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李文科 摄)
“2023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超过600万,人口老龄化率达到1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高居首位。近五年,全市老年人口规模年均增长23万,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布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平指出,伴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现代消费理念的更新,老年群体已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为银发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实施方案》充分聚焦群众关切和市场需求,注重事业和产业的良性循环、相辅相成,将“解难题、扩供给、育产业”作为关键着力点,细化提出四方面、共20项工作举措。
首先,从“关键小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围绕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农村养老服务、老年人权益保障等8个方面老年人急需的高频服务,分别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其次重点抓好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壮大银发经济品牌、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繁荣银发消费市场等5项重点工作,通过高质高效的供给来创造需求,提升银发经济总体规模。
然后围绕老年用品开发创新、智慧康养、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旅游观光、适老化改造等7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最后从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等5个方面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评价监测、加强宣传引导,推动重庆市银发经济发展各项任务都能够落地落实。
“当前,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和迫切。这就需要协同发展养老事业产业,把银发经济培养成为面向‘夕阳市场’的‘朝阳产业’,打造一个新的领域。”李坚平表示,聚焦老年人吃饭、购物、就医等身边的“关键小事”,覆盖居家、社区、社会等生活场景,既要保障基本民生、刚需服务,又要方便老年人享受美好生活。
同时充分发挥重庆市产业基础雄厚、老年消费潜力巨大的优势,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促进养老、健康、家政、体育、文化、旅游、物业等服务业以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产品和服务。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钟前元亦在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市文化旅游委将在继续完善老年友好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继续优化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等三个方面,来推进构建老年友好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支撑银发经济发展。(谭诗颖)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