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推进中医药发展,解读中医药“五种资源”
2017-06-20 10:13:17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7-06-20 养老那些事儿

 

医养项目合作:优势中西医资源,国内顶级专家,方案专业务实,三年收回投资。目前正在推进北京、大连项目落地,诚邀投资合作,资金1000万以上。欢迎微信/短信联系:13811691944

 

  6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的重大部署,认真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以加快推进社会办中医、大力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信息报送力度等举措为抓手,把中医药系统的“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强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的重大部署,牢牢把握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创造更好更优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优化服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社会办中医,有序推进政府职能转移,推动中医药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激发了市场活力,释放了中医药“五种资源”潜力。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作为,以更有力举措推进中医药系统“放管服”改革。

  以更有力举措推进中医药系统“放管服”改革,一要加快推进社会办中医;二要大力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要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试点,遴选确定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加快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三要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四要加大信息报送力度。

  那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到的五种资源,又是咋回来呢?我们来听听大家们怎么说:

  一、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

  刘延东副总理在与国医大师座谈时提出,“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中医药界人士在热议中纷纷表示,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

  中医药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疾病治疗还是预防保健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认为,刘延东副总理的这一判断,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中医药独具特色优势

  “刘延东副总理提出的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首先体现在简便验廉上。正是简便验廉,才能让中医药贴近群众,扎根基层”,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禤国维认为,中医药在实现医改保基本、强基层目标,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比如在门诊部、社区服务中心,诊所等基层机构,中医药服务可以实现不完全依赖于大型仪器进行检验检查,这种特色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向记者举例。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光荣说,中医药既具有“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的特色,又拥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的优势。

  谈及独特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曾刊文论述道,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独特性在于它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及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

  同时,中医药学与其他医学门类相比,在理论上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其本质特征是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生命的规律和疾病的演变;在实践中注重以人为本、三因制宜、整体调节,体现为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等。

  2、中医药顺应医学发展

  “中医药独具的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论治思维,在预防保健方面更具突出优势,这正是刘延东副总理所提出的中医药是我国独特卫生资源的重要内涵。”国医大师、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晁恩祥表示。

  “中医药在治疗SARS、甲流、疟疾等,都展现了优秀特质。几十年的实践说明,在西医为主导的平台上,中医药表现得更加优秀。”全国政协委员杨金生感叹,中医药充分体现了中国式医疗方法,顺应了医学发展趋势,能够在医改中承担起预防、医疗、养生、康复等职能。

  因为中医药历经数千年实践、传承和发展,早已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中医药作为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其认知方法和治疗理念,与现代社会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趋势一致。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解释道。

  3、中医药助力深化医改

“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中医药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正是刘延东副总理所提出的中医药是我国独特卫生资源的具体体现。”王琦直言。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充分彰显中医药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有利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开辟一条供得起、重预防、可持续的中国式特色医药卫生发展道路,从而促进医改的全面实现。杨金生进一步阐释。

  “深化医改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大卫生领域需要中医药的充分参与,中医药全行业也在全力推动自身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作用。”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介绍,近年来,中医药系统确立的“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六位一体、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全面参与深化医改,已经在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海外发展中形成了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中医药参与医改成绩显著。

  二、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1、经济结构调整主力军

  “我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在聆听了刘延东副总理“五种资源”的重要讲话后,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邱德亮激动地对记者说。

  从大视野的角度,邱德亮读出了刘延东副总理讲话的深意,“刘延东副总理对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的论述,定位十分准确并恰逢其时。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稳增长调结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中医药巨大的经济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对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罗建今年1月就学习过刘延东副总理的“五种资源”论述。他说,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不仅具有战略性意义,更是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为中医药“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上世纪90年代几百万元的财政支持,到如今2亿元的支持,罗建亲历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支持程度与日俱增的变化。他说日前国医大师表彰座谈时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让他感觉到中医药被推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

