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聚焦两会|代表建议实施中国式居家养老服务
2015-12-11 16:56: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全国人大代表石光、郭启勇:如果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对居家养老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石光、郭启勇:如果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对居家养老的建议

  “60岁老人养90岁父母的现象在中国即将普遍出现,这要求我们既要建设好集中养老机构,又要围绕居家养老做好服务。”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民政厅厅长石光7日表示,中国的养老模式应是集中、居家两翼齐飞。

  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占15.5%。人口总数4300万的辽宁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800万,占19%。银发浪潮滚滚而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说,集中养老无疑是重要养老模式,但除掉目前养老院承载能力的问题,中国人四世同堂的观念较重,亲情陪伴的愿望强烈,如果老人不愿去养老院怎么办?居家养老如何解决老年人吃、医、乐的问题?

  石光、郭启勇调研时发现,近年来,随着社区活动中心和社区医院的建设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医疗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模式在城市有了铺开实施的可能。

  郭启勇表示,居家养老,节省了住的成本。社区是老年人熟悉的环境,老人在社区活动中心得到日间照料有着天然的地缘和亲缘的优势。同时,社区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功能就是慢性病的康复治疗,完全可以解决老年人的日常健康保健。

  石光说,这种养老模式就是将养老机构的服务引入到社区中,把家庭养老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医疗进行有机整合。

  石光、郭启勇建议,在实施中国式居家养老的过程中,各部门应各施其责。民政部门要牵头抓好社区服务组织的规划,制定社区服务的方针政策,组织和指导社区服务。卫生部门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及时的医疗服务。文化、体育部门要广泛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健身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郭启勇说,政府应该引导各种资本投入建设一支熟悉老年饮食、心理学、护理学的专业养老队伍,开发方便老年人生活的产品,为养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新华网 记者李铮、张非非)

  全国人大代表张素荣:推进居家集中式养老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老年人养老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高龄老人特别需要悉心的护理,由此导致医疗、护理和照料需求的增加。但由于工作苦脏累、收入又低,在各地的劳务市场上,能够招聘到养老护理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全国人大代表,鞍山华夏巾帼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工程师张素荣向记者介绍。

  张素荣告诉记者,目前的养老护理行业的从业者大多数来自于失地农民中年龄偏大的妇女,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很少经过职业培训。虽然从2000年左右开始,部分职业学校开设了养老护理专业,但是家长们和孩子们并不愿意去读,在各地的民办养老机构中,很难找到80、90后年轻人的身影。

  进一步落实养老扶持政策、稳定养老服务队伍

  针对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的状况,张素荣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从事养老服务;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在养老服务领域创业和就业;鼓励身体适宜的已退休人员发挥余热,从事居家养老服务。

  张素荣认为还应对现有养老扶持政策进行梳理和规范,组织相关部门对国家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国家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推进居家集中养老、开辟老年家庭健康乐园

  在推行居家养老问题上,张素荣也提出了具体操作办法:由社区负责协调和组织,依托居住条件相对宽敞的“空巢家庭”和有条件的家庭,组合多个养老服务对象,根据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营养、科学配餐,对老年人健康起到保障作用,也对服务人员短缺起到缓解作用。“这样既可以调动家庭雇工或老年服务者的积极性,又可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也可以大大缓解养老服务专业机构资源不足的矛盾和政府有限财力支付的困难”,张素荣说。

  张素荣建议,以居家集中养老为基础,建设老年人健康服务站,培养和选配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就医及保健提供心理及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和就医服务保障;也可根据各居家集中养老个体单位养老服务对象的不同兴趣、爱好,由社区、街道定期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及各类知识比赛,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消除“空巢家庭”老人的寂寞,使居家集中养老服务场所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乐园。(东北新闻网 记者 许嘉玥)

相关热词搜索:聚焦两会 中国式 代表

上一篇:聚焦两会|众委员热议“老龄人口怎么养?”
下一篇:政府应退出养老服务业 养老产业化要去“公益化”色彩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