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现实】社区养老融资难、用地难、门槛高 易沦为纸牌屋
2014-02-26 10:11: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养老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今年以来,一系列养老政策密集出台。

  

  硬:强制配套养老设施等物质保障 软:养老保健和医疗等综合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养老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今年以来,一系列养老政策密集出台。近日,住建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全国老龄办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凡新建商品房小区,必须按人均用地不小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此举能否缓解我国养老设施不足的现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政策落实中的难点主要在哪些方面?本版特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现状:养老成“刚需”产业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去年中国老龄委发布消息称,中国未来20年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接近50%。

  这么庞大的银发人口,加上多年计生政策,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社会养老行业已成为不折不扣的“刚需”。但是,我国能提供的社会养老服务却远远跟不上“跑步前进”的人口老龄化步伐。姜向群教授认为,这一方面跟现在需求增长很快有关,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特别是高龄和需要护理的老人这方面需求很大。另一方面也跟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多有关,过去我们主要是以政府发展公办养老机构为主,大部分是针对“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救助型服务,后来我们才逐渐开放社会养老。公办养老院受资源资金各方面限制,政府负担太重,不可能投入太多。他认为,鼓励更多社会投资进入到养老产业中,是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

  困难:融资难用地难门槛高

  事实上,养老产业是块大蛋糕,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政府投入有限,提供更多的公办养老机构并不现实,但是,近些年来,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速度也并不快。

  姜向群教授分析其中的原因,他认为,一是民办养老机构资金比较缺乏,因为养老是公益事业或准公益事业,盈利能力不如一般商业项目,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二是一些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民办养老机构的进入门槛太高。比如,在卫生条件、专业人员配备、资金规模都很难达到要求,所以,在这方面应降低门槛,简化审批手续,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这也是符合现有的国家政策的。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养老事业的扶助力度,去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对投融资、用地、津贴、税收减免等有扶持。可是,在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仍存在问题,2月19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此坦陈:“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三个比较突出的难题:一是融资难,二是用地难,三是护理人员队伍招聘难,制约了养老服务业发展。”

  土地一直是制约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瓶颈。此次,要求新建小区强制配套养老设施的措施出台,同时,单独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单独供地,并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可以说是对于用地难的一个回应,姜向群教授也认为,此举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但他认为,强制性的规定也要更具体细化,包括一些配套的享用,没有具体落实到养老上,一些社区有没有配套也缺乏人监督。

  目前,许多地方对新建的小区都有硬性配套幼儿园和小学的要求,否则,就无法通过报建。也有专家提出,养老设施的建设在监督上也不妨出台这样的硬规定,以此来保证政策能落到实处。

  方向:

  养老社区成规模才能吸引老人住

  社区养老是适合中国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新开发商品房必须配建养老设施的方向是好的,但事实上,许多新开发的小区业主大多数为年轻人,并非每一个小区都会有很多老人居住。如果每个小区都强制建立方便老人生活和居住的硬件环境,比如小区坡道改造、无障碍设施和便于急救的通道等,也有人提出会不会造成浪费。建集中居住的养老小区的概念也一直都在讨论中。

  对此,姜向群教授认为,中国这两年也在尝试养老社区建设,比如北京的太阳城,还有一些地方的郊区也在开发相关项目。但是,一是规模不够,二是很多地方没有完全按照规划来做,最终搞成了房地产项目。只建了老年房产,养老和医疗的服务却跟不上,无法成为适合养老的社区。他认为,养老社区要成规模做得好,才会吸引老人入住。

  别让小区养老

  沦为“纸牌屋”

  以政策善意论,“新建商品房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之规定堪称用心良苦,让房地产开发商这个“土豪”也出点“血”,尽尽孝。一项公共政策,只听“广告”是不够的,关键要看“疗效”。细究起来,此规定满途荆棘,前程堪忧。且不说这是不是政府养老责任外卸的表现,也不说房地产开发商有没有养老的义务,即使房地产开发商老老实实地按规定在小区建起养老服务设施硬件,谁来善后?真正有品质、有保障的养老必须做到物质保障、照料保障、医护保障和精神保障“四位一体”,远比建几套空房子复杂得多。若有硬件没软件,小区养老最终只能沦为“麻将室”、“纸牌屋”。

  国际通行的养老模式有三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是其余两者优势有机结合、更贴近中国社会现实的一种模式——既集中管理,又离孩子住所不远,方便晚辈照顾老人,较好地避免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一些弊端,应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心无旁骛地推行,不为旁门左道所惑。具体操作过程当然可以灵活一些,比如结合小区养老,大型小区提供硬件设施,其他小区开发商购买服务,全社区的居民共享设施,后期的服务投入则由公共财政提供。

  广州日报

  ---------------------------------------


相关热词搜索:现实 社区 养老

上一篇:【评论】中国式养老不能再走寻常路
下一篇:【研究报告】中国养老不及格?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