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老龄化时代:养儿防老,还是社会养老
2015-12-17 15:49: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等我们老了,我们会在哪里?在家里吗?是否会拖累子女?去养老院吗?去什么样的养老院?现在的我们能养得起未来的“老我”吗?……


  等我们老了,我们会在哪里?在家里吗?是否会拖累子女?去养老院吗?去什么样的养老院?现在的我们能养得起未来的“老我”吗?……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大多数老年人上了年纪后都会选择投奔儿女,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超过1/3的家庭,老人养老主要依靠子女供养,超过半数老人表示在养老期间期望与子女同住。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期,“421”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渐成主流。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医疗保障的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汪峰的《春天里》,唱出了很多人对现实的挣扎以及对未来的恐慌,尤其那句“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更是令人震撼。我们在恐慌什么?不是畏惧死亡,正是恐慌“老无所依”。等我们老了,我们会在哪里?在家里吗?是否会拖累子女?去养老院吗?去什么样的养老院?现在的我们能养得起未来的“老我”吗?……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太原市多位老年人和托老机构。下面跟随记者来听听这些老人的故事。

  居家养老几成奢望

  家住太原市胜利街59岁的刘建强是太原市某企业的一名工人,明年就要退休,儿子是司机,儿媳是护士,孙女5岁上幼儿园大班。全家5口人,目前住在一起。“他们属于啃老族,小夫妻俩都得倒班,他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孙女还得老伴接送。”刘建强虽然满嘴指责但是从语气听来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

  记者问他:“老了不能动时,指望谁来养老?”刘建强理直气壮地说:“当然是我儿子。”他的同事王俊凯接过话题:“恐怕未必啊。”王俊凯说,他们的儿女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成家后多是两家并一家,典型的“421”家庭。“我父亲前一段时间生病,忙得要崩溃了。将来我们的孩子要忙4个老人,加上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忙得过来啊。”

  刘建强的儿媳也是独生子女,上有面临退休的父母亲,奶奶姥姥依然健在,这个家庭未来的养老压力可想而知。

  李大娘住进养老院

  家住西矿街的78岁李大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肺气肿。前年老伴去世以后,孩子们合伙给她请了一个保姆。但是李大娘因为性格不合和沟通不畅,没有一个月就把保姆撵走了。这下只能由子女轮流照看,但是一来子女忙,二来李大娘高血压和肺气肿发病的时候子女根本照顾不了,经常折腾一晚上。李大娘的身体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子女都很着急。后来,经全家人商量李大娘同意住进了太原市颐康养老院。

  住进这家养老院之前,王大娘的儿女们考察了很多家养老院,公立的,民营的,都去看过。最后,他选择了这家民营的小养老院。“公立的虽然好,但是要排队等,这里虽然有点远条件一般,但是院长和护工们都非常贴心,价格也公道。”王大娘的大儿子说,他也曾经去看过那些比较“高级”的养老机构。“那里好是好,就是能排上也负担不起。”他选择这家养老院还有一个原因主要是有较好的医疗护理条件,在这里基本可以做到打针输液不出房间,拍片治疗不出大院,像这样的养老院在太原并不是很多。“我们这里很多人和我情况是差不多的,自己需要照顾,子女忙,大家有共同语言。”王大娘对这里也很满意。

  太原市颐康养老院是一家集老年护理、康复医疗的专业护理机构,比起其他的养老模式,多了医疗和临终关怀。出身铁12局医院呼吸科的张天生院长说:“我们这里收治的老人80%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大部分已经不能离开公寓,我们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老人的生活,替儿女尽一份孝心。”

  想给母亲找个托老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柳巷街道校尉营社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4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是太原市首家民办公助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如果您是60岁以上的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订餐、送餐、上门理发、中医按摩、心理干预、日间托老、居家看护等服务。”赶在挂牌仪式前,服务中心门口早早儿立起的广告牌,就已经吸引了大批居民驻足观看。社区里的老人们更是口口相传,有提前过来参观的,有来咨询的,不少老人的子女也纷纷赶来。她们询问最多的问题就是日间托老如何收费。

  “服务项目挺多,日间托老一天50元,以后可以让我妈来试试。”小区居民刘女士把咨询热线输到了手机里。

  91岁的万世成老人是这里的首批客人之一,没几天就成了这里的“名人”。因为是桥梁设计出身,被这里的老人称作“文化人”,身边总是围着一帮“粉丝”,无论是老人还是护工,都爱听他聊天。万大爷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若不是拄着拐杖,很难相信他已是耄耋之年。然而,在入院前,他却是另外一个生活状态。

  万大爷说,以前,子女不在身边,随着年龄增大,不但自理能力下降了,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每天仅仅是做饭,就倍感吃力。万大爷说,现在在日间照料中心,饭菜可口,每周的饭菜还不断变花样,这让他非常满意。最重要的是,万大爷在日间照料中心过得非常开心。在这里,万大爷找到一群伙伴,几个老头儿坐在一起,你逗我一句,我逗你一句,成天乐得哈哈大笑。

  “医养结合”是未来趋势

  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谭克俭说,有调查显示,即使生活和医疗条件都很好、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也合理,太原市有意愿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也不到20%。而目前养老机构往往面临着政策扶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老年保健医疗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

  谭克俭认为,应从政策上不断完善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提高老人的医疗保障水平,“医养结合”是未来的趋势。另外,应从税收和信贷上,给有资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机构以适当优惠,允许和鼓励微利和半营利机构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从而增加社区养老服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太原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当前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为破解养老服务力量严重不足的难题,有必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习惯‘养儿防老’,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残酷现实击破,那是因为没有更多更好的社会养老模式让人选择和憧憬。”该工作人员表示,“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正在慢慢打消社会上的疑虑,如果养老产业获得蓬勃健康发展,曾经如夏花之灿烂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去拒绝这秋叶之静美。”(山西新闻网 记者李炼)

相关热词搜索:还是 社会 时代

上一篇:老人心声:智能家电够潮不够贴心
下一篇:全国老龄办李志宏:宜淡化营利,对养老机构一视同仁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