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在惠民生方面的具体支持政策
第一财经记者:财政部表示,今年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请问,在惠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支持政策?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 符金陵:谢谢您的提问。2025年,财政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大力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惠民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强化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保障,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一是支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统筹相关资金资源,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聚焦重点领域和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支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引导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二是支持提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25年,支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时,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00元,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并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96.5亿元,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
三是支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升到每人每年99元,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805.5亿元,支持兜牢人民群众健康“网底”。
四是支持重点保障教育投入。2025年,中央财政加大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和对地方的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支持优质本科扩容和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同时,通过提高部分学生资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减轻学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压力。
此外,财政部还将继续强化资金投入,支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并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托育和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育儿补贴制度研究等工作。
商务部:重点从四方面发力,推动扩大服务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服务消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整体消费中的占比也在提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昨天发布的《方案》也多处提到了服务消费,请问如何具体推进服务消费发展?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感谢您对服务消费工作的关注。养老育幼、文娱旅游、健康体育、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亿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服务消费支持政策,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开展系列服务消费促进活动。在各项政策举措支持带动下,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今年春节期间,刚才李春临副主任也讲到亚冬会助力“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同时非遗旅游体验项目也受到青睐,大家都切切实实感受到服务消费市场的热度。今年1-2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9%。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从四方面发力,推动扩大服务消费。
第一,完善支持政策。发挥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健全服务消费“1+N”政策体系,完善家政服务消费、旅游消费、数字消费、体育消费等领域支持政策,打好服务消费政策“组合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第二,优化服务供给。围绕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增加优质服务供给。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为服务消费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在技术、功能、业态、模式等方面加强创新。培育一批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第三,搭建促进平台。我们将牵头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发挥部门合力,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消费体验,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赛事品美食”等活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系列促进活动,打造服务消费热点,激发服务消费潜力。
第四,改善消费环境。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跨部门联合监管,抓好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经营者诚信意识,改善服务消费体验。制修订一批餐饮住宿、养老家政、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升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服务消费便利度、舒适度和满意度。
商务部:开展扩消费四大工程,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光明日报记者:此次出台的《方案》备受关注。请问,围绕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商务部下一步有何计划?如何更好地培育消费新动能?
李刚: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任务落实,我们将重点围绕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和消费场景四个方面,开展扩消费四大工程,持续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第一,在商品消费方面,将实施商品消费升级工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消费品供给丰富,但对比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高质量高品质商品供给尚有不足。去年,我们开展了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将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我们还将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发展汽车后市场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
第二,在服务消费方面,将实施服务消费提质工程。刚才已经向大家作了报告。
第三,在新型消费方面,将实施新型消费培育工程。去年以来,首店密集上新、首展焕新场景、首发激发了购买热潮。昨天,我们在上海启动了“全国精品首发季”。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企业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持续激活消费潜力。我们还将组织开展“双品网购节”“数商兴农庆丰收”“丝路云品电商节”等活动,培育品质电商,引导平台提升品质、优化服务,让大家网上购物购得放心、购得舒心。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推广“IP+消费”,持续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第四,在消费场景方面,将开展消费场景创新工程。当前,非遗市集、沉浸式文旅、潮玩体验店、创意咖啡馆等消费场景加速向“新”,激发消费热情。我们将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打造更多“必购、必吃、可玩、可观”的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场景。同时,继续实施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打造更多高质量步行街、商圈,提升购物体验。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解决居民“后顾之忧”。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推动各类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国家发改委:推动消费升级,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摆在突出位置,请问在推动消费升级、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措施和工作安排?
李春临:谢谢大众日报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优质的供给,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会催生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去年11月我到浙江义乌调研,走进了小商品城卖晴雨伞的商户,这家商户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店面不大,也就30平米,他们家是典型的前店后厂,母女两个在卖,男主人在家里做伞,他们家有近3000款五颜六色、做工精良的伞。我非常感慨,一年卖了500万把,生意很好。再比如,现在电影院大热的《哪吒2》,这个周末票房收入已经过了150亿元,这也是我自前年走进电影院看《长安三万里》后,第二次进电影院看动画片。还有现在一些热门演唱会一票难求,“秒光”。可见好的产品,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核心是得有消费者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为推动消费升级,《方案》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以技术牵引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方案》提出,打通技术落地堵点,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包括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使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
二是以业态融合推动消费供给创新。《方案》支持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比如,推动传统百货等实体店融入文化、科技、休闲、亲子等新元素,升级成为多业态融合的新型商业场所。再比如,对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有关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同时,我们也会指导地方优化服务、打通堵点,如加强对夜间消费集聚区域活动场地、交通运力、临时停车位等配套保障,简化促销活动、社区集市等审批流程,推广跨部门联合监管以减少对大众消费场所的影响等,为消费新业态成长“保驾护航”。
三是以品牌引领推动消费品质提升。近年来国货“潮品”成为热词,更多国货品牌从“隐形冠军”变为家喻户晓的“名品潮品”。对此,《方案》提出了系列举措:服务消费品牌方面,聚焦商贸、物流、文旅等领域,分类制定提升服务品质的政策,刚才商务部的李刚同志也提到这一点。文化消费品牌方面,鼓励企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培育更多像《三体》、《只此青绿》一样的中国优秀IP。无论是《哪吒》还是《长安三万里》,无一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加工、再制造。商品消费品牌方面,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加快培育优质消费品牌;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丰富“吃购游娱”一体化消费体验。
我国消费市场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希望更多企业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提供更优质、更放心、更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让中国品牌更好造福人民、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