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那些事儿:25日上午,民政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信息中,有很多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与养老相关的内容。学习之前,和大家说说几个事情:
1、放假通知:联盟秘书处将于1月30日起正式放假,2016年2月15日(正月初八)开始上班。放假期间,联盟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养老那些事儿”会继续和大家分享、交流健康养老的话题,全年不休。本周四(1月28日)之后下单购买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的订单,2月15日上班以后才能安排发货,请需要购买的尽快下单,感谢大家的支持。
2、联盟秘书处与合作伙伴将于2016年4月15日在深圳举办“2016智慧养老创新与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初步论坛方案已经拟订,有需要参加演讲的企业/机构,请与我们联系索取,也欢迎大家报名参加此次论坛,我们希望此次论坛不仅仅提供智慧养老产业的交流,更期望能够达成系列合作。2月底,我们计划在北京举办新年首场研讨会,主题将是智慧养老,欢迎大家届时参加。
3、昨天的原创文章“收购亲和源,4天损失34亿,到底咋回事?”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本周第一个工作日,宜华健康微跌,大盘微涨。“您是否看好宜华健康收购亲和源?”微信平台一天的调查结果是:共计有162人参加投票,看好的共计34票,占21%,不看好的70票,占43%,不好说的共计58票,占36%,调查显示多数人并不看好此次收购。小编认为此次收购案中,养老机构怎么样让自己值钱,投资方看重养老企业什么,希望大家都能够从此次收购案中学到些什么。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民政部于2016年1月25日10时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国家专项“十二五”规划落实情况,前瞻“十三五”相关业务发展前景,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与养老相关的一些新的数据,还有一些重要的信息,我们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十二五”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其中养老服务床位数预计达到669.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30.3张,比2010年底增长了70.3%,实现了养老床位千分之三十的规划目标。
“十二五”规划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其中养老服务政策密集推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国务院办公厅和有关部委相继制发养老服务政策文件30余件,为发展养老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仅中央预算内投资就投入108亿元、各级彩票公益金投入285亿元。居家养老服务示范活动和试点工作蓬勃开展,全国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达到278.4万张,是2010年的48倍。以“幸福互助院”、“家院互融”等为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全面推开。
民政部提出民政事业的一些重点指标、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发展指标共16个,包括: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35-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十三五”要重点推动实施4项重大工程。其中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设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光荣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等设施建设。
在答记者问环节,社会福利中心甄炳亮副主任详细说明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的几个原因,这是民政部官员对养老床位空置问题最全面、最详细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十三五的计划中,民政部提出的目标是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40张,我们看到十二五养老床位数增长了70%,十三五增幅较少,可以看出民政部已经开始在落实习主席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升养老床位质量,让养老床位的供给更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养老床位的使用效率,更有效地使用养老资源。
以下是社会福利中心甄炳亮副主任答记者问的原文:
[中新社记者]请问甄主任,刚刚冯司长也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养老床数实现了多少张。[01-25 10:39]
[中新社记者]但是据有些媒体报道,说一部分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和农村敬老院存在床位闲置现象,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民政部门有哪些解决的措施呢?[01-25 10:40]
[甄炳亮]“十二五”期间养老床位数确实发展非常快,从数量角度看,圆满实现了“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达到了669万张,达到了每千名老人30.3张。正如你所说,同时也存在一些床位空置率高的现象,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01-25 10:42]
[甄炳亮]一是,我们部分地区在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时候没有制定总体规划布局,就是说分区、分级、分类的布局没有。所以可能有一些民间资本进入的时候,盲目的投资、做大项目,做了一些床位数非常大的项目,而这些项目本身其实和当地老人的状况,经济状况、需求状况并没有对应起来,所以这些设施会空床率高。[01-25 10:43]
