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市场】居家养老市场无快钱
2015-01-26 15:59:52   来源:   评论:0 点击:

而就在国内养老产业陷入困局时,“居家养老”概念的提出给各方带来了破题的灵感,这其中又以早于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北京步伐迈得最大。方向已明,政府的引导作用也发挥充分,接下来,在进一步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上,社会资本将发出渐强音。需要指出的是,养老服务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公共服务属性决定其不是暴利产业,没有快钱可赚。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尝试,设立在远郊区县、定位高端的养老院大多陷入亏损泥潭,这种模式与中国“子女反哺”的家庭伦理明显相悖,或许是其难以持久的重要原因。

  而就在国内养老产业陷入困局时,“居家养老”概念的提出给各方带来了破题的灵感,这其中又以早于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北京步伐迈得最大。方向已明,政府的引导作用也发挥充分,接下来,在进一步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上,社会资本将发出渐强音。需要指出的是,养老服务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公共服务属性决定其不是暴利产业,没有快钱可赚。

  从远郊回归社区

  街道养老服务借力社会资本

  西城区红线胡同56号院,是一座很容易吸引人注意力的小四合院。与周边破旧的平房相比,这里新装修的灰砖配上大红门格外显眼;进入小院,全中式的装修以及院子上加装的玻璃顶映入眼帘,颇有几分会所的感觉。而实际上,这里是即将开业的西城区椿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如果说还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这是以投资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中信国安的首个养老项目。

  去年,北京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养老机构,撬动社会直接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104个街道乡镇级养老照料中心,椿树养老中心正是其中之一。按照规划,北京市今年还将至少新建40个养老照料中心,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这些养老照料中心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以养老机构为依托向周边辐射,为街道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如果早一两个月见到张雪梅,她还是日资养老机构礼爱的一名高管,而现在她已经是椿树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负责人、中信国安养老事业部副总经理。对于这次跳槽,张雪梅说,有个人职业上的规划,但更重要的是看好街道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养老机构的模式,更对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跃跃欲试。

  “众所周知,中信国安一直以来主做房地产,但因为有了北京市政策推动,现在也开始涉足养老领域,还成立了养老事业部。首个养老项目就是和椿树街道合作成立的这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式是比较典型的街道提供土地和房屋、中信国安来进行装修运营。”张雪梅介绍道。

  说起来,曾帮助礼爱在中国扎根的张雪梅在养老服务业也算小有名气,而且对居家养老颇有心得。在日本留学、工作多年的她于2011年回到北京,当时的任务就是将日本养老品牌礼爱引入北京。

  2012年,礼爱在华首家养老机构开业,“当时无论是我个人还是礼爱公司,对中国市场都不了解,所有事情都需要摸索,比如当时礼爱一个床位收费约为每月8000元,高于其他中等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否接受这样的价位大家心里都没底。”张雪梅回忆道。但市场的反应出奇得好,10张价格不菲的床位很快被住满,这一成功引来中日两国养老行业的关注,也让张雪梅陷入深思。

  当年北京的养老机构大多建在郊外,地方宽敞、条件也不错,但经营状况却普遍不佳;相比之下,礼爱提供的基本都是13平方米的北房,双人居住的房间内没有电视,也没有独立卫生间,却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张雪梅在和多位老年人及其家属交流后总结,“礼爱成功的很大原因是开在了社区里,虽然条件不见得非常优越,可离老人家里近,也方便老人儿女看望”。

  张雪梅经常盘算的是,如何提供“最贴近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椿树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一个助浴服务场所、一个看护中心以及一个“养老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其中,助浴中心是考虑到区内平房较多、老年人洗澡不方便,同时也提供上门服务,承担居家养老护理任务;看护中心主要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养老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则主要探索医养结合的模式。

  张雪梅坦言,现在面临的比较大的困难是医养难结合,“首先城区内设立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面积不会太大,床位也就10张到几十张不等,要想为片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就得拓展居家养老业务。但社区医疗服务站人员紧张,很难提供帮助,而如果没有医疗力量支持,很多老年人还是无法实现在家养老”。

  医疗资源是重要一环

  试点医养结合助推居家养老

  如果养老机构难以获取医疗资源,那么从医院的角度出发试水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模式,是否更为可行?坐落在美术馆东街的北京市隆福医院就正在进行相关探索,但该医院院长卢艳丽也坦言,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并非易事。

  2000年,隆福医院入围北京市首批4家老年医院名单,也是东城区惟一的老年医院。自此,这家成立于1950年的老牌医院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 2012年,由政府牵头,隆福医院与民办汇晨养老机构展开合作,探索“医养结合”模式。面对这个全新的概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医养到底怎么结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隆福医院和汇晨的联手,有媒体这样描述——“医生、护士不去医院,每天到养老院上班,这还是个新鲜事。2014年,北京市隆福医院将正式进驻东城区汇晨老年公寓,这种‘在养老院里开分院’的形式在本市尚属首次。”