  而偏居一隅的甘肃省,早已将中医药作为该省“产业先行”的立足点。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坦言,作为一个经济相对并不发达的省份,甘肃在其他产业发展中并没有太多优势,但是如今在最贫困的地区,中医药已经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定西、陇南等贫困地区,中药材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最主要收入来源。甘肃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到360万亩,省内县级、乡级的收入中,与中药材有关的分别占到了50%、90%。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交易量已经占到全国第二。”刘维忠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向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医药产业在转型中担当重要角色。

  数据显示,中医药产业经济价值正在被加速激发出来,目前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告诉记者,在出口方面,与中药材相关的产品出口额去年达到了30亿美金。“从10亿到20亿元,中国用了5年的时间(2006到2011年),但从20亿元到30亿元,中国仅用了2年的时间(2012到2013年),增速明显。”

  2、地方产业蓄势待发

  邱德亮告诉记者:“健康产业将是未来最朝阳的产业,蕴含巨大经济空间,中医药在其中的发展空间将不可想象与替代。在治未病、预防、养老、妇幼保健等领域,中医药都将大有作为。”

  目前该省中医药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部分地区已将中医药产业确立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刘维忠说,该省通过思路创新,拓展中医药产业,正在推出减肥旅游、生态园项目,甘肃敦煌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已投资20  亿元,未来还将举办洋姜节,推出洋姜为主打的减肥茶、减肥面包、减肥粥、减肥方便面等。

  云南省则提出了万亿发展大计。该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表示,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该省提出了“大生物、大能源、大旅游、大制造、大服务”5个万亿元“大产业”规划。到2017年,该省中药工业产值将达800亿元,中药种植产业达200亿元。在健康服务业和养老业中医药产业方面,该省将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一批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

  另一方面,如何从机制体制上入手,更好地激活中医药产业发展,也成为各方思考的重点。刘张林向记者建议,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应该由“审批为主导”向“监管为主导”的管理方式转变。“上市中医药保健品或药品,不一定都是效果好的,没被批准入市的也不一定都不好。出了问题,自有国家对企业依法惩处,上市的条件应该相应打开才能激活中医药发展。”他说:刘维忠则希望,未来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能纳入国家的粮食直补系统,并且在中药材种植、加工方面,设备耗材能纳入农机具补贴。

  国医大师张大宁认为,中医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属性,涉及农业、工业、商业,涉及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他建议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当前应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纳入国家重点规划,同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中医药作为重要内容。

  三、中医药是具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

  中医药界专家、学者、管理部门负责人一致表示,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医学科学,有巨大的原始创新潜力。总结中医药科研领域近年的发展,从本位出发,坚持自身原创性,探索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尤为关键。同时,创新发展也须有切实的落脚点和相应的保障支持,才能实现自身的更大突破。

  1、中医药有原始创新潜力

“刘延东副总理高屋建瓴的定位,既是承认中医药应有的地位,也是对做好中医药科研工作提出的希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表示,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扶持就是要扶持特色,促进就是要促进中医药优势发挥。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认可中医药具有的这五个资源优势前提下,重要的方向性指引。

  中医药是中国历经数千年实践形成的认识事物的独特方式,有悠久的历史根基,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刘延东副总理的表述,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说,“中医中药这座重大的资源宝库,无论是众多的诊疗技术和方法,还是浩瀚的天然药物资源,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开发、探索和整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解释,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人体生命现象、防病治病规律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体系。把握人体动态变化规律,在防病治病过程中扶正祛邪,调整平衡,是中医药自身的独特思维模式。这种对于人体的认识,对人体动态的把握,体现了中医药独特的科学性。正是这种思想,引领了科学、医学的发展方向,并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科技资源。中医药引领着人们养生、防病治病的方向,这也正是现代医学的追求方向。中医药这些原创优势,是我国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

