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九大养老关键词
2014-03-18 10:05:57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 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 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学习、研究文件精神,抓住属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一、问题:农民工未能享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

  【规划】: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解读】:农民工所享受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非常少,他们并没有因为城市的发展,而获得更多的公共服务,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工的权益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大潮中,着手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应的服务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目标:基本养老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规划】:城市生活和谐宜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解读】:在发现农民工不能充分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后,新的规划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具体目标,要稳步推进基本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而且要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市场机遇,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就业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医疗卫生等服务,与此相关的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三、社保: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规划】: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连续参保。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推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衔接合作,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

  【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保是基本的生存保障,之前因各种原因,农民工参保并不积极,建立全国统一的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农民工的生活更有保障,同时有利于促进养老、医疗、健康等服务业的发展。

  四、养老产业:发展养老作为特色产业,为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合

  【规划】: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和林场、农场等,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解读】: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大城市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解决大城市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充分利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发展与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与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的产业中,养老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小城镇比中心城区空气、环境都要好,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同时临近中心城区,方便子女看望,在遇到急需医疗支持的时候,也能很快解决。小城镇发展养老产业,将与大城市实现非常好的功能互补、结合,如果加上旅游和文化,将更具有吸引力。

  五、社区养老: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建设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网络体系。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店、家庭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便捷生活服务圈。

  【规划】: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与医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强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就业服务、社保经办和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实现供给主体和方式多元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财力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解读】: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强调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前布局,可以更好更有效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养老问题,规划强调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强调要在老有所依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这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全国小城镇有二万多个,涉及到的产业发展机会众多。

  六、养老小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养老小镇

  【规划】: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规划】: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城市文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

  【规划】: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科学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

  【解读】:打造特色小城镇,一直是新型城镇化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交通方便、自然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可以打造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养老小镇,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保护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同时又能更好地发展经济,养老产业可以带动医疗、家政等各种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建设。在市场方面,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好,有特色的小镇,将成为老人理想的养老之处。

  七、养老用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规划】: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快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引导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向农业农村。

  【规划】: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试点基础上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严格执行宅基地使用标准,严格禁止一户多宅。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解读】:土地一直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土地的制约化使用,同时为集地土地用于养老产业提供了方便,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为养老服务业提供更低成本的土地,这将有利于解决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土地问题。也有利于建设和发展养老小镇。

  八、养老人才: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输送养老人才

  【规划】: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解读】:养老人才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面临着养老机构严重缺乏专业的养老人才,而院校却招收不到愿意从事养老产业的学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对养老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规划中“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从在农村建立培训体系,或者以农民为主要培养对象,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培训养老人才,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这既可以发展农村的教育,又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合理地布局从农村培训养老人才,将有效地解决养老人才短缺的问题。

  九、生态文明: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损害少、生态效益好的养老产业

  【规划】:完善推动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规划】: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解读】: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社会的发展越快,对生态文明的破坏就越大,规划要求推动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这个高度来进行产业布局,而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养老产业,将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指导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型城镇化进程将产业巨大的战略机遇,如何在大的战略机遇期,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把握发展机遇,需要好好学习文件精神,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找准定位。在巨大的战略机遇前,结合自己的优势,找准发展位置,赢得发展空间,加油!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策•补贴】养老院推行责任险 财政补贴占大头
下一篇:国家成立卫生计生老龄工作领导小组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