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激辩养老改革】延迟领取养老金 退休先喝西北风?
2014-02-10 15:16:20   来源:   评论:0 点击:

羊城晚报:延迟领取养老金 退休先喝西北风?

  羊城晚报:延迟领取养老金 退休先喝西北风?

  “到2035年,中国就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意味着每两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人,各个国家在进入这个时点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所以,我们才从现在开始提出延迟领取养老金。”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起草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前天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实际上我们谈的延迟领取养老金,并非延迟退休。 (8月21日人民网)

  解读:何为“延迟领养老金”

  根据此前公布,清华大学方案认为,根据精算原理,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而2030年前后中国人均寿命或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相应提高到65岁。这就是专家说的“延迟领取养老金”。(据人民网)

  制度:2030年65岁领养老金

  清华方案提出,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第二,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据人民网)

  质疑:政府怎能随意违约

  任志强:退休不给退休金?

  紫香芳蓝:玩文字游戏呢?

  Wyq1491:政府怎么可随意违约?

  鱼鱼大象:意思是退休后先喝几年西北风?

  人民领袖:延领退休金是“劫贫济富”,如果真想解决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不从老百姓最不满的“双轨制”入手?

  愤怒:为何还给毒瘤供血

  elic_x:这是我活了35年听到过最耸人听闻的事了!

  新浪天津网友:这比延迟退休还要命——不让你干活还没钱拿!

  安徽淮北初恋:明年我就不再交养老保险了,我怕我没有机会领取。

  彩云菲2011:社保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双轨制”,毒瘤不除却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给毒瘤供血。

  道是寻常:到日子就让你退休,不过先不给养老金,这样既不影响就业,又不用付养老金,这招真毒啊!

  调侃:好好修炼“饿功”吧

  大白哥:我一直坚信,专家的话得反着听。

  cssu2000:中国的专家教授都快成贬义词了!

  wangyanzhu63:回去好好修炼“饿功”吧,退休后有用。

  素食为美:突然开始羡慕嫉妒没钱买社保、医保的人了。

  天篷政委:先从清华开始搞试点,可考虑试点10年,后再分析决定是否全面铺开。

  悲观:能活到领养老金吗

  常保平常心:现在食品、空气、水这么差,各种疾病特别是癌症、恶性肿瘤那么多,真不知道能否活到领养老金。

  读你:辛苦一辈子,退休不发养老钱,到时能动弹谋生还好,不能动弹可害苦子女了。碰到孝顺的命好,不孝的真验证小沈阳那句“人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人死了钱没捞着花”。

  岭南洋仔:看来养老金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最终选择以损害公众利益为代价!

  建议: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zjpswv:真正实用可行的办法是:1.保持退休的法定年龄不变;2.取消养老金双轨制;3.养老金按工龄计发;4.国家支持退休后个人参与企业工作,其所获收入免征调节税;5.2018年后逐步取消退休年龄限制。(专题整理 小正)

  点评 养老金制度改革不应单方面进行

  某种意义上,要求公民“先退休几年”再领养老金,就是耍流氓。“先退休”的这几年,既无工资又无养老金,你让人家怎么生活?如果养老金根本不能给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缴纳养老金的意义何在?要解决延迟退休的问题,光耍嘴皮子偷换概念是没有用的,绕不开的一个最大问题是:要求公民做到的,为何政策制定者们不能自己首先做到?正如某网友说的:我们要求并不高,公务员们交多少,我们也交多少;公务员们拿多少,我们也拿多少;公务员们65岁拿,我们也65岁拿。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单方面要求公民延迟领养老金,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说不过去。对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清华方案却未予采纳,因为他们认为“涉及多数人的重大社会政策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绝不可能短平快”。这个说辞根本站不住脚:是养老金并轨涉及的人多,还是延迟领养老金涉及的人多?到底哪个是“涉及多数人的重大社会政策”,哪个“绝不可能短平快”?向普通公众卖矛,向既得利益者卖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养老金改革必须站在一个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的应该是不留特权的系统性改革,而不只是单单针对普通公众延迟退休或者说延迟领养老金,否则,迟领退休金的如期退休就是耍流氓。(舒圣祥)

  东方早报:给“清华养老方案”算算账

  近日媒体披露,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初现端倪。在已见诸报端的政策设计中,内容较为具体的,是由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拟定的方案。该方案建议从2015年起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

