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王国强:建设“健康中国” 中医药大有可为
2016-01-06 11:00: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本次大会聚焦“国粹中医·健康中医”的主题,是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意义重大,必定会推动中医药在打造“健康中国”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次会议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医科学大会自去年创立以来,在陈竺副委员长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推动下,在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育下,已成为社会各界关心中医发展、弘扬中医科学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借此机会,我结合本届大会的主题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打造“健康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选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健康是基本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关乎到国家发展和安全。应该深刻认识到,打造“健康中国”的提出,是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打造“健康中国”是“为人民造福”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打造“健康中国”的过程就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过程,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根本目的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第二,打造“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扶贫攻坚的基础,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的重要举措。总的来看,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存在着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我们还必须把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作为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原则,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热点问题,实现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同步发展、同频共振。

  第三,打造“健康中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李克强同志指出,“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是幸福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基础”。这深刻的告诉我们,健康是先进生产力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关研究认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大约30—40%归因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打造“健康中国”提升国民健康素质,必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也将减少为抵御疾病风险的储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同时,打造“健康中国”必然会释放国民对健康服务业的需求,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众多周知,健康服务业涵盖医药种植养殖、药品研制、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健康服务业,对于促进就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必将为国内消费市场注入更持久、更强大的动力,推动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打造“健康中国”是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现代医学模式正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转变,现代医学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做出调整,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养生、长寿更加期待,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需要我们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尽管我们编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张基本医疗保障网,亿万群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但我们距离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还必须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着力扩大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第五,打造“健康中国”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世界卫生组织在《通过改善环境预防疾病》报告中指出,全球疾病负担的24%以及总死亡的23%可归因于环境因素。世界卫生组织还估计,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在中国导致的死亡约占总死亡的1/4~1/3,环境带来的健康危害占总疾病负担的31%。打造“健康中国”必然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更加注重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将进一步改善国民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影响,降低与环境有关的疾病发生。

  二、建设“健康中国” 中医药大有可为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医药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国际社会所认同和重视。国庆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贺信中指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我认为,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定大有可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改善民生福祉。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有助于实现“关口前移”,使民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有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负担得起、财政可持续保障、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发展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创优势的资源,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特点,是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随着中医药更加广泛地走向世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力“美丽中国”。中医药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节约型产业。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有助于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发展中药产业,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三、发挥特色优势 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我认为,“健康中国”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健康的身体、享有健康的服务、享受健康的生活。着眼于这一目标,中医药在服务“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必须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明晰路径,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一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认真汲取中医药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治未病”的时代价值,增加中医药文化生命力。二要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优势,构建新技术背景下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现代传播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中医药健康知识。三要创新宣传形式。创新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载体,通过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等新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四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时节,开展差别化中医药健康知识传播,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推动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升健康素质。

  第二,坚定不移参与深化医改,提高健康公平性。一要加快推进城市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和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布局调整,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二要大力推动社会办中医,进一步清理妨碍社会办医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台促进社会办中医的政策“组合拳”,推动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三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调扩大目标覆盖人群和新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内容。四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构建,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

  第三,全面落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拓宽健康服务领域。一要认真落实国务院要求,结合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不断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二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形成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三要牢牢把握消费需求新常态,探索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重点要以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优化传统诊疗模式,探索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多专业联合诊疗的服务模式,多种方法并用的综合治疗模式以及体现中医药文化和大医精诚理念的服务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第四,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支撑。一要瞄准中医药科技创新前沿和重点,集成生物医学、系统科学等研究方法,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特别是要从提高临床疗效入手,整合中医、西医两种医学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优势,围绕重点病种,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措施,形成中、西医方法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最优化组合的治疗方案,努力解决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过程趋于“破碎化”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减少医源性损害、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二要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快速发展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技术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寻找创新灵感和路径,推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与应用,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三要加强中医药科技规划和项目的统筹,打破创新壁垒,创建战略联合体,把技术需求、服务需求和创新攻关结合起来,将资源优势、知识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经济优势,促进中医药服务业发展。

  第五,积极推动支撑体系建设,夯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基础。一要推动中医药院校设立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办学,逐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相关工种,建立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二要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享受规范、便捷、有效、安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三要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监督管理。开展第三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认证、评估等服务,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认证、医疗管理服务认证等服务评价模式。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监管机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这次会议的召开,正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让中医药在打造“健康中国”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王国强 中医药 中国

上一篇: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召开 农业+养生+中医药+旅游结合受欢迎
下一篇:童真遇上夕阳,美看护机构推出育幼加养老服务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