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民营资本进军养老服务,渴望“雨露均沾”
2014-08-26 15:39:19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模式的转变,解决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而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并不实际,机构养老特别是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很可能成为未来养老一大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模式的转变,解决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而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并不实际,机构养老特别是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很可能成为未来养老一大趋势——

  “银发浪潮”挑战养老模式,对养老机构期望值上升

  8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环湖东路上的合肥光明老年护理院,93岁的陈秀华老人正在二楼休闲卡座兴高采烈地呼朋引伴玩棋牌。“这儿就是我的新家。”她乐呵呵地说,护理人员都很亲切,有需要随叫随到,老人们在一起也热闹。 74岁的王德兰奶奶和老伴2月就搬进了护理院,一住就是大半年。 “老伴去年脑出血,家人日夜守护两个多月,为了不成为子女的负担,我便打算入住养老院,一番比较后,选择了这家医护养结合的老年护理院。 ”王奶奶说,尽管儿孙不太愿意,她仍觉得这个决定很好,平日的一些小毛病在院内就能得到医治,即便需要上医院,也能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前往。上个月老伴突然发病,多亏医护人员急救送医及时,老伴康复得很好。

  传统观念中,老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将老人送到敬老院很丢面子。如今这种观念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在养老机构安度晚年。

  “我们老两口卖掉了房子,把家都搬过来了。 ”8月20日上午,在繁华大道的包河区振亚颐养苑,82岁的梁云老人在两室一厅的套间内闲适地坐在摇椅上看报纸。他告诉记者,子女多在外省,老两口碰上病痛,既不能自助,也无力互助,住到养老院来才是最佳选择。在这栋六层“L”型的大楼里,画苑、阅览室、网吧、佛堂、孝道堂、棋牌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提供的是“养、乐、医”一体化服务。 “住宿条件比家还好,两室一厅带两个阳台,有护工天天打扫,一楼有食堂,生活秘书每天给订饭菜,不需要洗刷做饭,床头有呼叫铃,遇上突发性事件有护士来急救。 ”梁伯说。

  “从1998年开始我省步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 ”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处长魏晓军说,截至201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60周岁以上老人984.7万,占常住总人口16.3%,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按每人年均消费1万元计算,我省每年老年市场需求近1000亿元,养老服务业孕育巨大商机。

  “银发浪潮”给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功能带来挑战,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强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养老机构各方面的期望值不断上升。”省经济信息中心专家表示。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100多家,床位31万张。

  民营资本进军养老服务,渴望“雨露均沾”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省政府近日也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并进一步细化政策,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不过,在具体操作层面,仍亟待细化。

  “老年人更需要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而这正是很多养老机构所欠缺的。护理院建设伊始,便是按照医院病房模式打造医护型养老机构。 ”合肥光明老年护理院创办人包文霞还创办了一家老年病医院,她将医院迁到护理院旁边,两者紧挨着,让老人在养老过程中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把医养结合紧密结合起来。但作为民办养老机构,遭遇的“拦路虎”并不少。 “一方面,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另一方面,养老院没有医保准入,影响了部分享受医保的老人入住养老院的积极性。 ”她说,听闻最近我省有实施意见出台,这是利好,但在具体落实上,还望给民办养老机构清除发展“壁垒”。

  养老服务业是高风险、低收益产业,融资难是很多养老机构创办人的困惑。 “回收周期大约10年左右,缺乏融资渠道,负担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重,投入、回收不成比例。 ”合肥“振亚养老”创办人姜文学说,养老机构一般是民营企业,大部分创办者是通过租赁形式在原基础上改、扩建,没有物业产权,难以获得银行更多的贷款支持。而民办养老机构的改扩建没纳入政府的技改项目,难以和公办养老院、民办养老院自建房屋获得同等待遇。

  “人们的养老观念还有待改变。 ”光明老年护理院业务副院长周世堂说,子女们认为要恪尽孝道,“请一个”比“送出去”要好,宁愿花钱把保姆请进家,也不愿将老人送进养老院。还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居家养老的成本比机构养老低,事实恰恰相反。如果真到动不了再进养老机构,成本很高。比起住养老院,雇一个全天候住家保姆费用可能更高。

  政府也在积极寻求对策,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热情。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优先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慈善机构、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补助、日常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补助,其中运营补贴不低于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

  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模式,探索多层次养老

  在马鞍山市工作的蒋淮颖每个周末都要赶到合肥照顾卧病在床的大哥。他告诉记者,大哥患病多年,两年前脑出血开刀,抢救过来后半身瘫痪,他和姐姐将大哥辗转送到了老年护理院。 “现在我们全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压力,大哥是失能状态,需要护工24小时护理,在护理院每个月开销要4000多元,按医保政策不能报销,都得自掏腰包。 ”他说。

  据统计,目前我省失能半失能老年人233.9万人,这些老人随时需要医疗救助。过去一段时间,少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即使能提供医疗 服务,产生 医疗、护理 费用也不能报销。不过,我省最新出台的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提出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可纳入医保定点,明确规定“设置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可申请设置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床位需另设;其他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可申请设置卫生所、卫生室、门诊部等。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给“医养融合”带来了利好。

  为解决好病残老人的养老问题,我省积极引导鼓励部分养老、医疗机构合作,兴办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这几年,省发改委重点支持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护理中心、安徽省针灸医院老年养护院、合肥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中心等一批“医养结合”项目,发挥了较好社会效益。

  根据养老服务不同层次的需求,我省积极探索不同的养老经营模式。尤其是近年来,我省结合国家发改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资金,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医养结合等养老项目建设。 “十二五”以来,省发改委共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资金4.35亿元,实施了262个养老服务项目,新增养老床位1.63万张。

  也有专家认为,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少量由民间资本建设的高端养老机构发展,探索建立高端养老模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填补省内空白,打造1-2个在国内知名的高端养老基地,提高全省养老产业层次。(郑莉)

相关热词搜索:雨露 资本

上一篇:日本养老产业链考察手记
下一篇:银发族的老人房设计重点,兼顾老人和儿童需要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