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朱勇:智能化为养老服务“减压”
2016-01-05 13:50:16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 养老保障的筑底工作基本完成, 老有所养不再是问题, 接下来就是如何养老。 受传统观念以及多种因素影响, 居家养老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原标题:智能化为养老服务“减压”

  ———访全国老龄办巡视员、 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朱勇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 养老保障的筑底工作基本完成, 老有所养不再是问题, 接下来就是如何养老。 受传统观念以及多种因素影响, 居家养老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而当前, 我国空巢家庭数量居高不下, 失能、 半失能老人规模扩大, 专业护理人员存在大量缺口。

  智能化养老作为 “互联网+” 时代居家养老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智能化养老在中国目前发展的情况如何? 其优势在哪里?政府应该如何从政策层面推进智能化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供求矛盾是主要问题科技创新是解决之道

  记者:近年来,谈到居家养老,我们经常提智能化的概念,原因何在?

  朱勇: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12亿, 占总人口的15.5%。 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2400多万, 失能、 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近4000万。 受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养老。 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并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供求矛盾突出。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状况来看,虽较之前有了新发展,但在政府的效能发挥、市场化运作、服务队伍建设以及资源有效整合等方面存在许多难题。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率只有15.9%, 其中, 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 护理服务满足率为8.3%,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为3.16%。

  一个阶段以来,老年服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老年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二是老年服务业科技水平低,老年服务业发展尤其是老年人才队伍建设日趋凸显,已经成为制约老年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我国养老护理员潜在需求在1000万人以上, 而一线护理人员仅10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不到10万人, 每年新增老年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50%。 要解决这一看似 “不可完成的任务”, 必须以科技创新来加快智能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推动传统养老方式变革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记者: 智能化养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核心是什么?

  朱勇: 智能养老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推进,对于推动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依靠科技进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通过科技创新及应用,改变中国养老服务技术设备落后的现状。智能化养老在发达国家相当普及,但在我国刚刚起步,除了北上广几个大城市少数示范养老机构外,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的技术设备比较简陋, 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养老服务效率,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还能极大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第二、注重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智能化养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通过高科技的设备设施和管理,弥补传统养老的缺陷,不仅解决了家庭养老资源匮乏的问题,也符合我国一向提倡的孝道传统。

  第三,绿色环保,为老年人营造优质的养老生态环境。智能化养老系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可以为老人营造一个适宜养生养老的生态环境。

  第四,优质高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智能化养老系统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养老机构人力成本,使服务更科学规范。

  第五,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多领域优质资源。通过智能化的科技集成平台,整合了养老服务所需的各种资源,如互联网、物联网、医疗卫生、护理康复、物业管理等,为老年人提供 “人力做不好、 人力做不到和人力不愿做”的多样化服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如此。作为一种高科技集成的养老服务平台,智能化养老的核心是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智能化养老系统可以承载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对于提升各种方式下的养老服务水平,具有巨大作用。智能化养老代表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必将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对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能养老处于探索阶段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要同步

  记者:智能养老在我国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面临哪些困难?

  朱勇:在发达国家,智能化养老已十分普遍,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老龄产业形态。 在我国,智能化养老还是近几年刚刚出现的新鲜事物,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正处在学习借鉴和实践探索的发展阶段。2012年初,我国首次提出“智能化养老” 的理念,同年5月,经全国老龄办批准, 启动建设 “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标志着我国智能化养老方式探索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2013年11月,全国老龄办成立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和规范推进全国的智能养老项目建设。 我们建立了中国智能养老网,成为传播智能养老产业的重要平台; 出版了我国首部智能养老研究专著 《智能养老》,成为行业发展的理论标杆;发布了《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智能化系统技术导则》 两个相关标准, 填补了行业空白;连续举办三届全国智能养老战略研讨会,成为业内学术沟通、 产业交流、 资源共享、项目推介的重要平台。

  记者:智能养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广普及,从政府政策层面应该重点做哪些工作?

  朱勇:自 “十二五”以来,相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法制建设、规划引导、政策创制等方面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例如,民政部与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了养老信息惠民工程试点、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和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试点,目的在于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和社会力量,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今年7月4号,国务院正式印发 《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 “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

  应对人口老龄化, 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深化老年服务体制机制改革,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以长远的眼光制定实施有远见的整体发展规划。 首先,要按照政府宏观管理、 有关部门配合、 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原则,健全老年服务的管理体制;其次要大力推进福利性老年服务机构实现政企分离和政事分离,完善老年服务的运行机制; 最后,要制定发展老年服务的政策,完善老年服务的税费优惠政策和土地政策,给予老年服务机构在公用事业支出方面更多的优惠。

  中国劳动保障报

相关热词搜索:智能 朱勇

上一篇:“史上最严”消防规定,10床以上养老院每日专人查防火
下一篇:看看日本养老院什么样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