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如何破解失智失能老人的照顾困局?
2024-01-30 15:50:59   来源:   评论:0 点击:

如何破解失智失能老人的照顾困局?家庭和社会应该这样形成合力……
关于失能老人,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句话揭示了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护困局——漫长的岁月,无尽的照护,最终家人疲惫、无奈、消耗,故而有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约占40%左右,他们不仅自身陷入养老困境,也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如何保障失智失能老人合法权益?整个社会又该形成怎样照护体系?让他们及他们的家人活得更有尊严?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居家养老:“家有失能老人,全家耗费精力负担沉重”

“就跟小孩子一样,听不懂你的话,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自己吃饭,喂饭还得哄着,稍不注意就会全吐出来,正换成人纸尿裤的时候他尿你一手,刚洗完屁股又会拉你一身,然后又得把衣服脱掉重新洗。”家住普陀区的王女士说起自己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兄妹四人轮流照顾,但才过半年,大家都坚持不下去了。

对失能老人来说,养老的第一选择还是在家里和亲人们一起生活。但是在家中生活面临的照护问题很大,24小时不离人的看守、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对像王女士父亲这样的失能老人,烦心事每时每刻都有,晚上陪护的人,几乎通宵无法睡觉,“无奈之下只能找上门服务的养老护理员,但一个护理员根本弄不过来,我们子女要轮流排班在家。”

谈及费用,王女士表示很多住家保姆都不愿意照顾老人,因此费用也在水涨船高,平均在8000元左右,逢年过节还要包个红包。

其实照顾失能老人,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大大小小有几十项。比如老人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要经常更换、清洗;对卧床不能自理者做好床上喂饭工作,不能进食需要经胃管鼻饲患者严格按照鼻饲流程进行;对全身肢体进行按摩,防止老人肌肉失用性萎缩;老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的,进行床上被动操作的锻炼;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老人还要做口腔护理等。此外,还要时刻关注失能老人的心理问题……

“虽然照顾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我们也都是50、60岁的人了,有时候都想送养老院算了。”王女士的心声,也是很多家庭共同面临的窘境——如何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如何让子女能减轻负担。

面对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无数个家庭都在24小时连轴转。“这样的工作,我们一家齐上阵都完成得很艰难,更别说现在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了,一个人就要照料两位老人,结了婚两个子女照料四位老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家里同样有一位失能老人要照顾的刘先生无奈地表示,“真的很累,心也很累。”

养老机构:“费用高还要等床位,老人也不愿意去”

“不是没想过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但是养老院各种层次和收费标准,五花八门。怕真的送去了,又没把老人照顾好。”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把老人送到养老院,需要衡量的不仅是养老院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费用,李女士的爸爸患有爱尔兹海默症,她说,“养老院分四人间、两人间、一人间,还有南北朝向,除了日常固定费用之外,还有额外的医疗费,总体费用在5000-10000多元不等。”

思来想去,李女士还是决定让父亲在家养老。想要让老人过得好一点,但是老人的退休工资只有5000多,算来算去还是决定在家,“有些好的养老院,也不是想进就进,都是一出再一进,排队都要排很久。”

与李女士父亲有相同疾病的马阿姨,毅然决然地选择把老伴送进了专业的养老机构,“他发病的时候什么人都不认识,甚至还有暴力倾向。”这样的“失智”,仿佛早就不是那个相濡以沫的家人,马阿姨虽然依旧心理有愧疚,“但日子真的没法过了。”

马阿姨的子女选择了专门针对“失智”老人、且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老人的退休金加上子女的补贴,“失智”老伴一去养老机构,整个家庭就一下子有了解脱的感觉。

每周,马阿姨都会去看看老伴,逢年过节,只要老人状态好,子女就会帮他接回家里来过节。“有时认识我们,有时不认识,就这样了。”让马阿姨感到比较欣慰的是,老伴在养老机构过得不错,毕竟比起“失能”什么都不会说的老人,他还是能表达过得好不好。

事实上,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层次不齐,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而言,选择面更大,对老人的照护的服务相对更细致。当然,对于“失智”老人而言,他们往往对去哪里住也没什么概念。但对“失能”老人而言,他们身体虽然没有了行动力,但脑子还是十分清楚,当老人表示还是更愿意在家养老,这样一来是否送养老机构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

记者采访的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现实中还有不少子女把老人一送养老机构,就什么都不管。一方面老人在人生最后阶段得不到家人的慰藉,另一方面老人遇到突发疾病,看病连家属都找不到。这样的机构养老现状也不禁让人唏嘘。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现在照顾老人的50、60岁的阿姨爷叔们,经历自己父母的生老病死,对生活看得更开了。很多人甚至安排了自己的未来养老:身体好的时候在家吃吃喝喝玩玩,要想得开;等到身体不行的时候,也不能拖累子女,毕竟子女工作忙生活压力大,老夫妻俩就选好养老机构一起去,再把自己家出租,用来补贴机构养老的费用。

有尊严的养老:“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温暖更多家庭”

为减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负担,长期护理保的应运而生。其实,上海早在2016年就开始试点,但依然有不少家庭对此病不了解。所谓长护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也就是当你的家庭里老人超过60岁后,出现身体不好、甚至无法自理的情况,老人的家人就可以帮其申请长护险。

值得提醒的是,并非申请就能通过。因为专业的机构会对老人的疾病、伤残等身体情况进行评级,护理员按照评级情况,进行相应时段的上门提供护理服务,而老人只需要自付百分之十的费用,约在20-30元一小时。

这对普通家庭而言,无疑减轻了经济和照护的双重负担,心灵上更有了一定的慰藉。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的长期护理护理员张芬,见过太多因失智失能老人而导致家心力憔悴的家庭,每一次只要她上门服务,家人都会松一口气,这才有点时间外出办点事的“喘息期”。

张芬说,长期照护老人,不仅会过上黑白颠倒的24小时待命生活,更要承受老人一天不如一天的现状。这对所有家庭成员而言,都是巨大的身心挑战。

虽说每个人都会老,要让老人尽量有尊严地活着,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但养老照护还是要靠家庭。“因此,无论是选择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对于失智失能老人的养老照护,更需要整个社会形成合力。”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郝勇表示,失能老人群体面临的养老难题亟需正视,更需要建立和完善养老照护体系,让这些家庭得到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支持。

去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重点解决失能老人群体基本护理保障需求,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等措施保障失能老人群体利益。

正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郝勇认为,除了制度层面,从社区层面也可以形成失智失能家庭的互助,让这样的家庭也能走出阴霾,到社区参与活动,分享各自困难与问题,群策群力共度难关。这样才能从心理层面,给予这样家庭更多的慰藉与关怀。

针对失智失能老人的养老困局,需要的是社会负担一点,家庭付出一点、子女关心一点,这样才能共同负担起养老照护的责任。

来源:新闻晨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专访潘功胜: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下一篇:理想的居家养老究竟什么样?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