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人大代表:无论哪种养老模式 “医”要跟上
2017-03-06 10:41: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7-03-06 养老那些事儿

 

  尽管工作繁忙,但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王鸣仍坚持抽空去敬老院义诊。“老人对医疗的需求很大,也很迫切。”王鸣认为,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失能老人的数量正逐年增加,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已迫在眉睫。因此,今年他将向大会递交一份关于加快提高医疗卫生与养老结合的社会服务水平的建议。

  当“养老”渐渐成为两会的民生热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已为市场提供丰富的选择。但现实证明,以提供生活照料为主的养老机构及多数中国老年人选择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模式,并不让人满意。缺的不是床位,不是专业护理员,而是与之配套的医疗资源。

  “老人最大的担忧是没有医生看病。”王鸣分析说,公立医疗机构主要职责偏重于日常或重大疾病的诊疗,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咨询和慢性病疗养并不在其重点服务范畴中,这显然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优质医疗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凸显的社会问题,早已引起政府关注。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指出到今年(2017年),国家医养结合政策规范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到2020年,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该意见发布后,全国各省市均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改革和尝试,但进度不快,效果不明显。”这让王鸣愈加感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养老机构不方便就医,专业医疗护理机构又十分紧缺,导致大量失能、慢性病、大病康复等老年病人在大型综合医院长期“压床”。“但囿于医护人员编制,养老机构无法引入专业人才。”王鸣告诉记者,目前养老机构仅能招聘到退休的医务人员。“但个体的医务人员与一家医院所能带来的医疗资源,不在一个重量级。”王鸣坦言,只有让老年人通过养老机构实现检查、看病、入院的便捷服务,才能真正让他们安心。

  为此,他认为,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杭州探索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就是一种实践”。

  此外,他主张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模式,同时加强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和民办机构的协作机制,尝试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王鸣例举若干模式,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并,成立社区医养服务中心;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植入社区内各养老机构,并与大型医院建立医联体。“当然,需要主管部门给予政策扶持,将符合条件的医联体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老龄化人口分布较集中地区,他建议可试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建设,并尽快出台规定,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全民普惠型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丁谨之 郑文 刘晨茵 周莎莎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丛书将于近期上市

中健联盟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打印版:全套12册,近400万字

请直接进“中健联盟微店”下单


相关热词搜索:人大代表 模式

上一篇:政协委员:建立专门的老龄工作机构
下一篇:人大代表:提高养老护理人员薪酬待遇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