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机构养老:纠结的晚年生活,养老床位空置率调查
2015-12-09 13:57: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据《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的空置率平均为48%,天津市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情况稍好,但也达到22%。

 

  据《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的空置率平均为48%,天津市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情况稍好,但也达到22%。这是什么原因?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想住的住不进去 想招人的床位空置
 
  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底,天津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15.42万人,住进社会养老机构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
 
  记者从天津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本市现有市级国办养老院5所,加上正在建设中的一所市级国办养老院,总共能收养老人2000余名。因为综合条件比较好、服务规范、收费低廉而“一床难求”,像在天津市养老院登记排队等候的老人已达千余人。区级国办养老院16家,加上社会办养老院、敬老院、托老所等机构,全市养老机构拥有床位已达6万余张。尽管近5年床位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依然满足不了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需求。
 
  天津市养老院副院长尹莉告诉记者:“我们收住的对象重点是城乡特困老人和孤寡、失能、失智的高龄老人,还有那些需要专业护理的老人。”
 
  去年,天津市曾对全市机构养老需求状况做过调查,据《2014年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到2020年,本市将有失能老人17万多人,仅靠现有的公办养老机构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简直是杯水车薪。
 
  有些具备护理失能、失智老人的民营或外资办的养老机构,收费较高。记者在一家高端养老机构采访得知,住在这里的老人几乎都是退休的公务员、干部或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企业高管,仅退休金至少5000元以上,抑或是子女在国外,可以在经济上帮扶一把,才能支付每人每月万余元人民币的养老费,这样的养老机构对于大多数失能、失智的普通工薪族来说,可望而不可即。
 
  徐大爷的经历很具代表性,他的老伴去世了,女儿工作忙无暇照顾他,他看中了一家民营养老院,但是一个月3900元的收费把这位独立要强的老人挡在了门外。当了一辈子工人,退休金仅2600元,女儿的生活也挺艰苦,他又不愿意伸手向女儿要钱,只好作罢。徐大爷说,自己还是能自理的老年人,如果是失能老人,每月所需最低费用一般在4500元左右,这与他们这个群体所能承担的费用差距较大。
 
  许多老年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养老院入住。在受访老人中,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多数支付不起每月3000多元的费用。
 
  普通百姓需要的价格廉、服务好的中低端养老机构短缺,而高端养老机构和低端养老救助机构又空置一些床位。当前养老机构存在着想住的住不进去,想招人的床位空置的现象。
 
  进了养老机构就是“儿女不孝”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相当数量的老人被陈旧的观念挡在养老院外。
 
  在媒体工作的艾先生前几天回到家,兴致勃勃地给年迈的母亲讲起在养老机构的见闻,不料老人听后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昼思夜想,夜不能寐,焦虑郁闷。这位母亲说:“辛苦半生,把你们养大,等我老了,你们把我送去养老院,我连家都没了,好不凄凉!”艾先生告诉记者:“我妈的反应让我始料不及。本想给她找个有人气的养老院,没想到老人误解了我的孝心。”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不少老人固守着这样的观念:儿女长大了,要帮他们成家立业,他们有了子女,还要帮他们带孩子,生命不息,就得操劳不止。所以,人们常见千家万户有多少伺候月子的奶奶和姥姥,上学路上有多少接送孙辈的爷爷和姥爷。
 
  不仅老年人这样想,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想。
 
  年逾古稀的乔先生和高女士是一对洒脱的夫妻,俩人自愿去养老院,却遭到儿子的强烈反对。儿子说:“你们有儿有女进养老院,让我的脸往哪儿放?我的同事该怎样看我?”还有一位关爷爷,今年90岁了,住进本市一家新型养老综合体,老伴也想住,但因女儿坚决不同意,非得把老爷子拉走不可,结果老爷子怕得罪女儿,哭着离开了养老院。
 
  某养老机构的张经理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我们这里可以免费试住两周。前几天来了一对老夫妇,刚试住了三天,儿子儿媳来看了看,说这地方确实不错,可您这孙子还怀抱着呢,你们不管了?如果你们一定要住这儿,那我们也住这儿,您得看您孙子。弄得老人无奈离去。像这种情况在这里发生多起,都是儿女强制把老人‘押’走了。”
 
  养老这事儿真是嘛情况都有。老人想住,儿女反对;儿女支持,老人又不愿意。无论老的还是少的,反映的是同一个观念:养老只能在家里,进了社会养老机构就是“儿女不孝”。
 
  老人从家里被“挤”到养老院
 
  有一些养老院,则成了缓解家庭矛盾的地方,不少老人是从家里被“挤”到这里的。
 
  85岁的白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记者反复哭诉:“我不想活了,我真是不想活了!”
 
