予每年600元运营补贴。”面对我省老龄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现状,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建设。

  政策的支持给了养老机构经营者们以信心和希望。虽然养老机构目前并不是挣钱的买卖,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记者采访的多家养老机构无一人表示退出,反而在加紧步伐跑马圈地。位于东开发区的祥云生态养老公馆是祥和老家公寓的第四家分院,定位高端。“不管怎样,我还是看好养老产业的未来,养老产业还是集团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不能求取暂时的利润,而是要提前占领市场。”该集团负责人王平说。而夕阳红老年公寓的骆亚男也正在加速扩张高端公寓,“二号楼以星级宾馆的标准,三号楼则打造居家养老的感觉,除了有独立卫生间,还有厨房、热水器等设施。”

  “养老”理想:

  老朋友们一起进养老院

  看到身边的朋友在为父母的养老发愁时,俞先生很是庆幸当初的英明选择,“十年前买房时,为了和父亲买在一起,选择了东二环以外的金色家园,和父亲前后楼。”同住一个小区,平时都去爸妈家吃饭,儿子放学则直接去奶奶家,老人觉得自己的存在很有价值,自己也可以陪老人聊聊天,顺便干一些老人干不了的脏活累活。双方的压力都减轻了不少。而不在一起住,则减少了很多因生活习惯、观念差异而造成的矛盾。“婆媳间的矛盾,两代人教育孩子的不同,不住在一个屋檐下,就能弱化很多。”不过,要做到俞先生这样也很难。对住房,年轻人需要考虑子女教育和工作便利,而父母则需要靠近医疗资源。

  但即使这样,这仍不是父母理想的养老模式,“我最理想的是孩子离我‘一碗汤的距离’,和老朋友们一起进养老院。”俞先生的父亲说,他也经常和一些老朋友们说“要是咱们能一起进养老院该多好啊”。但在越来越庞大的城市里,这“一碗汤的距离”对多数人而言,只能是梦想。而对于和老朋友们一起进养老院,也只是说说,毕竟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都不一样。“当然,我理想中的养老院可不是现在这样,它应该像一个小型社区,老人之间即相互独立,又能相互关照,而且能满足老人健康、精神、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俞先生的父亲说,他最关心的就是健康问题,长期用药,保健指导,医疗急救问题等等如何解决,这会是他选择是否入住一个养老机构的首要问题。此外,他七八十年的饮食习惯也很难改,希望养老机构饭菜从“供给式”向“菜单式”方式转变,实行个性化饭菜服务。“当然,这些都只是‘理想’。”俞老先生笑道。

  样本:

  来了就不想走的老年公寓

  石家庄市老年公寓的喷泉、花园、亭阁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与其他像集体宿舍般的老年公寓相比,这里堪比星级宾馆。24小时热水、独立卫生间、门球场、网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室、麻将室、沙盘室、按摩室、超市、自留地……你所需要的以及能想到的,这里几乎都有。“2号楼是自活自理的老人,3号楼是不能自理的老人。550张床位,住了240多个人,收费在2150元-3150元不等。”石家庄市老年公寓办公室主任刘艳华介绍道。在公寓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见到或散步或聊天的老人,而老人脸上的笑容和眼中的满足是在其他养老机构难以看到的。3号楼前,80多岁的米大妈一边和前来探望的小女儿聊天,一边吃着小女儿递到嘴里的水果。“在这儿住得怎么样?”“来了就不想走!”面对记者的提问,80多岁的米大妈笑道。一旁的小女儿也直点头,“确实挺不错的。”小女儿告诉记者,她们姐妹三人,都在石家庄,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母亲一直独居。“岁数大了,身体不好,一天得打好几个电话,每周还得跑两趟。住在这儿以后,我们都放心了,老人也开心了。”

  在不远处的小亭子里,80多岁的安大妈正在和一位老相识聊天,“我们60年代曾是同事,没想到最后在这儿碰面了。”这时,另外几位大妈冲着一旁走过的一位大妈喊道:“又去约会去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闫大妈每天都要和老伴约会,“都80多岁了,老伴生活不能自理,住3号楼,我住2号楼,我每天过去陪老伴坐会儿,聊聊天。”闫大妈说,自己有两儿两女,都在石家庄。但她和老伴一直独居,“吃都吃不到一起去,孩子们也忙。”之前家里请了一个保姆,后来见老年公寓环境不错,就来了,“住了7个多月了,特别好。”和记者聊天的间隙,闫大妈还不时和路过的老人约好下午排练唱歌和打麻将的时间。“睡醒觉就招呼一声。”闫大妈说道。