  2、中医药科研须从本位出发

  中医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握自己的方向。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中医药,并不是把中医药和现代医药同化,而是要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体现中医中药自身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原则。陈其广说,“如何在中医药以继承为基础的前提下,谋求创新发展;如何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药,而不是扭曲中医药;怎样在科技方面更好地创新,利用中医药科技创新为国家民族争得一席之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罗建也表示赞同,中医药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路径,不能按照其他的科研思路生搬硬套。“中医药的科研要回归本位,强调自身的原创性,回归本质,而不是盲目地寻找参照物。探索一条适合中医药发展的科研道路,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利用好现代技术,服务于中医自身规律,才能丰富中医理论,提高中医实践能力水平。“中医科研要适应中医自身规律,中医在人身上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要尊重这一规律,例如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行的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就是基于这一点而开展的。”曹洪欣补充。

  3、科研发展须有切实落脚点

“‘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我认为这样的提法很正确,作为中医药科研人员我们很受鼓舞。”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在座谈会现场亲耳聆听过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令他印象深刻,“中医不同于现代生物科学,有自身的文化和理论基础。中医科学是从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发展起来的,它的优势在临床。现在科研过程中,有‘轻临床,重理论’的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同样参加了座谈会的第二届国医大师金世元也建议,应继续加大对中医药科研的支持力度。“我们提出中医药学要系统完整地继承、科学创新地发展,我认为,对于中医药有关临床、基础及中药、针灸等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要予以大力支持、推动,从而实现更大的突破。”

  2012年,云南省“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中药领域近1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对于中医药科研界是很大的鼓舞。

  此后,云南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中医药科研受到更多重视。今年,云南省即将召开全省第三次发展中医药大会,这是继1986年、1996年后,第三次全省范围内的中医药盛会。“云南省将着手建立更多省级重点学科,并建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科研项目,这将成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契机。”该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透露。

  中医药创新发展少不了人才,强化人才培养才能更好传承创新。陈其广介绍,在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报告中,调研组曾提出建议:让中医药文化、科技教育进学校。“从青少年教育入手,将中医药列入各级教育机构的正式教学内容,可以尝试‘从娃娃抓起’,使中医药成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四、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

  近日,刘延东副总理在与国医大师座谈时对于中医药“五种资源”的进一步阐释,受到各界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其中,“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弘扬好这一资源,是繁荣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等相关论述引起了强烈共鸣。

  “在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背景下,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第二届国医大师张大宁参加了此次座谈,他认为,刘延东副总理明确指出中医药是包括优秀的文化资源在内的“五种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要意义。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韩同彪深受感动,备受鼓舞,“这既是对中医药在推动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发展中医药、造福大众、实现中国梦现实意义的清晰解读,同时也是对中医药走向光明未来寄予的厚望。”

  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屡次呼吁,中医药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

  1、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

  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一直认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者,具体的实践者,与儒、释、道的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我一直对我的学生强调,他们一定要学两个‘yi’。一个是中医的‘医’,一个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艺’,通过这两个‘yi’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价值。”

  楼宇烈坦言当前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同病相怜”。他呼吁不要做传统文化的掘墓人,现代化不是斩断传统,而是要在根子上学习,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自信,“有了文化主体意识,才有资格对话,才能真正取长补短。”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令他感到十分振奋,“业内人士要开拓视野,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他建议组织力量深度研究中医药典籍和历代中医名家思想,“挖掘、提炼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内涵,梳理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构建中医药文化治人治国的价值体系。”

  张大宁感到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加大中医药文化弘扬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尤其应该重视中医药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从娃娃抓起,让中医药更加深入人心。”

  “弘扬中医药文化,既是让人们了解和掌握养生保健知识的手段,也是让大众了解、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韩同彪介绍,河北省坚持把中医药文化作为激发中医药事业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重要抓手,已建成保定刘守贞祠、安国药王庙文化景区、石家庄市中医院和内丘扁鹊庙文化园等4  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了百院千场健康大讲堂活动,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使用中医药。

  2、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先行者

  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还指出,将弘扬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走出去”相结合,可以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敏如对此深有感触,她2002  年受“人才输入计划”邀请,赴我国香港从事中医药医、教、研工作。“中医药是国家对外交流合作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应该纳入国家对外交流合作战略”,她认为,应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的窗口作用,加强合作,在医疗、科研、教育等方面探索出成功经验和模式后向世界推广。