[甄炳亮]二是,我们在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时候,这些社会力量,有的因为城内的区域,老城区已经没有空间了,在一些所谓的空气非常好的地方,但是这些机构又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比如城市的近郊区甚至远郊区建立一些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很可能空置床位数高,因为这些机构子女去看望老人或者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不具备条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01-25 10:44]
[甄炳亮]三是,我们有一些养老设施条件有限,医护力量有限,只能满足于老年人能够自理老人的一些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这些老人真要是失能、失智,半失能的时候,靠这些机构养老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没有医护的条件和医护力量,正常老人一般都会在家里面养老,不会多花几千块钱住这些机构,而真正需要去住的这些失能老人又不具备条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01-25 10:45]
[甄炳亮]比如像农村,我们现在敬老院原来面向的是无保户提供养老服务,现在我们在提倡敬老院面向社会老人,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我觉得,一个是发展有一个过程,二是敬老院本身的条件也非常有限,我们多数的敬老院原来都是在乡镇一级统筹,后来上升到县财政的统筹,实际上县财政现在普遍的条件一般,给敬老院的投入也非常的有限。我觉得这些敬老院,你想让他能够为高龄、失能、失智或者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这种养老兼康复的一些服务,我觉得这个现在条件也不具备,这也是一个原因。[01-25 10:46]
[甄炳亮]还有一个原因,我们现在公布的669万张养老的床位数,实际涵盖了我们相当比例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床位数。我们在统计材料里,社区日间照料,社区留宿的和不留宿的床位数有278.4万张,实际上社区不留宿的床位数晚上是不住人的,但是统计的时候说晚上是空着的,事实上本身就是空着的,这个可能也加重了空床率的比例。[01-25 10:48]
[甄炳亮]我们相当一部分的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是“十二五”期间新发展起来的,因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的政策也多,鼓励倡导的也多,社会氛围也逐步的在形成。我们大概现在民办养老机构有13000多家,非常大的比例是“十二五”期间发展起来的,这些养老机构我觉得从新建、开业到老人入住率比例提高有一个过程,起码我估计得有3—5年的时间,因为还要宣传,老百姓也要看,这方面我觉得也是一个原因。在中国我觉得养老机构或者说养老床位数是不是多了?我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多。但是关键是我们现在的结构对应度差,就是说社会上家庭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床位数,实际我们这些机构或者床位数是缺乏的。比如老人或者子女特别希望老人住在社区的小微型的介入式的养老机构,非常少,我到一些地方看到过,那些在社区里边的养老机构,都是人满为患,都是要排队。因为这些机构,一个是进家庭,老年人心理感受会好,二是子女照料也方便。三是相对来讲收费也便宜,四是真要有什么事,机构来通知子女也方便。但是恰恰是这些社会需要的养老机构,我们现在是最缺的,因为老城区的规划布局已经都结束了。现在有一些民间的社会力量想方设法利用一些已有的房屋或者是废弃的厂房、或者是一些合并以后的学校等等,但是由于原来房屋结构的问题,由于原来房屋规划的问题,这种消防许可、消防合格证拿不到,所以也不允许他办,因为你没有消防合格证就没有养老许可证,没有养老许可证就不能办,这恰恰是最需要的。“十三五”期间,我们非常关注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的发展。[01-25 11:05]
[甄炳亮]二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我们现在想医养融合,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大力提倡的一个建议之一。因为养老机构没有医疗的保障,老年人去就不踏实,特别是又比较偏僻、偏远的机构,没有一定条件的话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务院发的加强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融合发展意见中,也提到了我们“十三五”期间要通过各种办法、各种渠道,使养老机构能够和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百分之百的结合或者是融合。这个如果要是真能够实现的话,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方法。[01-25 11:06]
[甄炳亮]三是,我觉得现在建的养老机构,就是刚才说的,因为规划的缺陷,和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对接,我们下一步将联合卫生、社保,一起加强对社区居家老年人的一些调查,包括身体状况的调查、经济状况的调查,比如说有些老年人的生理状况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我们应该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服务。四是,“十三五”期间我们还会再提高对老年人“三项”补贴政策的覆盖,就是建立经济困难高龄老人的高龄津贴、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我们觉得应该补需方,使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购买能力,再去入住养老机构,有的老年人不是说不需要,但是确实出不起,这方面问题也比较突出。从供给侧角度,就是从我们养老机构的结构比例角度来看,我们其实应该侧重发展社区居家中小型的养老机构,离社区近的养老机构,而不是倡导发展那些养老、养生园区,高大上,动辄上千张甚至几千张床位的机构,那些机构可能建起来的运营成本和想要收回的投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民间资本不知道这个行业的规律,所以大量的建这些,其实可能很难收回来,也在所难免。我们要通过规划的引导,使这样的机构少一些,使那种中小型的机构多一些,从结构上进行调整,这可能也是一方面。对农村的敬老院,刚才也说了,我们是逐步要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能不能和乡村的一些卫生院、医院共同的合作,提高他在医养方面的水平、能力,面向社会老人,这方面也会有效的来解决这个问题。[01-25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