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激辩养老改革评清华版养老金方案:教授您活在真空里?
2014-02-10 15:04:15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今天我们通过北京晚报等三家媒体的文章,来继续【激辩养老改革】的话题。

  今天我们通过北京晚报等三家媒体的文章,来继续【激辩养老改革】的话题:

  1、北京晚报:评清华版养老金方案:教授,您活在真空里?

  2、滨海时报:延迟领养老金为何遭反对?

  3、中国产经新闻报:从清华版《养老改革方案》说开去

  1、北京晚报:评清华版养老金方案:教授,您活在真空里?

  有关养老金的问题,上周一直很热闹。清华版方案的主要设计者杨燕绥教授接受各媒体采访,对这个备受瞩目的方案做了一些解读。按理说,解读解读,应该是越读越能获得一些解释,越能明白。但读过了整个周末,对清华版方案强调的延迟领取养老金,确实越来越困惑。这倒不是说记者的采写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个方案本身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

  杨教授在接受专访时强调,“清华方案”提出,从2015年开始一点点往后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到2030年延迟至65岁领取养老金,但这并非延迟退休。

  杨解释说,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和退休年龄不是一回事,而是两个概念。杨教授举例说,美国人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8.9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65岁。但是在领取养老金之前,你可以自己安排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杨燕绥认为,借鉴国外的政策,中国过去一刀切退休的时代该结束了,应该朝着柔性退休这个方向逐渐发展。“今后我国要引导人们多工作。”

  如果把上述这段文字翻成大白话,大概意思就是说,您愿意50岁退休没问题,但50岁退了可没人给您养老金,当然您的原单位也不给您开工资了。您要是问,到65岁之前,这15年没工资没养老金我怎么办啊?回答是,继续找工作打工呗您呐。您要是觉得很郁闷,专家还告诉你,美国就是这么办的。

  专家肯定去过美国,就算没去过也研究过美国的资料。所以专家光说美国老人退休了还发挥余热找工作,不说美国老人年轻的时候都能挣多少钱,能享受什么社会保障,买的房子也没有70年大限,超市里的东西好多便宜得让人生气。专家也假装没看见当下,就在中国,年轻人找工作有多么费劲。虽然规定不许歧视,但“只限35岁以下”、“男性”等苛刻条件随处可见。年富力强的人尚且为就业发愁,五六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也要试图从中分一杯羹,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专家也不是没想到这一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专家提出有两个困难群体需要有托底的社会政策。一个群体是50岁女性企业职工,引导她们居家就近参与养老服务业。再有困难的人,可以通过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提前领取部分养老金的方式解决。另一个群体是艰苦岗位职工,应当根据岗位艰苦程度分别界定提前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严禁造假。

  寒心哪。理论上2030年退休的这拨儿人,现在基本上都是正当干之年,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着最大的生产价值、体现着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们刚工作的时候,有说好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工资,他们也按照当初的契约进行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忽然,走到一半,说好的都不算了。原本只是为延迟退休有些悲愤,现在告诉你不延迟了,但既不给你工资也不给你养老金,而是把一个已经为社会贡献了几十年的、有可能一身病的你又推向了更严酷的就业市场。难怪有网友直接评论说,干脆给我烧冥币算了。更何况,如何认定困难群体?谁来组织就业服务?怎么岗位艰苦程度怎么界定?至于“严禁造假”——教授,您是生活在真空里吗?

  早几年前,清华大学的蔡继明教授领导着搞了一个假日改革小组,把全国人民的假期给整得七零八落,传说中的“带薪休假”落实成什么样,全国人民清楚,蔡教授自己想必也不糊涂。如今又要改养老金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可不慎。

  来源:北京晚报/张丽

  2、滨海时报:延迟领养老金为何遭反对?

  延迟领取养老金”,真实目的是弥补养老金缺口

  该方案的主要设计者、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对于“延退”,美国有精算模型,民众知道养老金哪一年就维持不下去了,延退大家都能接受。中国没有精算模型,政府说不清,老百姓看不明白,当然要反对。她指出,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3.2个缴费人赡养1个领取者,2013~2016年会出现女职工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高峰,赡养比将降为2∶1。所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越早,劳动人口(含企业)的养老金税费率越高,这是一个怪圈。

  不可否认,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好处显而易见,特别是,弥补养老金缺口。

  “延迟领取养老金”缺乏可操作性,比“延迟退休”更不可行

  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国民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平均寿命约为15年,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中国目前平均寿命约为74.6岁,约在2030年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5岁。按照清华大学的建议,延长领取退休金年龄,意味着一个人按照正常年龄退休后,有一段时间将拿不到养老金。因此,有争论认为这种说法从根本上是在偷换概念,“延迟领取养老金”就是“延迟退休”的另一种说法。

  但是退休(按现在60岁计算)和领取养老金中间的过渡时间,这段时间的生活该如何保障?理论上劳动者可以选择继续工作或者靠积蓄和企业年金等办法解决,但在我国还缺乏可操作性。因为企业年金制度和商业养老保险还没有成熟到足以承担大批劳动者退休生活的地步,全靠积蓄则根本不会进入主流人群的考虑范围。而且,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和开始领取养老金的这一段“时间差”当中,一个人的“身份待遇”该如何界定,也是令人担心的情况。因此,若大批劳动者为了生活保障和社会角色,还是不得不工作到65岁,那么就跟延迟退休没有区别。