  “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是将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从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中读出了高瞻远瞩。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71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中医药文化传播提高了我国的声誉和影响力,以服务贸易形式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不仅有助于以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也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平衡和谐的国际环境。”对此,他满怀信心。

  五、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

  “该讲话中对中医药‘五种资源’地位的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对“五种资源”早已烂熟于心的国医大师张大宁如是说。

  “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明确了中医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刚刚落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重新强调了“生态良好”作为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对于这一重要提法,中医药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刘延东副总理明确指出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符合中医药的内在理念与基本规律,为中医药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良好契机,高屋建瓴,切中要点,影响深远。

  1、符合中医药的内在理念与基本规律

  “把中医药归属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具有科学依据,符合中医药的基本规律。”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如是说。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其广同样表示,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涉及生态领域,而这恰好是体现中医药基本理念的典型领域。

  “中医药强调天人合一,将中医药列为重要的生态资源符合《黄帝内经》中‘生气通天论’阐明的‘天人相应’观点”,深圳市卫生和计生委宣教处处长廖利平提出,“中医药与自然界密切关联,因此合理生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正是保护生态资源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更进一步解释了中医药作为重要生态资源的基本理念依据。他指出,中医非药物疗法如导引、推拿、针灸等方法没有任何对自然的破坏,而中医药物疗法也多来自于自然,中医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都要求符合自然规律。中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用药要求和自然生态相结合,比如中医讲究的道地药材种植。在动物药使用中,中医也不是毁灭性使用,现代中药研究者在不断寻找可能的替代品,如人工牛黄、麝香等,最终目的在于既能保证生态和谐,又能保证中药疗效。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医药从理念到实践遵循着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和谐的原则。

  “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指出了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多年来从事针灸研究的国医大师吕景山从临床经验出发,指出针灸疗法就是一项没有毒副作用的、既传统又现代的“绿色疗法”,它通过刺激人体、调节人体功能,发挥治疗、预防和保健作用,是对生态规律的最好遵循。

  2、为中医药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契机

  “我们太高兴了”,一直从事中医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黄璐琦表示,“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方向,有助于将中医药资源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充分促进中医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保障生态平衡。”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来生产有机绿色中药材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如何发挥中医药生态资源的作用,国医大师金世元有着深刻的见解,他建议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因为中药具有来源广泛、品种繁多、产区分散等特点,需要通过普查并建立监测体系来摸清家底,掌握情况。他同时建议基于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国家应规划好中药材的种养殖。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黄璐琦分析指出,要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中药规范化基地生产生态药材、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区,建立中药资源的保护制度与措施,而这些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他进一步总结,生态文明建设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中药材生产要求优良的环境,水质、大气、土壤,生态文明建设是生产优质中药材的重要保证与前提;另一方面,中药的规范化栽培措施,比如使用安全的农药与生物农药、中药资源的野生抚育、中药资源保护区与资源圃建设等措施又改良了生态环境,加快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如何才能生产出生态产品——有机绿色中药材呢?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介绍,目前云南正大力扶持中药规范化种植,中药种子繁育试点也落户云南。作为国家第四次中药普查的重点区域,云南全省25个县被列为试点普查县。目前阶段普查基本完成,各县将建立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点和预警平台,以便对珍稀濒危、大宗常用、市场需求变化量大的重点中药材品种进行长期监测。

  近年来,甘肃省在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的同时,也力争建立中药资源的保护制度,全省初步打造并形成了一批功能齐全、地域特色明显的集中医康复医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保健旅游目的地。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表示,甘肃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中药的生态资源,种植中药材,发展生态旅游,建立种植生态园,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生态优势,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

专注研究中国健康养老产业。
咨询/合作:
电话/微信:13811691944

 

加入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
同时成为
中国林促会生态养老分会会员

咨询电话/微信:13001134288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丛书7月正式上市

中健联盟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打印版:全套12册,近400万字

请直接进“中健联盟微店”下单


相关热词搜索:中医药 资源

上一篇:进老博会推介,要交上百万的展位费和广告费?吓死宝宝了
下一篇:涨姿势:老人醒早了 静坐半小时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