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如何“养老”
2024-11-11 14:47: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如何“养老”
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如何“养老”

作为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山东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近年来一直为社会各界所瞩目。那么,山东省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趋势如何?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哪些主要短板?下一步的养老服务政策着力点应该在哪里?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山东人口老龄化的新趋势

人口老龄化即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的过程。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大势,而中国是当前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199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的10%,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2023年,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老龄化程度为21.1%;预计到2035年,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老龄化程度超过30%。

山东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老龄化程度也位居全国前列。1994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89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0.3%,早于全国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18万人,占比为14.75%;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22.1万人,占比为20.9%,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91万人,占比为23.62%。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391万人,占比为33.63%,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14%,80岁及以上老年人6.18%,高龄化趋势显著。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老年抚养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的明显提高。2020年,我省的老年抚养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为34.65%,到2025年将上升到43.15%,到2035年,更是将达到59.92%,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将抚养60名老年人。可以说,快速老龄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短板

近年来,我省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2023年民政部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山东的养老工作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成为全国第一个医养结合示范省。但是,比照我省的人口老龄化实际和群众的养老需求,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若干短板。

一是养老设施与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省养老服务供给呈现“哑铃形”特征,即市场化机构提供的高端服务和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的低端服务多,普通老年人消费得起、质量有保证的中档服务不够充分。

二是社区养老功能发挥欠佳。居家社区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当前无论社区配套建设、适老化改造还是为老服务,都尚不能适应老龄化发展需要。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作用发挥有限,尚未达到设计初衷。

三是农村养老资源短缺。和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程度更高,更需要养老服务资源,但是,宏观层面,受长期公共投入差异影响,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严重滞后于城镇,缺口和短板明显。微观层面,农村家庭发生深刻变化,家庭赡养功能弱化,同时受收入水平限制,用于养老的可支配资源有限。2023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776元,仅为城镇居民的46.10%。2024年我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保障水平为每月168元,居全国第11位。

四是养老人才供需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养老人才紧缺、年轻专业人才屈指可数,成为制约我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养老护理员队伍为例,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的“三低三高”现象仍普遍存在。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根据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短板,我们认为,为了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后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加强统筹联动,继续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政策制度建设。完善设施布局,支持养老机构向周边进行功能辐射,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建设,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推动“机构社区化”和“社区机构化”,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依托社区积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推动专业化、普惠性养老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在助餐、助医、社会参与、失能照护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满足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同时,加强行业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水平;深化培养培训,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养。

二是要打造适老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重点向老年人群体倾斜。我省应进一步发挥全国第一个医养结合示范省的优势,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职工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加大老年照护服务供给,特别是要将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作为扶持重点,整合要素资源,加强政策集成,完善从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照护到安宁疗护衔接流畅的老年医疗服务模式,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及老年医学科建设,将高龄和共病作为支付方式改革中的重要分组因素,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建设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优化老年就医流程。

三是要提高普通老年人的支付能力。目前我省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率不足50%,实际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只占全体老年人的1%;全省有4万多家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真正形成气候的仅是极少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中,山东企业只有23家。我们认为,当前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不旺、老年人养老消费意愿低的根本原因,不是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观念问题,也不是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的供给问题,而是老年人收入和支付能力低。2024年,山东省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为每月3847元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月只有168元,远不能实现较高质量的养老。因此,要满足普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首先要提高其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如积极响应实施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继续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在发展“银发经济”和实施乡村振兴中提高老年人参与度,增加政府购买服务投入,增加子女供给等。

四是要在乡村振兴中加快“补长”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和全国各地一样,我省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存在明显短板,如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农村养老服务要素资源匮乏等。由于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提升,财政支持力度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提高,以及农村传统养老观念和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等原因,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短期内难以“补齐”。我们认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在乡村振兴中加快“补长”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因为老年人是农村实有人口的绝对主体,是农村生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而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与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有效衔接。因此,今后应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结合点,以产业振兴补长农村养老服务的经济短板,以人才振兴补长农村养老服务的人才短板,以文化振兴补长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短板,以生态振兴补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短板,以组织振兴补长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短板。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崔树义,系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人口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民日报:小城旅居热 文旅业态兴
下一篇:养老服务:让亿万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