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甄炳亮:养老服务领域急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7-21 11:35: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7-07-21 养老那些事儿

大而全的养老体系供需不能对接


  “大而全的养老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需不能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养老服务领域而言,非常迫切。”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甄炳亮表示,“从机构养老服务来看,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医护康复服务功能非常弱,面向生活自理的老人的机构床位较多,出现了‘一床难求’和‘空床率高’并存的现象。从服务体系上看,居家和社区养老是基础和依托,但是服务的有效性明显滞后于机构养老,绝大多数老人生活在家中,各地政府也想方设法建了不少日间照料等设施,但是居家老年人的获得感不强。‘十二五’期间,政府和社会投入很大,但是有失能失智老人的这些家庭,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养老服务的保障问题。”

  近年来,在老年服务领域刮起了一阵浮夸风,主要以房地产企业投资的老年机构为主,以高大上为目标,收费昂贵,非普通百姓能够承受,但是富丽堂皇的设施对老年人却并不适用,同时,这些机构都以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为招牌,但实际上大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并不符合老年人真正的需求。个别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行业指标,不顾老年服务机构的基本运营规律,打造数千人、乃至数万人规模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样是入驻率很低。

  “医养结合方面,如政策衔接、部门协调、服务能力、人员培训等,仍然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老年人健康养老方面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有待加强,期待建立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体系。医养结合进入医保报销政策有待进一步衔接。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有待充分调动。投融资、财政收税、土地使用合理定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支持政策。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培养力度有待加强。”甄炳亮说。

  “从医疗卫生角度来看,如三级医院普遍病患较多,不利于开展养老服务。一些护理医院、精神病院、社区医院、厂矿医院等创办养老机构,不能享受政府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给予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政府不能给医养结合提供经费支持,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专项规划医护、养护等内容标准服务规范运营机制还不完善,受全国预算单位经费收支制度的制约,乡镇卫生院对创办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性不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因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分级诊疗压力大等原因,为失能失智老人开展上门服务的难度较大。”甄炳亮说。

  应把基本养老服务从养老服务中独立出来

  开展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无疑是提高我国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最关心的,特别是对于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更是其家庭的刚需。

  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现阶段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能够基本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符合养老、医疗和长期护理既相互衔接,又分工明确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的路径?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甄炳亮认为,应该把基本养老服务从养老服务中独立出来,这是解决我国养老服务目前存在供需不对接、政府职责不清、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清的根本前提。“政府负责基本养老服务,其服务对象应该是失能失智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失智老人。据专家估计,重度失能失智老人不到1000万人,对这些老人的养老服务不是体育、文化、娱乐活动,而是长期照护。长期照护是指为失能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照护,使其具有自尊、自主及独立性,或者享受有品质的生活。长期照护的目标是满足那些患有各种疾病和身体残疾的人对保健和日常生活的需求,其服务内容包括饮食、起居照料,急诊和康复治疗等一系列正规和长期的服务”。

  “当我们把基本养老服务与长期照护的概念提出来,就明白养老服务、医养结合、长期照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了。”甄炳亮说。

  养老服务是个大概念,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相当广泛。基本养老服务是一个小概念,其对象是失能失智老人,其服务的内涵是基本生活照料。医养结合是老年人都需要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我国提出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针对老年人慢性病、多发病等在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居家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所以医养结合是老年人养老的有利支撑。

  政府在基本养老服务职能中的定位需要明确

  政府在基本养老服务职能中的定位需要明确。甄炳亮认为,政府要保障基本养老服务,也要推动建立失能失智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

  “第一,要鉴定出服务对象,也就是哪些是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应该有一个民政、卫生和人社部门共同认可的失能老人的评估标准。这个评估标准,应该看其生活自理程度。第二,提供资金支持,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现阶段应该是福利救助和各类保险相结合的长期照护的资金保障。第三,提供长期照护的服务设施,特别是社区小型嵌入式的长期照护设施。”甄炳亮说。

  政府还应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养老社区、养老地产、养老养生等,都应该交给社会,政府在公平竞争环境上给予保障。

  政府职能定位还需要加强监管,“需要建立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机制,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通过这些监管体制来保障各类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人的人身安全。”甄炳亮说。(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入研究市场变化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91号文件”),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出台的分量最足的一份养老文件”。国办91号文件有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一是“放开市场”,二是“提高质量”。“比起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35号文件,91号文件含金量更足,落地的东西更多。着力要解决两个量的问题,一个是增量,一个是质量。”吴玉韶说。

    “我们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主要有3个短板:一是社区的居家养老,中国的老年人90%以上选择居家养老,但是这个领域的服务相比机构养老发展得更慢;二是农村养老;三是面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照顾的养老。”吴玉韶说。

    余斌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是要满足需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近些年以来需求侧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需求结构当中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大幅度下降,相关产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而消费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在消费领域,消费日益向高端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对传统工业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推荐】去美国看看:中弘30亿要收的美国最大的养老公司是咋回事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丛书7月正式上市

现在预订7折优惠,再赠送《2017中国养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

咨询订购:13811691944

请直接进“中健联盟微店”下单

相关热词搜索:结构性 领域 甄炳亮

上一篇:北京:居家养老,扶持力度尚需加强
下一篇:邀请:2017美国养老及康复产业考察团(8天7晚)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