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从最新的人口数据,看我国“老龄化”困局
2019-08-22 17:42:1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养老那些事儿2月8日养老那些事儿: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
养老那些事儿 2月8日

养老那些事儿: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增加859万;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增加827万。全面二孩实施之初,国家卫计委认为2018年将是生育高峰,对2017年和2018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预测分别为2023万和2082万。然而实际情况是,2017年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比卫健委的最低预测少300万。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比预测数少559万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相关机构,不仅对新生人口预测偏差较大,对老年人口预测数据也存在较大的偏差,而人口趋势,是政策制定、战略决策的基础依据,希望能够根据最新的趋势,及时修正人口预测数据,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也将及时研究发布修正后的老年人口预测数据,供大家参考。


“老龄化”困局,是“催生”就能解决的吗?


  焦点关注

  2019年伊始,中国邮政发行《己亥年》特种邮票“五福齐聚”,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同时出镜,其乐融融。设计者首次在一枚生肖邮票中完整体现“全家福”,本是寓意着团圆美好,不想内容却引发热议。脑洞大开的网友们纷纷接力,“三胎要放开了”“生娃就是为了挨宰”等揣测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过去的一年,“老龄化社会”的恐怖前景前所未有地抓住了公共舆论的注意力;2018年,也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三年,曾经预测的新生儿呈井喷式上涨的景象并未如期而至。

  记者 杨鹏侠 整理报道

  1、我们终将都会老去

  近日,“00后”小章的九十岁奶奶住院。住院部在楼上,做检查得下楼,用车推,非得家属陪同不可,护工仅引路而已。老人在病床上吃饭一不小心,把汤水洒在床单上,求女护工换一床,被拒绝说是每周换一次床单,不能特殊。女护士要求每天点名得回答,说是规定。老人因耳朵背了些,若回答不及时,就会被护士恶言恶语地凶一顿。小章几次想找医院理论,都被奶奶拉住。老人压低嗓门对护士说:“将来,你也会老,如果有人也这样对你,你如何想?”女护士每次还是面无表情地点名,点到奶奶时,略微停顿,看一眼奶奶,奶奶马上会意立刻回答。

  老年人数量多也意味着老年病患者多,医院的各种遭遇,换位思考都不好妄加评论。小章母亲这一辈子女多,兄妹3人可以轮流照看生病住院的老母亲。但到了小章这一代,就是独生子女。不知小章父母年老时,小章如何承受父母生病陪床的压力。

  自19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步入老年,过去大家族式的养老模式已不复存在,核心家庭(一对夫妇)照顾四位老人的模式逐渐成为主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况,当下的中年人压力巨大。大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让晚辈不仅难以照顾长辈,甚至需要长辈们倒贴援助,雪上加霜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疾就有可能令整个家庭堕入深渊。

  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当时的人口学者预测,“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但事实上,中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年化社会,并且来势凶猛。美国要花75年(1956~2031)时间,而我国只有23年(2010~2033),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8.9%增至20%。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面对,老龄化已经全面进入中国。2018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提到,中国老龄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你想想那是什么情景,在街上三个人中间就有一个老人在拄拐杖行走。”选择如何老去,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拷问。

  2、“老龄化”的另一面

  2019年伊始,一部《啥是佩奇》的短片被刷屏了。片子很短,再次提醒在外工作的人“常回家看看“,也同时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一个庞大的群体——老人。

  印象最深的一个情景是:老爷爷几乎跑遍了整个村子,却没有一个年轻人,假如村里有一个年轻人,老爷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吧。

  从很大程度上说,“少子化”和“老龄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种种迹象表明,生育政策的落地情况难言乐观。中国从2011年放开双独二胎政策,逐步过渡到“单独二孩”政策,继而于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全面二孩实施之初,国家卫计委认为2018年将是生育高峰,对2017年和2018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预测分别为2023万和2082万。然而实际情况是,2017年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比卫健委的最低预测少300万。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比预测数少559万。

  数据显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出生人口的萎缩和社会生育意愿的下降比专家预测的更加迅猛,这引起了许多担忧。

  但生育意愿靠宣传能提高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高昂的房价、无底洞般的教育成本、稀缺的看护资源和医疗资源都在严重掣肘着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一个月的薪水负担不起孩子暑期课外班的学费”之类的故事屡屡在社交网络上触动人们的神经,令诸多年轻人对生娃“望而却步”。

  如果说“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情,也是国家大事”,那么其真实含义应该是:生娃不是家庭单凭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也需要国家给予政策倾斜,对家庭进行个税减免甚至生育补贴,并增加社会育儿资源的供给,提高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大部分低生育率国家将GDP的2%到5%用于鼓励生育。照此标准,中国至少要花2万亿元来鼓励生育。

  与此同时,养老等公共资源匮乏的现实迫使家庭承担起更多赡养老人的责任。截至2018年12月,多个省份已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然而制度的落地情况仍然有待观察。

  3、“中国式”养老困境是催生就能解决的吗?

  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同时也引发了老年人如何妥善被赡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国法定劳动人口年龄为16~45/50/55/60/65岁,50%的劳动年龄人口提前退休,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参与率不足70%,大量非正规就业难以治理,这是中国社会保险费率过高、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出现当期缺口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捆绑式退休与领取养老金的政策。这项政策面临一些挑战:法定领取年龄偏低,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导致职工平均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越来越低;养老保险政策缺乏精算平衡,导致当前中国养老金陷入困境;退休权利义务不对等,影响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运行;退休制度逐渐缺乏弹性,导致人力资源使用缺乏效率;领取年龄存在较大差异,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退休制度法制化程度低,导致非正规退休现象屡禁不止;国民缺乏老龄化和养老金教育,大龄人员就业服务不足。

  而发达国家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纷纷根据养老金精算平衡模式设定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法定年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人选择领取养老金的时点,并建立了“提前领取逐减、推迟领取逐增”的激励机制。以加拿大为例,领取待遇确定养老金的法定年龄为65岁,允许60岁开始领取,每提前1年的扣减额为7.2%,这决定她 / 他的养老金永远减少7.2%;每延迟一年的增加额为8.4%;将何时领取养老金的决定权交给受益人自己,大大减少了这项改革的社会成本。

  应对老龄化问题,全球范围内政府通行的原则无外乎开源(提高劳动人口数量)和节流(降低养老费用公共支出)。2018年,公众对于中国政府在这两个方面已经或即将采取的政策措施有过诸多讨论。延迟退休已经放上了政府议程,在辽宁等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省份,当地政府甚至开始鼓励老人创业与再就业。二孩政策的推动与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性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生娃是国事”“设立生育基金制度”之类的言论频频出现,在生育意愿日益降低的当下,人们开始担心,“计划生育”,是否将从“不准生孩子”直接反转为“必须生孩子”。

  《当世界又老又穷》作者泰德·菲什曼在书中指出,家庭萎缩、寿命变长导致的社会老龄化是工业时代的独有现象,这一过程法国用了140年,日本用了40年,而中国只用了12年。一个几乎可以确定的前景是,家庭的规模将变得史无前例的小,我们不能再指望通过家庭与社会形成连结了——在中国,核心家庭的规模缩小了1/4到1/3,大家庭几乎完全消失。当一个社会中近半数的人口是老年人、人们仅存的社会关系只有政府和朋友的时候,全社会都需要对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制度进行全盘反思,找到新的个人、家庭、社会存续的方式和可能。

  毕竟在一个老龄化的社会里,我们所有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来源:新民晚报,人口统计数据有更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年新问:养老地产该走向何方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8年居民增长最快的消费支出居然是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