  对上述方案中“国民基础养老金+个人储蓄养老金”的“二元制”设计,我基本表示赞同。但仔细研读后,感觉到该方案在进行精算时,有一些影响因素可能未涉及,方案中提出的养老金支出规模可能还有调整空间。

  理论上说,社会保障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如果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其他子系统都会受到影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都是向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现金收入的社会保障制度,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了“全覆盖”的普遍享有模式,以往依靠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维持生活的社会救助对象进入老年阶段时,也就都有了养老金。一般来说,因社会保险的标准(保障基本生活水准)总会高于社会救助的标准(保障最低生活水准),因此上述社会救助对象应不再享受低保或五保待遇。从经费支出角度看,社会救助需要的资金将明显减少,会被“节省”下来。

  于是,我们不妨也来算一算账:

  其一,当一项“打破身份界限、全覆盖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普遍建立时,因为这一制度将向“全体年满60岁(或65岁)的中国城乡居民(含职工)支付国民基础养老金”,所以,用于保障有需要的老年人最低生活的社会救助制度的支出规模应该也会发生变化。

  按民政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城市低保对象中,老年人约占30%。根据“清华方案”的口径,也以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说事,当年城市低保支出为525亿元,如果假设用于老年低保对象的资金也为30%的话,应为157亿元;但事实上,这笔资金可能更多,假设是40%,即为210亿元。农村老年低保对象数量没有找到具体的统计数字,假设是30%,当年农村低保支出为445亿元,则用于农村老年低保对象的资金为134亿元;若假设40%,则为178亿元。

  另外,还有农村五保支出,2010年是98亿元。若按“清华方案”提出的“国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因养老金标准基本上高于或等于当地的低保标准和五保标准,所以以上三笔财政支出大体上会节省下来,规模当在389~486亿元。占“清华方案”中提出的“60岁开始支付养老金”资金规模6107.5亿元的6.4%~8.0%。

  其二,如果将领取养老金年龄提高到65岁,估计在60-65岁之间的失业者会大增。按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60-65岁人口约为5867万人,如果其中20%需要社会救助,就是1173万人。假设其中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各占一半人数,即均为587万人。按2010年的低保标准,城市为251元/月,即3012元/年;农村为117元/月,即1404元/年。以此计算,估计城市低保就要多支出177亿元,农村低保要多支出82亿元,共计259亿元。

  我们还应注意到,低保标准近年来提升得很快。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2011年为288元,2012年为330元;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2011年为143元,2012年为172元。提升幅度在15%~20%。从总的资金规模看,各级财政支出的城市低保资金,2010年为525亿元,2011年为660亿元,2012年为674亿元;各级财政支出的农村低保资金,2010年为445亿元,2011年为668亿元,2012年为718亿元;各级财政支出的农村五保供养资金,2010年为98亿元,2011年为122亿元,2012年为145亿元。其中,2011年的支出增长幅度较大,在20%以上,其中农村低保则增长了50%。

  以上数据说明,因为低保标准提高和低保资金规模扩大,无论从因“全覆盖”而节约的社会救助经费看,还是从救助60-65岁失业者需增加的社会救助经费看,“国民基础养老金”资金的支出规模都还有更大的调整空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

  第一财经日报:养老金改革“清华方案”修订:

  [ 一些人担心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必然导致推迟退休,进而影响就业,短期内确实有影响。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岗位不像教室里固定的50张椅子,老年人不起来,青年人没地儿坐。就业岗位取决于需求总量和产业结构 ]

  自8月12日“清华版”养老金改革方案公之于众以来,该方案的主要设计者、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一方面忙于向公众澄清方案中所提出的“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和“推迟退休年龄”并不是一个概念,另一方面也在认真收集各方对方案的反馈意见。

  昨日,杨燕绥和她的团队完成了对方案新一稿的修改,在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方面增加了对困难群体的托底政策,提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可以在65岁之前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

  在杨燕绥看来,逐渐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趋势。虽然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对于就业会有短期的影响,但不能因噎废食。

  赡养比恶化倒逼养老金延领

  第一财经日报:清华方案在本报刊登之后引起了广泛讨论,尤其“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更是备受争议,你是基于什么考虑提出的这一政策建议?

