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三大支柱发展失衡,减税养老是“良药”
2016-01-11 12:00: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当我老了该怎么办?年初,随着“全面二孩”的落地以及“延迟退休”渐行渐近,养老问题已然成为近期热议话题之一,“我需不需要现在就买份养老险?”“该买什么样的险种才适合?”成为诸多人考虑的重要问题,而以往备受“冷落”的商业养老保险似乎也开始成为许多保险消费者着重考虑的保险规划。


  商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三大支柱发展失衡减税养老是“良药”

  当我老了该怎么办?年初,随着“全面二孩”的落地以及“延迟退休”渐行渐近,养老问题已然成为近期热议话题之一,“我需不需要现在就买份养老险?”“该买什么样的险种才适合?”成为诸多人考虑的重要问题,而以往备受“冷落”的商业养老保险似乎也开始成为许多保险消费者着重考虑的保险规划。

  但实际上,总体而言,我国并没有形成普遍性的个人主动购买养老保险的社会养老习惯。“在缺乏政策有效支持的情况下,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覆盖面小,存在边缘化的现象。”这是日前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的内容。而于当日举行的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论坛上,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虽然一直倡导要构建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体系,但实际情况是,‘多层次’没有‘多’起来,养老保险三大支柱发展有失平衡,有短板,需要补。”

  不过,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商业养老保险改革已然箭在弦上,“近期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将很快出台。”对外经贸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军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透露。

  人口老龄化施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诸多研究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已经和目前公认老龄化最快国家之一的日本相当。有专家测算,到本世纪末我国老龄化的情况将非常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2050年将达到26%,此后将一直维持在接近30%的规模。而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养老难题。

  “从在职和退休人员比例看,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目前大概是三个在职人员养一个退休人员也就是31的数值。但是到2030年,这一比例会降到21,到2065年进一步降到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坦言,“到2065年中国城镇员工养老保险制度内,将出现一个在职养一个退休的情况,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情况十分严峻。”

  《报告》则透露,截至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40974亿元,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31800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所有结余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也仍然会有接近1万亿元的空账。

  另外,资料显示,全国所有试点省份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5001亿元,有大量个人账户目前仍然是“空账”运行。虽然有专家称,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缺口及空账运行并不等于养老金亏空,但是据郑伟测算,如果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2037年的时候,会首次出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入不抵当年支出的情况,当年收支呈现负数。2060年,年度收支差将下降到-10.34%的水平,并随着时间推移继续走低。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的这种不可持续性密切相连。“养老金收不抵支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随着替代率的下降,未来老年人通过国家养老金获得的数额将远不及退休前的工资,若要保证较高质量的老年生活,仅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提前规划养老计划。而商业养老保险刚好能弥补这一块空缺,使老年人能维持与退休前相当的生活水平。”王国军说。

  养老保险三大支柱发展严重失衡

  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个人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俗称三大支柱。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养老保险等。

  2007年,保监会提出建立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已经过去8年。本该发挥举足轻重作用、且有着较大空间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商业养老保险资产占GDP的比例仅仅为2.6%,商业养老保险的密度为185元/人,深度为0.4%。“当前,我国引入建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存在急迫性。”郑秉文在社会保障论坛上指出。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40%是由社会保险负担,40%依靠企业年金,20%依靠个人购买商业保险。

  而从中国现实情况看,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独大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但是,第一支柱日渐不堪重负,替代率水平逐年下降;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养老保险急需调整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论坛上表示,“第三支柱”发展状况不理想的原因有三:一是保险公司仍需慎重考虑投资能力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距离;二是机构投资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可控投资渠道相对较少;三是市场中介不发达,保险营销过多依靠银行,影响力不足。

  而郑伟则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在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方和供给方都存在发展瓶颈。需求方主要体现在很多人的购买意识欠缺,而政策也缺乏支持;供给方的短板则是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不够,价格也偏贵。

  《报告》认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角色定位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始终未明确,是使得其发展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

  减税,做强养老第三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专家建议,建立商业养老保险体系需要制度上的顶层设计,有关方面应坚持政策引导,完善财税、监管等支持政策,在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投资、积累和待遇领取等各个阶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商业养老保险虽然具有商业性,但同时又是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所以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很多国家对其都提供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也应当获得必要的扶持。”郑伟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事实上,“减税养老”,也是目前国际上采用较多的养老体系税收优惠模式。“个税递延险”在海外的典型计划,是美国著名的“个人退休账户”(IRAS),即个人自愿投资性退休账户。人们在退休前,定期投资一部分钱进入该账户,退休后便能从中获取养老金。截至2013年6月末,将近38%的美国家庭拥有IRAS账户,该账户资产高达6.5万亿美元,占美国退休资产的28%,成为居民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

  而业内人士测算,1%的税率变化会引起养老金21%的反向变化,即每人少收1元税费,就可以建立20元的养老保险。可见,税收政策对整个社会做大养老保险“蛋糕”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

  早在去年8月,“新国十条”已经明确提出要适时开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然而至今这只期盼已久的靴子始终没有落地。

  不过,王国军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透露,据他掌握的信息,近期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将很快出台。那么,出台政策后,现阶段在我国,有多少人愿意减少当期现金收入,去建立税延商业养老账户呢?“这要看税收抵免是否足以激励投保。”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项目经理陈红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财政部数据显示,个税税率2011年9月调整后,工薪阶层的纳税人数由8400万人减至2400万人。“假设2400万人中10%属于税延试点的税收敏感人群,那么将有240万人从中受益。现阶段税延政策最大的看点,是为保险业提供了中高端人群切入点。”陈红说。

  延伸阅读

  美国养老责任三方共担

  美国的养老责任由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共同承担。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在职人员把工资所得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障税”上缴给政府,用于发放给已退休者、残疾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在职者退休之后便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中享有相应的福利。

  在职人员退休后获得社会保障福利的多少视其工作时间长短、缴纳社保税数额以及退休年龄而定。但提前退休者的福利额,将适当扣减。

  德国发展“补充养老保险”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后两者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

  法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广,既包括一般的养老金,也包括职业康复待遇、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养老金等。法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费,费率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企业养老保险采取“直接支付原则”,即职工在工作期间积攒了多少企业养老保险,退休后他就能得到相应数额的养老金。目前,德国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所支付养老金的比例大约分别为70%、20%和1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欣

相关热词搜索:良药 支柱 老是

上一篇:年轻的深圳也要老了,该怎么办呢?
下一篇:涨知识|冬季寒冷 老人养生要注意这些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