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北京朝阳:老龄化大区的养老难题
2015-12-29 09:24:3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5年至2035年将是我国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长1000万左右,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的28 7%。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我国未来将面临的养老压力。

  2015年至2035年将是我国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长1000万左右,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的28.7%。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我国未来将面临的养老压力。

  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各地纷纷探路新型养老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模式提出时间较长,推行范围较广,备受各方关注。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北京市朝阳区具有一定典型性,也是政府推行居家养老的试点地区之一。

  为深入了解居家养老,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师生成立了《北京市居家养老需求状况调查》课题研究小组,以朝阳区为样本,走访老人、基层社区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对居家养老的需求与供给进行了深入调研。《民生周刊》记者参与了部分社区走访。

  伴随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等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负担显得尤为沉重

  怕进养老院

  “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一位独居的老太太在周围人劝说下同意去养老院。然而,就在社区帮其办理手续的过程中,老人选择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

  谈及调研中的这个案例,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秦立栓唏嘘不已。

  在基层社区工作中,养老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老人普遍心理比较脆弱,我们也在思考,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机制留住这类老人的生命?”接受采访时,一名社区主任陷入沉思。

  “不到万不得已,多数老人都不愿入住养老院。”在调研中,秦立栓发现,养老问题远比想象中困难。除了基本的物质生活,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心理疏导问题尤为突出。提及养老院,很多老人的印象往往是:氛围压抑、等死、不舒服……

  就目前情况看,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人的自发选择,也是政府主推的方向。

  此前,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曾表示,目前北京正全面推进居家养老幸福工程。按照计划,到2016年,北京全市将建成208个养老照料中心,并将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相关内容纳入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北京是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其中,朝阳区老龄人口数量在全市排名靠前。早在2013年10月,北京市民政局、 朝阳区人民政府就签署了共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北京市民政部门和老龄办联合在朝阳区试点居家养老服务。

  作为北京人口老龄化大区,且老人多是空巢或独居,朝阳区养老形势尤为严峻。

  有数据显示,截至推行试点前的2012年底,该区老年人口62.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6%,高于13.9%的北京市平均水平;其中,户籍老年人口45.7万人,数量居全市第一,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3%。

  个性化服务缺乏

  居家养老的关键在于,能否提供必要的服务。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仍存在短板。课题小组发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虽然有很多志愿者积极参与,但只能是提供买菜、报信、打扫卫生等基础服务,很多保姆甚至连基本的家庭救治都不会。

  具有一定专业护理能力的保姆极为短缺。“对私立家政中心请来的保姆,很多老人不放心,但有严格计费、管理正规的专业保姆又比较紧缺,政府最好能免费提供保姆培训。”朝阳区晨光家园社区党委书记郎翠琴谈道。

  在她看来,保姆应该具备日常营养餐的制作、常见病护理等技能,以及小病送医就诊等能力。

  显然,护理人员短缺已是北京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前《新京报》报道数据显示,北京养老机构床位数量预计在2020年达到16万张,按照标准比例,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在4万人左右,缺口达3.5万人。

  在过去几年的探索中,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为一种趋势。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已经培育了1.5万居家养老服务商,实现养老助残卡的社会化发放和养老服务商的社会化管理,目前正在制定相关标准。

  然而,购买社会服务能否满足居家养老实际需求?“政府提供的标准化服务,难以满足老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一位不愿具名的社区负责人谈道,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初衷很好,很多服务也是需要的,但也有走形式的情况。“例如,量一次血压就收费200元,政府这钱花得确实有点冤。”

  今年,朝阳区尝试推出更加灵活、更具贴近性的服务。如老人可拨打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电话享受上门服务。当然,病情严重、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不在服务范围内。

  养老夹层

  同时伴随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等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负担显得尤为沉重。调研小组发现,60至70岁年龄段的老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养老不成问题,最难的是夹层人群。

  所谓夹层,就是收入既无法承受养老开销,又不够低保申请标准,而且年龄较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目前,尚未有一种机制能保障这部分人的基本养老需求。”秦立栓谈道。

  夹层人群很常见。“我们社区有两位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老两口仅有一个离了婚的女儿,已经40多岁,她的工作收入仅够维持家庭基本生活,老人的养老就成了难题。”郎翠琴坦言,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的要求,这个家庭不符合申请标准。

  在道家园社区党委书记赵桂芹看来,夹层群体实际所占比例并不高。“如果财政能将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解决了,养老问题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但如何筛选是有难度的。”

  多位社区负责人都谈及社区服务群众多、医护人员不足的问题,有些社区甚至没有卫生服务站或仅有临时卫生服务站。“未来,在规划时要考虑养老设施建设。”郎翠琴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推行居家养老试点探索,有些试点做法很好。例如,“小饭桌”工程、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室……

  11月,在北京市人大代表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专题调研中,民政部门透露,政府投入资金5720万元,支持照料中心辐射社区开展短期照料、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计划支持3年。

  例如,助餐方面,将培育养老助餐特色品牌,鼓励大型社会餐饮企业通过建立“远郊中央厨房+冷链输送+社区配送站”的社区老年配餐体系。

  对于这样的做法,秦立栓表示认同。“未来的养老工作应优先满足基本养老需求,即财政要做好托底工作,然后才是逐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民生周刊》记者:郑智维)

相关热词搜索:朝阳 北京 难题

上一篇:房企争抢养老地产“大蛋糕” 探索中国特色养老
下一篇:养老产业遇现实难题 一张许可证办6个月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