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养老需求将达5万亿 谁能引爆?
2014-03-20 09:21:49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50年养老市场需求将达5万亿,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谁能引爆?房地产商?保险公司?

  

  2050年养老市场需求将达5万亿,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谁能引爆?房地产商?保险公司?科技公司?还是?谁会是真正引爆这个市场的人?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说科技改变世界,我想谁也不会否认,三次工业革命都是由技术推动;科技能否引爆中国的养老市场呢?我们拭目以待。本期我们还给大家介绍了美国老年人专用健康追踪设备的科技成果,科技服务养老是必然趋势,但能否引爆养老需求呢?

  没有什么市场像养老业一样,呈现出巨大的需求并与一个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在人口迅速老去的中国,老年市场需求在2010年就已达1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官方数字还表明数字在2050年—我们也老去时—增加至5万亿元。

  也没有哪个产业在需求面前表现得如此复杂而纠结,目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还不足1000亿元。那些前来瓜分蛋糕的人,似乎并没有真正抓住这个市场。

  几乎所有的钱都涌向了房地产。养老地产被当做一个特殊的门类,成为各大地产商延续盈利的概念和手段。从远洋地产、融创中国和复星国际等本土开发商,到Columbia Pacific、Related Cos.和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等海外地产公司,乃至平安、泰康等保险公司,它们借鉴美国或欧洲的模式,在全国各地拿地,或单独或联手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地建造了各式各样的老年公寓,价格不菲。

  “养老本身不会是一项房地产生意。”柯博明(Bromme Cole)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房地产公司之所以热衷提出这种概念,是因为这么说能帮它们赚钱。”

  来自美国的柯博明是养老服务咨询公司Hampton Hoerter China的总裁,他其实也是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中赶潮的一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柯博明在美国的生意,他在养老行业已经工作了25年,少年时期还曾在台湾度过了几年时光,当他听说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之后,便于2010年正式搬到了北京寻找新商机。与他同时来到中国淘金的还有许多外资养老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有的成为了柯博明的客户。

  但近两年来,因为生意无法在中国很好地落地生根,柯博明的一些客户决定离开中国。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是,2012年,总部在西雅图的房地产公司Columbia Pacific和上海盛源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凯健老年公寓(Senior Living L'Amore Kaijian),开业8个月后100张床只被占用了25张。

  赚不到钱,这是房地产公司和外资养老院遇到的最大问题。尽管中国老年人口众多,但并不富裕,以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的湖南省为例,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月退休工资不足1700元。但目前中国的养老地产偏向高端化,比如复星在上海宝山区投资的星堡中环养老社区,每月需缴纳7000元到3万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也缺乏足够的养老管理人才和服务标准。尽管“太阳城”、“亲和源”这些最早做养老服务的品牌,以及政府民政系统下的养老院、福利院中也培养了部分管理人才,但前者的绝对数量少,后者则欠缺服务意识和企业化管理经验。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尝试使用一些更人文的养老住宅管理方法。绿城位于浙江桐乡的乌镇雅园项目以老年大学的形式,鼓励老人每天都走出家门来上课,在增加老人的社会交往的同时,又能学习新的知识,满足他们在精神上和自我价值实现上的需求。而万科的杭州随园嘉树则被规划成大社区建筑群里的一小部分,让老人有社会的存在感和参与感,而不觉自己是被特殊安置的一群。

  但对于中国地产商来说,赚钱是件简单的事,在得到稀缺的土地资源之后,哪个环节都可以赚到钱,在养老地产这个细分市场投入研发和创新,并不是一个最优选择。它们思考更多的还是如何把现有卖房的模式延续到未来,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就无从降低。

  中国老人需要更优质的服务。在美国,养老服务被细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针对能独立生活的老人,在处理家务上需要一定帮助的老人,以及需要护理服务的体弱老人,每一种需求都有对应的服务提供者。但究竟中国老人需要怎样的服务需求,并没有机构或公司做过很好的研究。

  柯博明认为,要对老人提供护理服务,房地产公司并不精于此道。在老年公寓里配套上电影院、康复设施和诊所并不意味着能把长久细致的服务做到位。换句话说,假如这个产业需要创新来驱动,地产商的着眼点和利益关系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是服务创新的引领者。

  我们还无法断言这个市场的爆发点会出现在哪,但假如把目光放得足够远,你会看到,老年人的定义和群体正在发生改变。

  根据英特尔的一项调查,延续“老人不富”的窘境,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率只有不到5%的低水平,大部分的中国老人从不接触电脑,这让一些已经在日本和美国发展成熟的助老技术难以在中国推广。

