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转型中国 养老产业养谁之老
2014-08-01 09:47: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国老龄化问题已迫在眉睫,无论是广为关注的“以房养老”,还是鲜为人知的“遗赠托老”,都因对应群体相对“小众”和具体实施中的重重现实障碍而被诟病为“画饼充饥”,尤其是以“延迟退休”应对老龄化的传言更是成为网友吐槽的笑资。



  中国老龄化问题已迫在眉睫,无论是广为关注的“以房养老”,还是鲜为人知的“遗赠托老”,都因对应群体相对“小众”和具体实施中的重重现实障碍而被诟病为“画饼充饥”,尤其是以“延迟退休”应对老龄化的传言更是成为网友吐槽的笑资。

  养老产业,在被预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的同时也被寄予助力解决中国养老难题的厚望。

  缺“爱”的高金产业

  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服务于生命的产业,却不仅仅服务于生命;应该包含和覆盖整个老年人群,而并非只针对某一特定老年群体。OLDAGE(全球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提出,养老产业是针对不同年龄、地域、气候、环境、亲情习惯、心理状态、社会发展文明和经济基础、执政水平和力度作为基础,针对个体提供的生命保障产业,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

  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健康办主任温华均在接受《新产经》记者专访时说:“我们国家可以说从20世纪90年代就逐步步入老龄化时代,但是国家层面对于养老产业的扶植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社会化养老政策一直以来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现在的养老领域的城乡差异,目前的养老产业消费群体中,城乡老人实际购买力和养老观念开放程度悬殊较大。此外,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家庭养老结构的变化,也给年轻一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对于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时期的中国而言,有关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国家政策在实际支持养老产业的操作过程中力度不足,中央和地方的重视程度不一,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此外,企业对养老产业市场存在一些误判,供需数据大多是一些主观推断和笼统预测,缺乏严谨科学的市场有效需求调研;产业尚无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虽可视为“蓝海市场”,但成功案例和退出渠道明显匮乏,企业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团队支持,养老产业面临人才瓶颈。基于上述因素,国外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无法直接照搬,中国特色的落地方式亟待探索。

  养老产业还有着福利性、微利性的特点,导致养老机构难以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养老投资回收期长且盈利性差,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老年产业尚持观望态度。但整体而言,中国养老市场仍存在很大的空白,市场亟待开发、老年产业潜力巨大。

  从中国老年人口、养老市场产值、老年产业市场供求3个层面来看,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十二五”时期,中国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5年末老年人数量将增至2.21亿;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峰值4.8亿,届时中国社会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截至2014年3月27日,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14.8%;2015年末老年人口占比16%;202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约20%,2050年比重将达到30%。

  目前,中国养老产业消费需求规模逾3万亿元;到2020年达到8万亿元;2030年达到20万亿元;据此,老年消费与总消费的比重分别为6%、12% 、15%;推动GDP增长百分点依次为3%、6%、8%。

  现在年龄在50岁上下的群体,即将成为养老产业最主要的消费者,他们经济相对殷实,消费理念成熟。因为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原因,一对年轻夫妻照顾四个老人、两个孩子的现象也将主要发生于这个年龄段人的家庭,仅靠家居养老的传统方式注定难以应对。

  从老年产业市场供求来讲,不仅市场越来越大,消费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企业供给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整个市场的供给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然而,养老产业市场细分化、发展产业化的趋势显著,国内部分省市政府正在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扶植力度,“朝阳产业”的特征十分明显。

  养老产业蓄势待发

  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办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对养老产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后,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

  2013年可谓“中国的养老元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从法律高度对养老行业产生影响;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明确了养老机构准入门槛;《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明确了养老机构的管理要求和监管部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定位、依靠力量、主要路径和最终目标,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常务会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明确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让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2013年民政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的指引性文件,并对各地的实施方案规定了时间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农村养老项目专项资金补助。

  2014年的上半年,中央政府依旧高度重视养老产业的推进,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老龄办《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民政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近日,教育部等九部委又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

  这些政策或者从财力、土地、人才等因素上全力支持着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而从资金支持方面,更吸引投资者的是国开行与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作协议》,其中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支持养老事业。

  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原则,积极支持“敬老爱老助老工程”建设,重点支持政府和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场所,通过支持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水平。

  全面开展规划合作,测算投融资需求,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融资模式,为信贷资金投入打通渠道。

