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发展医养融合 推动综合养老
2016-05-30 16:09:37   来源:   评论:0 点击:

面对中国社会独有且更为严峻的老龄化特征,养老已不仅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只有尽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政府和家庭各司其职,中国“老有所养”的传统才能延续下去。因此,加快建设“医养融合”模式的养护院已迫在眉睫。

  养老那些事儿:7月9日,2016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点击或回复2016)将在贵阳举行,报名电话/微信:13001134288 13811691944

  面对中国社会独有且更为严峻的老龄化特征,养老已不仅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只有尽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政府和家庭各司其职,中国“老有所养”的传统才能延续下去。因此,加快建设“医养融合”模式的养护院已迫在眉睫。

  ■热点聚焦

  2016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现状令人堪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老龄化过亿的国家,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在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 2.4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35%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国家。也就是说,未来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

  目前国内养老现状

  我国现有养老政策 “9073”的现状如何?深圳九明药业、珠海医养院董事长管小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谈到,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 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增加到两亿多,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将占到全国老人总数的九成,高龄化趋势愈发突出,老年人口的高龄化也逐步凸显。

  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居民住房条件改善以及民众家庭观念逐渐转变,儿女满堂、子孙绕膝的传统生活习俗在中国越来越鲜见,家庭养老的功能也愈发有限。养老工作迫切需要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由政府单一负责养老转型为明确政府保基本、社会扩覆盖、市场做产业的多元主体养老服务体系;变过去单纯发展养老事业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并重发展、互动发展;过去由少数部门抓养老工作转型为市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协调整体推动。

  在传统孝道观念逐渐解体、人口流动加剧,尤其对于“421”甚至“8421”家庭(一个孩子需供养父母、两对祖父母)来说,这些试图说服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承担起赡养老人责任的做法,显然很不现实。

  广东2014年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94万,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13.4%,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187.3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约80万。据有关统计,目前广东各类养老机构收住老人约16万人,广东省现有养老机构2780个,提供床位27.7万张,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养老业的发展排在全国后几位。记者曾经做过深度调研发现,广东省养老床位已达到 “一床难求”的地步,比如深圳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目前只接受具有深圳户籍的老人,即使这样,也只能订到三年以后的床位了。

  “医养融合”发展趋势

  “医护条件好”是老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条件。在调查中发现,70.2%的愿意选择专业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看中的都是“医护条件好”。

  然而,与日益增大的需求相比,医养结合供给明显不足。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寥寥无几。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共约100万,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5万人。“广东毒保姆事件”就表明我国居家养老产业的不规范。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众多,且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比例非常大,但是养老机构对以上庞大老年人群的医疗问题却不能提供解决方法。

  “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够有保障、有尊严地步入老年,并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参与其社会”,这是14年前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立的总目标。面对中国社会独有且更为严峻的老龄化特征,养老已不仅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只有尽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政府和家庭各司其职,中国“老有所养”的传统才能延续下去。因此,加快建设“医养融合”模式的养护院已迫在眉睫。

  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院长李建国向记者介绍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的增多,传统的家庭照料老人的服务成员减少及功能大幅度削弱,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入住老年人的医护需求,医养共建方面在我国现在还没有走到一起,因为互动少,所以探索“医养结合”型养老需要加快探索的步伐。要想做到“医养结合”就要往“医养融合”的创新模式上尝试。目前需要床位比较缺乏,大型医院难以实现治疗、康复与护理的无缝衔接,中小型医疗机构资源闲置等问题凸显,老人对医护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通过“医养结合”,未来将牵动医疗机构包括属于事业单位的医院也加入养老产业中。“医养结合”就成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

  深圳市九明药业有限公司为了筹建医养融合养护中心,专门到台湾、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湖南、海南进行了考察调研,发现各地区都在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北京、山东、江苏走在了前列,正在探素“医养结合”模式,但医疗资源都普遍不足。而海南、广西等地则是以候鸟型的老人为主,建立旅游型养老,而更多的地区发展的是养老地产、居家、社区养老等项目,同时,由于政策的衔接度差,导致“医养结合”发展举步维艰。

  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的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与深圳市九明药业有限公司领导层都意识到,“医养结合”项目是事关百姓福祉的大事,有利于改变目前“有养少医和有养无医、有医缺养和有医无养、医养分离和养医脱节及医养服务碎片化”的现状,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养护服务需求。锐意开创以“替天下儿女尽孝心,为社会家庭解忧愁”为宗旨的创新探索,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 (珠海)医院与深圳市九明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遵义五院九明医养康复中心,在珠海斗门区的老院区建立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医养融合的养护院,床位400多张,创建宗旨是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实行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这将极大地缓解珠海养老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深圳九明药业、珠海医养院董事长管小明说,创新就是担着风险去开拓,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把医院和养老院进行整合,设立试点,融合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以更好地为养老人群提供服务。实施方案要以“医疗+护理”为主线,对入住老人按需要护理的级别分为监护型、陪护型和特户型有针对性地进行照料和健康管理,以IT平台为纽带、为入住老人提供便利、有效的集生活照料、诊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临终关怀于一体的全面服务。二是在乡镇社区等一二级医院及已搬迁的老院区建立医养结合机构,从而既可解决养老院医疗资源极度缺乏,也可解决城市中的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乡镇社区等一二级医院门可罗雀等公共资源浪费现象。三是解决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医养结合康复中心后的分红机制定位问题。四是解决养老场所有养老无医疗的现状。

  如果 “医养结合”机构定位为非营利性,按目前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能分红的政策就会使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等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成为空话;如果“医养结合” 机构定位为营利性,那就会在原本存在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再背上交税的负担。所以应由国家制定相关规定,对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实行管理费加分成的分红机制。

  针对目前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未能有效衔接,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不足,护理床位比例偏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设施功能不完善的状况,第一,要推出以健康管理、慢病调理和运动康复为核心、组合营养膳食、修身养心为一体的个性化疗养度假服务。第二,凭借专业的健康管理能力、充满亲情的个性化服务,为中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康复疗养一体化的养老康复服务。第三,建立集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保健、临终关怀和养老护理员培训为一体的老年养复中心。第四,做到养复中心每层有护士房,基本每处都有医生办公室及每天都有医生查房,每个老人每月都必须在养护院内进行现代化设备的健康体检并同时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对老年病人的个体化动态管理。第五,加强“医养结合”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成立联合的推行医养结合协调专项小组,为推进医养结合提供强力政策和制度保障。第六,解决“医养结合”场所的医保支付问题,建立长期护理医疗保险。第七,民政部对医院内部建立的医养融合康复院应一视同仁。第八,解决老年科专职医生匮乏问题,各级医疗机构对专业护士、护工的培训应大力发展,国家也应给予支持。第九,建立统一的养护院标准,对一些优质的养护中心予以评级挂牌。第十,落实职称评定。十一,沿海城市作为离退休老人首选的宜居城市,希望珠海市申报国家级“医养结合”的试点地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孔娟

 

相关热词搜索:发展医养融合 推动综合养老

上一篇:中国人寿联手华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体系
下一篇:李斌谈推进“健康中国”的六大任务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