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2017-02-02 12:13:14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7-01-04 养老那些事儿



今天是2017年的第一天,回望从日本毕业回国恍然近10年间。这是人生一段不长不短的路途,感谢我的团队和学生们,与我并肩耕耘在养老研究的领域,执着了这些年。


回望过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养老研究领域摸索、实践、总结、提炼……我们的研究团队也从孤单的我,慢慢找到了同道,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团队力量在加强,我们积累的研究课题与方向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从一个个对养老认知的片段慢慢形成系统,再到体系;从简单国内外情况的比较、综述,到本土化研究,再到养老服务与运营工具的开发……

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一直是我们的宗旨,为政府与市场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深入剖析和实务方案是我们的特色。

我受教年代的理念告诉我“成熟的麦穗要低下头”,但“酒好也怕巷子太深”的现实提醒我要与时俱进——我和研究团队搭建这个平台,就是想分享养老研究系列成果,更好促进研究与实践结合。

一个朋友形容这些年的养老研究与实践经历,如同黑夜中行走,常常处于茫然与崩溃的边缘,我们希望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2017年开始了,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养老进入新时代


一、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几个基本认知

老龄人口数不意味着养老需要数,更不意味着社会养老需要数量。

按照国际统计标准65岁起算,中国60岁起算,中国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是不争的事实,但请注意,我们目前老龄化不可回避的事实:

1.中位人口与老龄人口比率。
 
我国这一比率是7.5:1。什么概念?给个数字对比一下,日本现在是3:1,中位人口数量保障多种养老方式的自主选择,如雇保姆。
 
我们60、70年代老龄人口红利还没完全过去,这些人还在作为社会中坚提供生产力,在家庭中有着兄弟姐妹可以有条件实现家庭养老。
 
所以不要认为统计数字告诉你的老龄人口数就是养老服务需要数量。

2.平均寿命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中国平均寿命男性74岁,女性77岁,而日本平均寿命84岁,美国平均寿命81岁。80岁是个门槛,在养老里面意味着高龄化自我照顾风险率,代表独居空巢率,更提示失智失能率,特别是其中的认知症障碍发生率与中重度发生率,而这些率代表着养老服务刚需,不管是政府还是家庭,以致老人都需要真金白银不得不进行消费的群体。

3.家庭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前述理由还意味着,人口红利目前还多表现作为家庭照顾者身份存在,也就是家庭还有相对完整的支撑结构,平均寿命使得老年人男女比例失调还不是十分严重,有条件保持家庭中夫妻的相互照料,而这一点决定了大多数人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即便进入养老机构对家庭与居住环境要求的特点。

4.区域经济不均衡的影响。

最大的影响在于城乡间中位人口的流动,造成社会照顾人力配置的极度不平衡,社会化养老问题的前提是在不公平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模式和方案的选择。

5.医养政策与实现手段。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医养两方面需要是不争事实,且医疗和养老的照顾程度会影响老年寿命,老龄带病期长短,医养社会负担程度等,这两者间是需要划定界限和进行功能区分的,用医疗保险承担养老,尽管可能使部分老人或养老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得到好处,但不可能成为全社会和可持续的负担模式。

建立养老支付体系,不论是欧洲为代表的国家税收制,还是日德代表的长期照顾保险制,归根到底板子打在人身上。

现在我们面对7.5:1的中位人口,加上城乡不均衡的使用,我们可以集中到资源,换句话说有足够的人可以承担两份保险(医疗和养老保险),但事实是这一些推算的基础今后的二十年,人口红利的一带人进入老龄,但他们大多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我们将面对——

我们的中位人口与老龄人口比率会从7.5:1下降到3:1;我们的人口寿命会跨过80岁的门槛;我们的家庭结构缺乏自我修复与支撑能力;城乡一体后养老需求的公平化;医养手段是我们有幸活得更长,到那时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春天就真的到来了。

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今天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的人都是先驱,如果不想成为先烈,就得保证活着,还得活得越来越壮地经历这二十年的成长。

二、一张图看懂养老政策与市场这些年这些事

 

养老服务受政策和市场呈现出如下几个趋势:

(1)面向刚需,社会化养老痛点
(2)形成合力,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
(3)趋于理性,区分轻重资产在社会养老中的作用
(4)重视整合,有效开发资源整合的效率改进及营利方式
(5)系统闭环,养老紧密嵌入其他社会福利体系政策中

养老服务更加趋向面对刚需,积极寻找和服务社会化养老的痛点。

按照65岁以上为老人的国际划分标准,老人在进入老年后,根据其身体、心理和精神状况,根据其器官功能、感知觉、认知等方面的老化程度,老人在能力方面的表现会形成很大差异,从老人需要的协助和护理程度上可以粗略划分为:

第一类相对健康、活跃、低龄老人;
第二类高龄、空巢、患有慢病或急性病的恢复期的老人;
第三类身心功能不全或残障,照顾者无力或无能的老人;
第四类完全或大部分失智或失能的老人。

各个类型老人分布呈现三角形,等级越高,人数虽然减少,但需要社会化养老照顾程度更高,也就是社会化养老需要越高,越是社会化养老的刚需。

趋于理性,明确轻重资产在养老中的作用与规律。重视整合,理解并尝试资源整合后效率带来的营利作用等都成为养老服务市场化趋势中的关键部分。

此外,伴随着“十二五”以来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提高医保覆盖率,实现医疗的公平性与可及性;结构趋于合理,推动医疗、医保和医药的三医联动;重视医疗效率化,更为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等举措的实施,医疗与养老服体系的交叉和相互影响,使得医养结合成为人们在养老服务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统筹和合理布局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存在卫生资源助力养老服务领域,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医疗和养老人才定位和培养的问题。

三、结论

社会化养老服务走到今天,不论政府还是市场都不再盲从,更多的人接受:

(1)养老机构发展精准定位,逐步规范服务和管理标准
(2)医养结合的区域规划定位,政策和体制的整合发展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定位、体制和机制整合发展
(4)以精准评估为基础的政府双向补偿机制和长期保险制度的逐步确立

我们相信在中国养老接受现实,去伪存真之后,挺过寒冬,不远的将来一定是草长莺飞,柳绿花香的春意盎然……

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用专业的知识和敬业的态度持续我们的养老研究与知识的传播,谢谢大家,请持续关注我们。

谢红. 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1455-1458.

转自:谢红养老研究室(ID:xhresearch)


相关热词搜索:趋势 我国 问题

上一篇:调查|老人精神如何不空巢
下一篇:居民退休准备指数4年来首跌 养老如何破局?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