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养老服务:“老有所养”后还要“老有所乐”
2016-06-29 10:22: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多位专家均表示,当前养老金融、养老地产、养老用品等行业竞争已经较为激烈,民营企业具有转型便利优势,率先在文化养老领域布局,有望成为养老产业发展新的关注点和增长点。同时,发展文化养老能够帮助民企化解在养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定位不清晰、盈利困难等现实问题。

   2016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 【报名倒记时1天】2016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将于7月9日在贵阳举行!

  习总书记强调建立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成为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发展的核心内容!电话/微信,报名:13001134288 会务服务:13811691944

  6月24日,在北京昌平区的一家养老机构内,年过七旬的退休工程师张威(化名)正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散步,“张总,欢迎视察工地!”迎面走来的护理人员礼貌地说,张威点头示意,精神矍铄。

  事实上,老人张威患有老年认知障碍,他的记忆还停留在自己当总工程师的工作时期。为了控制病情,他所在的养老机构为他虚拟了社会环境,让他在特殊状态下,还能“扮演”社会角色,获得精神慰藉。

  张威受益的“好朋友照护模式”,是一种专门针对老年失智症的护理方案,也是文化养老将人文关怀融入养老服务的具体体现。

  所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在这种养老方式中,老年人不仅能体验细致与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满足精神陪伴和文化娱乐层面的需求,同时,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养老社区环境中获得新的认同感。文化养老不仅对失智老人有益,对普通老人也有积极作用。

  被忽视的人文关怀

  在昌平的一个小区内,记者见到了75岁的王女士,她和老伴儿选择居家养老,虽然儿女都有稳定工作且收入不菲,但她却高兴不起来。

  她告诉记者,“已经跟不上社会节奏了。”和儿女们很难沟通。照顾上高中的孙子和做家务,是她目前生活的全部内容。“到了这个岁数,都是在为下一代、下下代而活。”老人的情绪不高。

  意大利学者在2008年~2013年间,曾对830名日本退休女性进行追踪调查,发现60%的受访者普遍感到空虚、孤独。专家指出,这种负面心理往往会引发老年人的生理疾病,最终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寿命。“老年人很敏感,更希望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对记者说。

  除了精神陪伴的需求,老年人对文化娱乐层面的需求也非常强烈。

  媒体报道称,去年10月,成都一所老年大学报名的第1天,就有接近1.5万人排队,而招生计划为8500人,短短5分钟报名号就被一抢而光。学校领导表示,之所以名额有限,是因为很多老年学员不愿毕业离校。去年11月,北京市人大公布的“社区大众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对文娱体育活动的需求率达73.6%,位列榜首。

  “人文关怀对养老服务的标准化、细致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忧之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曾丽告诉记者,“老人害羞心理极强,以助浴为例,日本的养老服务人员一般都会给老人准备‘遮羞布’,但是国内的养老服务在类似的细节上还很不到位。”曾丽认为,如何在养老院的集体环境下,维持老人多年养成的个性化生活习惯,是体现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

  恢复老人担当社会角色的权利

  2008年,英国政府曾委托新经济基金会对300多名平均年龄80岁的老年人进行专项测试,结果显示,参与了绘画、陶艺、舞蹈、音乐、诗歌、戏剧等课程的老年人显著降低了由孤独感引发的健康问题。他们因为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去医院的次数大大降低,药物使用有所减少,也更加喜欢参与社会活动。

  退休职工刘葆锴,1998年退休后开始自学油画,一画就是10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葫芦烙画”艺术,迅速着迷,如今已完成不少作品。去年,他同老伴儿入住一家养老机构后,迅速融入养老社区,并将自己完成的画作、艺术品全部带到了那里,有的放在大厅展出,有的送给社区作装饰。刘葆锴的老伴儿擅长针线活,入住这家养老机构后也开始给其他老人讲课授艺。

  老两口通过自己的特长在养老社区找到了新的个人角色,由于得到了社区老人的肯定,他们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在刘葆锴创作的《浪淘沙》中,这样描述文化养老:“琴棋书画尽暄妍,笑语欢歌神矍铄,福寿双全。”

  记者从这家养老机构获悉,他们鼓励入住老人作为义工,发挥余热,并利用养老机构的资源为老人提供发挥空间。比如,58岁的李女士擅长舞蹈,就在养老社区担任民族舞、瑜伽授课教师;周北玲女士,退休前是一名三甲医院医生,退休后就被这家养老机构的内设康复医院聘为内科主任;而退休前担任高管的任先生,则被聘为这家养老机构负责文化活动的部门领导。

  刘挺军认为,养老社区想要满足老年人“不服老”的精神需求,最重要的是恢复老人“作为社会角色”的权利,通过兴趣和社交圈子,让他们重新找到自我价值。

  有望成为养老产业新增长点“养老不只是要满足老年人一天‘三个饱’,还要将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相结合,这就需要将物质养老和文化养老结合起来。”国新办原副主任杨正泉本月12日在北京表示。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去年的一项科学研究,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死亡风险较低。但是,北京市人大今年发布的《关于〈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到,城六区1600个老旧小区养老服务场所严重不足,适应性无障碍设施改造尚未开展。

  “老有所养”尚在摸索,“老有所乐”还需时日。

  不过,政策红利之下,文化养老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去年2月,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服务。

  此前,多位专家均表示,当前养老金融、养老地产、养老用品等行业竞争已经较为激烈,民营企业具有转型便利优势,率先在文化养老领域布局,有望成为养老产业发展新的关注点和增长点。同时,发展文化养老能够帮助民企化解在养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定位不清晰、盈利困难等现实问题。

  本文来源:中工网

相关热词搜索:养老 服务 老有所养

上一篇:澳大利亚:华裔老人渴望“中式养老”
下一篇:医养结合高峰论坛:探讨十三五医养结合产业发展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