  白奶奶有六个儿子,一个个都给他们盖了房娶了媳妇,各自单过去了。谁会想到白奶奶的养老竟成了问题,险些要了她的命。
 
  前年她住的房子遇上了拆迁,那笔可观的拆迁补偿费从法律上说应属于老两口共同财产,可几个儿子一定要分这笔钱,闹得鸡犬不宁,把本来挺硬朗的老爹闹病了,没来得及立遗嘱就离开了人世。村里按相关规定发给4万元丧葬补助费,按说这笔钱依法也该属白奶奶所有,儿子们蜂拥而上,逼着老娘把钱分了。分了这笔钱,儿子们又继续闹着分还没到手的拆迀费。一气之下,白奶奶病倒了。小儿子把她送进了医院,出了医院他们又闹,就这么着,白奶奶住了三次医院。“他们就知道分钱,我怎么活呢?他们不管我。老儿子有心管我,他那几个哥哥不干,说他想独占父母的财产。我实在没办法了,把六个儿子都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他们每人每月给我300元养老费,可没判我归谁监护。我去哪儿啊?”
 
  白奶奶住进了养老院,儿子们追到养老院来闹,还要分那笔没到手的拆迁费。小儿子又把她转移到另一家养老院,但第二家养老院管理和服务都不令人满意,不得已,小儿子又把她转到第三家养老院。
 
  白奶奶这样的“老无所依”并非个案。
 
  在河北区一家民营养老院,于奶奶对记者叹息道:“老伴去世好几年了,我把房子给了儿子儿媳,本来和他们一起过,没想到,他们容不下我了,把我送进了养老院。”
 
  于奶奶的辛酸话,道出了这一类老人的痛苦心境。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含辛茹苦地把儿女拉扯大,到老了,他们却没有得到儿女的回报。孝悌之恩,骨肉亲情,竟然薄如白纸,冷若冰霜。
 
  像这样被亲情所伤的老人,或许,养老院是他们安身的港湾。
 
  一些养老机构运行遇难题
 
  据《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天津、哈尔滨等12个城市被调查的257家养老机构中,三分之一呈亏损状态。受访的天津一家民营养老院的周院长无奈地说:“想挣大钱的人千万别干养老院!这是一项具有慈善性质的事业,这几年,我是拿自己其他企业挣的钱贴补养老院的正常运行。”
 
  养老机构的护理员社会地位和待遇低,也是这个行业面临的困境。
 
  记者在采访中认识了天津市养老院的护理员崔洁雯,这位80后天生一副笑脸,在技能学校康复专业毕业后,干护理员工作有五六年了。她笑眯眯地说:“每天除了给老人洗漱喂饭、端屎接尿,还要有把子力气,洗澡时要把老人抱上抱下;要能受得住委屈,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挨上一巴掌。”印象最深的是刚入职时,一位卧床的老人把屎拉在床上,还用手乱抓,她当时都傻了,不知该先洗手、洗身子,还是先换尿布、收拾床。小崔感慨道:“这个工作需要有爱心、耐心的善良人去做。但是有些人不理解,有些家属对我们不够尊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养老院护理员的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低,有的护理员的月工资仅仅达到本市最低生活标准。还有的民营养老机构大量使用廉价劳力,有的护理员没有资格证也上岗服务,运营中的偷减项目、转嫁成本、节外生枝的多收费也不是个案。
 
  一个有200多万老年人口的城市,目前仅有6万多张养老床位,巨大的缺口该如何解决?在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独生子女负担沉重的大势下,机构养老是选择之一。政府部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希望老人乐于住进养老院,安享晚年。但是,不再让老人们陷入住与不住、住公办还是住民营等种种纠结,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
今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空置率 床位 机构

上一篇:我国老龄化挑战医疗体系 医养结合是必然选择
下一篇:2035年中国将有4亿老人,中国人究竟将如何养老?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