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解决老人心理问题的三个方面与四种方法
2015-01-13 13:49: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现在,我国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老年人,是目前最容易患心理问题的人群,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公开报道的资
  现在,我国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老年人,是目前最容易患心理问题的人群,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中国的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达1.5%,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身体不舒服 根源在心理

  72岁的王老先生最近总是感觉到不舒服,吃不下去饭,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去了好几家大医院,做了CT等多项检查,就是找不到病因。后来,有人建议他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心理门诊就诊,老年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孔晓明接待了他。经详细询问后得知,原来,三个月以前,王老先生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给他添了个孙子,本来这是件大好事,可老伴担心儿子媳妇不会带孩子,一直在儿子那儿照顾小孙子。种种原因,王老先生没能一起前往,三个月来,越来越感到孤独,渐渐地就出现了身体上的各种不舒服。

  专家说,这种现象实际上是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将心理上的问题转化为身体上的不适,在门诊中,这样的病人很多。有些患者声称自己头晕、心慌、胸闷,有时身体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患者自己和家人都不能意识到这与心理因素有关,总是以为人年纪大了,这些都是常见的老年疾病,频繁地辗转在心血管科、消化科、神经内科,但因为身体并没有器质性病变,所以无法使病情得到好转。转了一圈后,最终来到老年心理门诊,这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老年人的精神障碍既与老年人自身生理功能衰退有关,丧偶、代沟、离退休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也是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逐步老化,有些老人常会产生过一天少一天的悲观思想;有些患有老年疾病的老人每天服用各类药物,久而久之,渐渐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这时候,如果再遇老伴离世,生活环境急剧改变,感情失去平衡等情况,将会给老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离退休老人由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角色,地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导致情绪的多变,发牢骚、容易被激怒、看不惯周围的年轻人等,若不及时加以治疗,症状加重后很可能转成抑郁症。空巢也是诱发老年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年纪大了,受传统观念影响,老年人总是希望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诸多原因,子女不能或不愿意与老人同住,老年人心愿落空,就会出现失落、寂寞、悲观等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累积时间久了,最终便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抑郁和焦虑。有的老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则自我评价过低,有的老人猜疑心强,一点小事就发火,有的老人又无端担心自己会生重病,时时处在不安之中。

  多管齐下解决老人心理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心理支持,这需要社会、家人和老年人自己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改变对医院,对疾病本身的认识。长久以来,人们对心理疾病一直有一种不正确的认知,有些病人讳疾忌医,不愿到专业医院治疗,从而导致疾病加重。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人群中大约有17﹪的人有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抛开1﹪的重度患者不说,心理疾病和普通的生理疾病一样常见,心理病房和普通的医院也并没有什么不同。老年人遇到不明病因的身体不适,要勇于承认出现了心理问题,只有专科专治,才能对因治疗,消除病根。

  其次,家人要为老年人提供舒心的生活环境,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消除他们的寂寞空虚,让老年人觉得每天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子女要做有心人,了解老年人心理障碍的早期信号,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延误病情。孔医师特别强调了一个最常见却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信号,那就是睡眠问题。不管是抑郁症还是焦虑症,最早出现的症状都是睡眠不佳,刚开始时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后中途又醒了,多梦,睡了以后并不解乏。

  人们总认为人老了睡眠变差是自然现象,殊不知,这已经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家中老人本来性格开朗突然间变得沉默寡言,本来爱干净爱整洁突然间变得邋遢起来,这些都可能提示老人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不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子女要多关注老人,经常打电话问问老人近况。有的老人不想麻烦子女,常会编造一些善意的谎言,隐藏自己的真实境况,子女要注重细节,不是老人说好就好。

  第三,社会上应该加强对老年心理问题的重视,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增加一些老年心理咨询机构。与此同时,老年人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己多关心自己、多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时应培养一些业余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充实起来。

  虽然,现在人们对于老人心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老人心理问题还是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让老年人都能够身体健康,心理阳光!

  解决老人心理问题的4种方法

  很多老人总是闷在家里寡言少语,不愿也不想出去和人交往,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此以往,情绪也变得焦躁或是低落,如何帮助老人走出心理困境?保持乐观心态是关键!

  一、善良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二、 宽容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

  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三、乐观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帮你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伤、烦恼、痛苦之中,让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四、淡泊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不战而退。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问题 老人 方面

上一篇:养老机构远程医疗试点启动,研究将远程医疗费用纳入医保
下一篇:应对老龄化的台湾经验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