  采访中,也有一位大妈对老年公寓表示不满,“饭菜太没滋没味了。”不过,这位大妈紧接着就说,“但把我的血压从200吃到了140,以前我降到160,大夫就让我出院了,所以,就凑合着吧。”刘艳华告诉记者,为方便沟通和管理,他们专门成立了老年管理委员会,由13个老人组成。“可以给我们提意见,饭菜没滋味之前也提过,但菜谱都是针对老年人做的,从健康角度出发,不能更改。不过,他们提出的固定座位就餐,我们做了改进,现在,每个餐桌、餐椅上都有老人的名字。”

  跑马圈地:民营养老机构纷纷抢占高端市场

  事实上,不仅是入住的老人对石家庄市老年公寓赞不绝口,它也是一些养老机构经营者的理想。“那儿一建成,我就去看了,真是太好了!那才是真正的老年公寓。”留营老年公寓负责人郭同月说,她也梦想着自己建一个那样的老年公寓。“可惜咱没那条件啊!”

  而有条件的民营养老机构已经开始在行动。近日,王平正在为9月份开业的祥云生态养老公馆做着最后的忙碌。“这是一个定位高端的生态养老项目,更讲究健康,也更加人性化。像饮食不再是大锅菜,可以单点,还有自助餐等多种形式。”王平兴奋地介绍着,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直饮水系统,每个房间都是按照星级宾馆建造的。每个老人还都有一块自留地,可以自己或者和家人种种菜什么的。在他看来,随着经济发展,老人和子女更注重环境,高端养老机构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目前祥和老年公寓最高价位是3500元/月,提供个性化服务,这部分高端客户越来越多,已占到1/3。”对于投资近千万元的祥云生态养老公馆的未来,王平充满信心。“石家庄这样的场所还比较少。目前大多养老机构是针对失能老人的,祥云生态养老公馆主要是针对自理或半自理老人,而且目前定价2000元左右,相信很快就会住满。”王平说,不管怎样,他还是看好养老产业的未来,养老产业也是集团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不能求取暂时的利润,而是要提前占领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有扩充意愿的养老机构并不在少数。夕阳红老年公寓的骆亚男也在忙着扩张她的高端公寓,“因为没有独立卫生间而选择其他老年公寓的老人或子女有不少,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但是省会高端的养老公寓太少了,所以,后期的两栋楼都主做高端,有独立卫生间、厨房、热水器等,打造居家养老的感觉。”虽然在这个行业干了15年,也没有挣到什么钱,但骆亚男仍不想放弃,“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支持,补贴已经从最初的每人每月10元涨到现在的150元,我对市场前景很有信心。”

  观点:

  居家养老是基础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两种养老方式,一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二是社会养老,这其中又分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现在做的比较好,但收纳的大都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社区、志愿者仅仅提供照料服务。机构养老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老年公寓之类的机构,有公办和民办之分。公办的收费低但很难入住,而民办的硬件设施差又没人愿意住。“养儿防老”,从传统上讲,我国养老主要靠子女,尤其在农村。但近几十年,养老方式已经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特别是“421”的家庭结构,完全依靠家庭养老行不通,所以,未来养老服务产业将面临机遇。据统计,石家庄现有养老机构177家,拥有床位3.2万张,其中公办养老院69家,拥有床位1.26万张,主要分布在辖区各县,以收住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为主。全市有各类民营养老院108家,拥有床位1.9万张,主要是老年公寓。其中市区43家,养老床位7049张。全部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2.0%,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按照入住养老机构意愿3%计算(市民政局2010年调查数据),需要养老床位4.5万张,总体有1.3万张的缺口。机构养老是政府建立综合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养老机构又是城市养老机构的主体,政府会逐渐加大扶持力度,放宽优惠政策,使民营养老机构经营稳健,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全世界来看,居家养老都是基础。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石家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50.8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15.9%,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20.87万人,失能老人2.1万人。市区老年人口为41.37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7.0%。“这么大的数目,无论哪种养老机构都无法承载,不管从现实条件还是从老年人的主观意愿来看,大部分还是居家养老。”一位业内人士说。

  对于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社区养老,业内人士表示,在服务方面还多停留在为一些能够行动自如的老人聊聊天、吃顿午餐的阶段。真正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应该发挥托老所的功能。尤其是对那些在家里离不开人照顾的老人,白天托管到社区中心,可以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晚上再由家人把他们接回去。(燕赵都市报 记者任国省)

相关热词搜索:高端 机构 市场

上一篇:【案例】“中国最好养老山庄”入住率不足10% 亏损经营
下一篇:老龄化遇到信息化,“银发族”好尴尬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