  推动养老服务投融资平台建设。协助政府整合资源,落实优惠政策,设立、培育和发展资本金充足、治理结构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设施投融资平台,搭建符合监管要求和银行贷款条件的承贷主体。

  开展中长期贷款,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实际建设需求,向国家开发银行推荐具备贷款条件的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并在具体项目上给予相应政策倾斜。国家开发银行发挥“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面优惠的信贷政策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选择符合监管要求和银行贷款条件的市场化运作主体作为借款人,支持项目实施。在试点阶段,开发银行每年提供不少于10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贷款规模,并根据整体工作推动情况及具体项目实际进展及时安排,以北京康联公司作为主要承贷主体,构建融资平台,支持试点项目实施。总而言之,国开行主要提供专项贷款支持。

  在这个项目中,民政部门主要的任务是协助国家开发银行加强资金监管,严控贷款投向,密切监控项目贷款用途,确保专款专用;民政部门要加强各类专项补助项目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并利用信息资源优势[1.92%],及时向国家开发银行通报项目运行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

  由国开行和民政部合作的养老项目,对于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社会有巨大的养老消费需求,但是开发商个人确实没有足够资金来支持该产业发展,个人信贷额度又极其有限,这种情形下就需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组织协调优势,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放大支持效能,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综观可见,中国养老产业的优势明显、后劲十足:目标消费群体基数庞大,有万亿市场规模;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性收入递增,也增强了老年人购买能力;社会的发展,催生养老观念转变,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市场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十七大、十八大以来,政府越来越强调促民生、保民生,尤其是对养老产业的综合政策扶持,是国家层面的利好政策;更重要的是,产业处于萌芽期,进入企业较少,竞争力小,初期进入者容易形成“民族品牌”,且成就一番作为。而养老产业相关领域,尚无企业、行业、国家标准,优秀企业容易成为标准制定者和领导者,能够获得来自政府和社会层面的扶持、信贷、投资以及大宗采购等一系列重大利好。

  养“富”还应顾“贫”

  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模式,包括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探索中的模式还有很多,像以房养老、居家式社区养老、基地养老、异地养老、合居养老、遗赠托老、招租托老等。实践中出现的新的养老模式与养老项目,像太阳城的养老地产模式、燕达的医疗功能模式、分时度假养老模式、候鸟式养老模式、异地置业养老模式和辽宁亲和源温泉养老模式。另外还有广东金龙湖度假养老基地,各种休闲、健身等特色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堪称养老服务中的高端享受。

  然而,这些养老模式,包括现有的其他一些养老项目,对于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甚至说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老年人来说,是无缘享用的,而我国目前真正在养老上存在问题的,更多的还是中低收入者。低养老金、没养老金又没什么积蓄和房产的老人,尤其是低收入的失独者,他们的养老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才是对于中国养老产业效果的终极考核。

  但是,以当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态势来看,尚难以发现其对于低收入群体带来的福利。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还须国家在多个层面持续发力。有理想主义者设想,让高收入人群缴纳养老税来填补养老资金缺口。这在现实中恐难成行,即使能实现也不足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既然国家对养老产业有如此多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投资养老产业的商企明显又有可观的利润空间,是否可以从这里面匀出一杯羹来,给“穷人”减免些费用?还有,一些养老项目受地域影响在某个季节是趋于闲置的,比如南方的一些养老项目,夏天就鲜有人在。能不能把这些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提供给无钱养老的低收入老人使用?

  温华均表示,我们国家现有的养老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因为不同的养老模式只是适合不同的群体,社会群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养老模式的多元并存局面。对于养老模式而言,发展趋势上势必出现养老模式多元化、多层次化的趋势,需要新的模式来更多、更广泛地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新产经》记者赵斌)

  “2014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部分媒体报导:

  北京国际老博会聚千亿养老投资 助力2014北京老博会

  光明网:

  http://politics.gmw.cn/2014-07/31/content_12282813.htm

  凤凰网: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731/12836361_0.shtml

  中国网: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4-07/31/content_27920337.htm

  今晚网:

  http://news.jwb.com.cn/art/2014/7/31/art_247_4564847.html

  中国企业网:

  聚千亿养老投资 助力2014北京老博会

  http://trade.zqcn.com.cn/cul_20140730_765746.html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产业

上一篇:盘点中国最值得买房养老的十个地方 最美归宿
下一篇:健康养老有望助推旅游产业升级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