  不过,40至50岁左右的中国人又让英特尔感到中国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用时间换取优势的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在年轻一代当中很高,他们在二三十年以后需要养老,需要不同的电子设备,这是未来一个很好的业务发展趋势。”英特尔首席企业责任官杨钟仁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下一代老年人在收入和技术接受能力上的改变,使得一些创新有条件在中国市场有的放矢,但技术公司的加入,让这个市场发生的更根本性的改变在于,针对老年人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成本在逐步降低。技术大公司、创业公司和政府这三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它们正通过创新尝试改变这一市场的局面。

  北京朝阳区的嘉里中心是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的所在地。与中国民政部合作,为中国的社区养老进行技术顶层设计和制定带有统一标准的指导性养老方案,是这所实验室的其中一项研究项目。

  “中国在这个领域内没有太多的经验,都是在慢慢摸索。举个简单的例子,居家养老你可能需要餐饮和医疗服务,还有一些医疗设备的共享,那么在一个区域内就要进行整体的规划,以及信息互通。”英特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经理孙桂艳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2011年,民政部与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主动联系英特尔,以寻求通过技术来助老的方法。英特尔曾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有一个大型的养老实验室,对养老问题有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

  波特兰实验室的正式全称是“俄勒冈老龄及技术中心”(Oregon Center for Aging & Technology),2004年与英特尔合作成立,目前有120名实验人员,包括10名核心科学家。英特尔之所以尽心投入养老市场,原因在于一直以来英特尔芯片的客户都是针对年轻客户群的电子产品生产商,但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为了避免业务萎缩,英特尔决定开辟新业务。尽管2011年该中心便已脱离了英特尔独立出来,如今大部分的资金都是来自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老龄化研究所,但中心与英特尔仍然保持每月一次的联系。

  日本一个建筑设计团队做的可供500人居住的小房子模型,他们认为共享空间是未来养老社区应该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是商业机构,但是商业机构可以通过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理解生理数据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要想把技术融入到我们的医疗体系中,首先需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去证明这些技术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证明这项技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俄勒冈老龄及技术中心行政总监Tracy Zitzelberger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中心基本研究方法是收集老人们连贯的长期健康数据,然后根据大数据进行分析。

  一年或半年为人们检查一次身体是目前医疗提供者通行的做法,但中心认为,这样的频率根本不足以让医生清晰了解人们的身体。而且,医生判断疾病的方法是将你的健康数据与其他同龄人进行比较,继而得出结论。但这种方法用在老人身上可能造成严重误差,如果说30岁的年轻人健康情况大致差不多,那么80岁老人的身体条件差距则可以非常大。

  因此,只有每天连贯记录,并能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的数据才能准确反映个人身体的真实情况。为了收集足够的数据,从2004年开始,中心在波特兰市的500个老年志愿者家庭中搭建了数据收据平台,把行动传感器安装在志愿者住所的客厅、房间、走廊和大门,其中有100多个家庭中心被连续跟踪了长达7年以上。

  一些数据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被总结了出来,比如,中心发现,当人脑出现记忆力问题时,人的行动方式也会跟着变化。记忆力开始减退,人的步速就会减缓,出门参加社交活动的频率也会减少以避免尴尬情况的发生,这些是早在老年人认知障碍症的明显症状出现之前就会显露的征兆。

  “养老市场越来越蓬勃,我知道所有公司都会做市场调查,但是当你要做的产品是针对一个保健市场时,你就需要更丰富的理论证据,需要像我们一样的研究机构。”Tracy Zitzelberger说。

  确实如此,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都在试图找出技术助老的方法,英特尔只是其中之一。

  本田在东京House Vision展上展出的代步工具

  2012年,微软启动了一个加速器项目,挑选了11家创业公司,并向每一家公司提供了2万美元资金,以开发基于Kinect for Windows的软件。由于Kinect带有红外摄像头和传感器,一些创业者们希望Kinect可以发挥医疗作用,比如一家名为Atlas5D的创业公司的产品能够通过动作预测老人是否患上了中风、关节炎等容易引起摔倒的疾病。(第一财经周刊)

  ---------------------------------------


相关热词搜索:需求

上一篇:【业界•观点】郁亮:对养老地产万科没有什么兴趣。
下一篇:【探索•海南】难以安放的养老——养老机构运转之困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