  杨燕绥:我们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思考包括三大战略和八个问题,养老金领取年龄成为最热议的问题,因为它对养老金测算和参保人利益而言均为双刃剑。

  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国民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平均寿命约为15年,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中国目前平均寿命约为74.6岁,约在2030年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5岁。按照现行退休制度,我国城乡居民和男性职工均在60岁开始领取养老补贴和养老金,女性职工5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

  先行老龄化的国家均在65~67岁领取政府养老金。美国目前平均寿命正在接近80岁,领取国家老遗残保障金的年龄为65岁,1954年以后出生的人为67岁。

  中国在2000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约10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1个老人,但这并非实际赡养比例。应当从劳动人口中减去在校生、失业人口、低收入人口和64岁以前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来看实际赡养比例。

  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3.2个缴费人赡养1个领取者,2013~2016年会出现女职工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高峰,赡养比将降为2:1。

  所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越早,劳动人口(含企业)的养老金税费率越高,这是一个怪圈。

  日报:养老金本质上还是代际赡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越早越多,在职一代的负担也就越重,最后归根到底还是要劳动人口来为此埋单。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你认为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是不是一种必然选择?政府还可以为老龄化做哪些准备?

  杨燕绥:中国约在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4%,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1个老人;在2035年开始进入超级老龄社会,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约2个劳动人口赡养1个老人。

  国家应当在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之前做好准备,包括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老龄社会文化。由于多种历史原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是最快的,留给中国人的时间表是很有限的,逐渐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必然趋势。

  中国在党的十七大之前执行“广覆盖、保基本”的养老金政策,忽略了城乡居民的养老需求,2009年以来对城乡居民支付了很低的养老补贴,并鼓励他们从16岁开始储蓄养老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覆盖、保基本”的养老金政策目标,这是一个进步。为此,国家需要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全体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问题,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相结合的制度。

  国民基础养老金政策应当规定最低缴纳税费年限和领取时间,达到最低缴纳税费年限的人可以停止工作,自行退休;困难群体可以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增加缴费年限的人应当领取更多的养老金。但是,机关公务员应当执行统一规定。

  养老金延领需有社会政策托底

  日报:你在这里特别提到了分类对待的原则,这是对之前公布的“清华版”养老改革方案的修订吗?

  杨燕绥:是的,我们根据多方反馈的意见做出了修改,提出在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的过程中,国家应当有社会政策托底。

  例如,美国在1981年推出的401(K)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保障职工家庭生活和拉动老龄人口消费的多功能的“补丁政策”。

  401(K)指的是国内税法第401条K款,规定雇主和雇员在税前列支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在59.5~70.5岁之间以年金的方式用尽这个账户的资金,否则政府将征收很高的税,超过50%的公司职员参加了这个计划。

  下一步中国养老金改革也需要制定类似的政策,有两个困难群体需要有托底的社会政策。

  一个群体是50岁女性企业职工,在未来17年里推迟15年领取养老金确实有困难,应当根据国务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对50~60岁就业困难的女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引导她们居家就近参与养老服务业,保障她们获得相当当地1.5~2.0个人生活费的最低工资,养老服务业也能承受得起。再有困难的人,可以通过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的方式解决。

  另一个群体是艰苦岗位职工,应当根据岗位艰苦程度分别界定提前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严禁造假。

  推迟退休短期影响就业

  日报:政府和民众在推迟退休上主要的疑虑还是就业。很多实证研究也显示,延迟退休对于新增劳动力有负面影响。你怎么看待这两者的关系?

  杨燕绥:一些人担心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必然导致推迟退休,进而影响就业,短期内确实有影响。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岗位不像教室里固定的50张椅子,老年人不起来,青年人没地儿坐。就业岗位取决于需求总量和产业结构。

  促进大学生就业在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方便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老职工一般不会占那些IT、金融、医疗、物流业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促进中老年特别是女性群体就业在于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岗和管理岗不到30%,70%以上的人工需要是对70岁以上老人提供贴身护理服务。在老龄社会,50~60岁的人去照顾70~80岁的人,被称为“时间银行”,这是老龄社会文化的特点之一。

  政府要做的应该是,一边逐渐提高养老金的领取年龄,一边分类促进就业,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在前进中才能挺立。

  作者:郭晋晖

  ---------------------------------------


相关热词搜索:激辩 养老 改革

上一篇:【他山之石】明天,我们如何养老。看欧美各国如何养老。
下一篇:养老服务招手社会资本唱大戏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