  这家特殊的养老院可提供200个床位,去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现已基本住满。与其他医养结合形式不同,隆福医院将在此设立固定的医疗机构,医生、护士每天都到养老院上班。

  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必不可少。“隆福医院本部就设有客户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其余护理部分由养老机构提供,”卢艳丽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来说,医养结合主要是指机构养老,居家养老领域还是划分得比较清楚,接下来隆福医院也计划尝试从医疗到康复到护理到居家养老的全程介入。”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健康服务业分会会长缪志华认为,试水“医养结合”新模式,可以将老年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资源很好地释放出来,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和保障。原来碎片化、单一功能的托养服务转变为全方位、链条式、多功能的“医养结合”服务,也是当前破解我国居家养老问题切实可行的一种模式。

  据了解,目前已有区域试行以“政府资助、民间运作”模式,引入社会的优质养老及医疗服务资源。具体操作模式,是由一家社会组织“打包”运作,合理规划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场地,实现法定代表人合一以及场地合一等,为居家老人提供更全面的养老服务。

  客观而言,本市居家养老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各方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够,居家养老工作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服务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等。2014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专题会议研究决定,起草《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拟分清责任主体、规范政府职责、搭建服务平台。该条例拟提交2015年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这也意味着全国首个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有望在京出台。

  “从政策导向上可以预测,居家养老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其推进过程中社会资本将发挥重要作用。”缪志华说。事实上,北京市民政局不久前就曾透露,今年养老工作重心将更向居家养老倾斜,这项工作已被列为年度惠民计划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支持居家养老尤其是提供入户服务的企业,在形成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后,除了专资的支持外,也可能在政策上予以一定倾斜。

  养老不是暴利行业

  借鉴国外经验促进良性循环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居家养老领域尚没有勾勒出清晰的盈利模式。“首先,养老行业绝对不是一个暴利领域,从全球状况看一般利润也就在10%左右,国内不少养老企业更是连做到收支平衡都很难。”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张雪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礼爱在华第一家店为例,月租金为4万元,员工每月人力成本约为3万元,再算上设备折旧、水电费和饭费等,一个月的运营成本起码为8万多元,而该店的床位数只有10张,每张床收费8000元/月显然无法实现盈利,只能靠政府的补贴、奖励以及承接外部研修学习才能勉强保本。

  社区养老中心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首先养老本身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非常高,可很多街道居民的消费水平有限。养老服务价格定低了,赚不回成本;定高了,又担心没有人来,”张雪梅颇为感慨地说。

  遇到经营难题的还有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卢艳丽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曾经有一位老人因常年卧床出现大面积褥疮,需要提供上门服务,虽然老人和家属对医院的服务非常满意,但医院和医护人员其实都在“亏本”:“医保规定一位主治医师单次上门服务费为20元,但实际上每次上门服务需要司机、医生和护士三个人,每次上门医疗服务的费用只是实际成本的1/3。”

  “提供养老服务肯定不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起码应该能够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否则其发展就不可持续。政府按照新增床位数给予养老机构一定补贴,但对医院提供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则没有资金支持。基于此,希望政府出台更为全面的一揽子扶植政策。”卢艳丽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居家养老不仅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养老方式,在国际上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1991年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就强调“老年人应尽可能在家里居住,且应该得到家庭和社区根据每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而给予的照顾和保护”。这是因为养老不单是物质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除了给老年人以生活上的保障外,还要通过家庭照顾的方式给他们家庭的温馨。

  同时,为减少财政负担,许多发达国家在上世纪末开始鼓励和提倡居家养老,并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业的发展,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方便。公开资料显示,澳大利亚1985年和1997年两次对养老服务制度进行改革,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一揽子计划”;英国2000年大幅度提高“居家养老一揽子方案”的数量;加拿大2002年实施“家庭与社区合作战略”。“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发展,使得各国养老院居住者的数量都有所下降。

  张雪梅也给北京商报记者详细讲解了日本“居家养老”的情况。“日本从2000年开始推行护理保险, 40岁以上的居民强制缴纳这一保险,国家财政也会支付一部分,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个人的护理保险金。有了保险,老年人在选择居家养老的时候,自己支付的比例非常少。”

  另外,日本政府设有第三方评估机构,当老人需要养老服务的时候,首先需要找评估机构对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按照评估结果不同等级对应不同金额的护理费,由护理保险支付,这也是绝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的利润来源。

  其实,不久前北京市也曾提出,拟为因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失能老人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并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开发、推广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7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可以预测,居家养老产业虽不是暴利行业,但如果能够规范政府责任,坚持公共服务体制的市场化主体方向,一定可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会资本也会因这一产业的稳定收益而愿意投入其中。”缪志华认为。(北京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市场

上一篇:【推荐】综合性智能化养老网站:中国智能养老网
下一篇:智能养老,如何潜入寻常百姓家?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