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成海军:让养老服务业更加“朝气蓬勃”
2015-12-22 14:09:26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服务于“夕阳”人群的“朝阳产业”正在我国加速形成。近年来,政府、社会、市场对养老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养老领域的多项重大改革也相继“破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更是14次提及“养老”这个关键词,足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服务于“夕阳”人群的“朝阳产业”正在我国加速形成。近年来,政府、社会、市场对养老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养老领域的多项重大改革也相继“破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更是14次提及“养老”这个关键词,足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不仅能够增加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起到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效果。”近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在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存在服务供应不足、人才缺乏等多重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建设报: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督促落实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当前养老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

  成海军:从我国整体发展情况看,当前养老服务供应存在明显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而养老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部分,所占比例不到1%,可以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对比国外养老服务领域,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业占比大概在70%,发展中国家是30%,而我国的比例为3%~4%,远远不能满足“9073”格局下所产生的养老需求。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社会的现实需要。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一种观点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包袱,养老给大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实际上换个角度看,养老完全可以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新增长点。法国的经验就曾表明,如果每周每个家庭多增加一小时的养老服务,全年能够带动0.2%的经济增长比重。所以,我们应该倡导更加积极的老龄化。

  中国建设报:从发展“养老事业”到“养老产业”,近年来从上到下对于养老问题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十三五”期间的政策重点又将是什么?

  成海军:中国自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社会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曾一度认为养老是一个事业,养老的很多事情都由政府包办。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不断严峻、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仅仅靠政府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又提出发展养老产业。要动员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参与。从现在的情况看,养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政府、市场和社会都有责任。

  “十三五”期间,政府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建机制”而不仅仅是“建机构”,特别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厘清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为老年人提供方式多样、覆盖全面的养老服务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为此,政府应该作为“路灯”,给社会和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又是“红绿灯”,该放行的放行,不该放行的就禁止。但是政府不能“开车上路”。具体说就是,政府扮演制定规则和监督规则的角色,完善顶层设计和标准化要求,调动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和内生动力,而不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中国建设报:招工难、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这是当前养老服务业普遍存在的难题。您认为行业应该如何破解人才掣肘?

  成海军:当前养老服务业的人才流失现象确实非常严重。我们对全国15个省市2158名养老护理员的调查显示:从业时间一年以下的占14.8%,一到两年的占25.9%,三到五年的占30.6%。其中75%服务人员属于非正规就业,也就是没有任何编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行业特点、待遇偏低、职业素养缺乏等。

  对此,我建议首先要做岗位开发与设计,推进服务职业化。增设相关工种,真正使就业者“有位”。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促进人才专业化。鼓励教育机构设立相关专业,健全专职服务人员培训制度,使就业者“有为”。再其次要提高待遇,提升职业声望,增强职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最后动员社会,引导志愿服务,借助社会力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国建设报记者 时 宜)

相关热词搜索:服务业 海军

上一篇:大健康时代的养老产业如何发展?
下一篇:挥之不去的“养老怨”该如何化解?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