  将延迟领取养老金和延迟退休分离,固然是现代养老制度的一种创新,但这是一个政府主导的社保退后、社会主导的养老计划前进的同步过程。在我国的社会养老还没有形成趋势,绝大部分劳动者还是依靠社保领取养老金的背景下,社保养老单方面的退后势必遭遇巨大阻力和引起社会不安,难以成为政策选项。

  延迟领取养老金,对就业的影响可能超出经济社会范围

  杨燕绥认为,一些人担心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必然导致推迟退休,进而影响就业,短期内确实有影响。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岗位不像教室里固定的50张椅子,老年人不起来,青年人没地儿坐。就业岗位取决于需求总量和产业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在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方便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老职工一般不会占那些IT、金融、医疗、物流业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杨燕绥建议,政府要做的应该是,一边逐渐提高养老金的领取年龄,一边分类促进就业,如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在前进中才能挺立。

  《清华方案:中国养老金顶层设计》公布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撰文表示反对延迟退休,“最基本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人,无论男女,70%都不可能工作到65岁。一般而言,女的到40岁,男的到50岁,就会进入就业困难期;二是今后对于中国,压力最大的是就业问题,如果大龄劳动力不退出劳动力市场,青年人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唐钧指出,如果青年人就业不会因为延迟退休者而受到影响,劳动力市场又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容纳他们,或者社会上能够有足够的创业机会,延迟退休可以推行,但是,如果大龄劳动力因为就业、收入的不稳定同时还要缴纳养老保险费而心生怨恨,青年劳动力则因为就业机会缺乏同时体面的工作更难觅而满腹愤懑,从而超出经济社会的范畴,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乃至动荡,那么,就应免谈延迟退休年龄。

  解决养老金缺口:靠“延迟领取”不如注入“改革红利”

  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认为,从长期看,延迟退休尚有理解之处,这是源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但短期内,中国正处于转型进程中,通过制度变化解决缺口,效果更直接。这也是“改革红利”的具体化。

  第一,调整生育政策。以抚养比为目标,逐步放开生育政策。这是一个治本的方法。长时期严格的生育政策,是提高人口抚养的原因。当前各方对调整生育政策有巨大社会需求,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方案,有序、分步地调整生育政策。

  第二,调整国有资本配置。我国当前巨额的国有资产并没有发挥在社会福利上的作用。作为全民所有的国有资本,每年上万亿的增值收益,不能由少数人和既得利益者分享,而应当用于补充养老保险缺口。每年把国有资产净收益的20%注入社会保障体系,既可以弥补现有缺口,又可以建立可扶持的支持机制。

  不管是直接还是变相的延迟退休,都不如弹性退休更可行

  针对专家提出弹性退休的建议,人社部发言人尹成基在回应时表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这对中国是个借鉴和参考。

  社科院社会保障实验室特约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孙永勇在刚刚完成的《不同社会阶层的退休年龄选择与相关政策调整研究》中,根据在退休年龄选择上较为显著的差异,将相关群体大致划分为权力阶层、技术阶层和一般阶层,并针对每个阶层设计相应的法定退休年龄。总的原则是权力阶层及时交出权力,鼓励技术阶层推迟退休,艰辛工作提前退休。

  8月12日,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率先在媒体上公开了其关于养老金顶层设计的方案,其中,第五部分中关于“从2015年开始逐步延迟领取养老金,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论述引起社会激烈争论。

  “清华版本”提出,在目前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统账结合”制度基础上,将养老金变为“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的二元结构。他们建议,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即公众关注的养老金并轨;也建议延长领取退休金年龄。而正是后者引发了强烈反对。

  3、中国产经新闻报:从清华版《养老改革方案》说开去

  自传出养老社保基金存在巨大缺口之日起,就有了推迟退休年龄的种种议论。至清华大学杨燕绥接受记者专访,清华版养老改革方案算是正式出台。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养老问题随之而来。养老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以往我们似乎没有把它当做经济问题来看待,相关机构也好象从未为养老问题而出台过什么文件,直到交纳养老金的人和享受养老金的人比例失调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养老金这池子,往里灌水的人供不上从这池子舀水的人了,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养老是一个很专业的经济问题。这次由杨燕绥领衔的清华团队设计方案,也表明决策机构已经意识到对养老问题要留点神了,养老金缺口不及时想办法补上,以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养老作为经济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若转化为社会问题时,再从经济手段入手解决,难度就会加倍。所以,作为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的杨燕绥,在此时接受专访并推出方案,从时间结点上还是合适的。

  关于清华版《养老改革方案》,这几天公众热议的是杨燕绥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延迟领取养老金并非延迟退休”。笔者从这句话的字面上没有看懂,再看报道的内容也没有看懂,细看了几遍觉得还是似懂非懂。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不懂可以暂时搁置,慢慢会有人把这句话解释清楚,或者会有人出来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通过此事,笔者想要表达的是,涉及全体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大事,其改革方案由谁主导,由谁设计,是让关在书斋的学者凭想当然设计方案,还是从生活的最直接参与者中汲取营养?从养老改革方案,我们想到了当年的假日制度改革方案。

  现行的假日制度,是在2007年底推出的,也是由清华大学教授设计。现行假日制度的最大诟病,是把五一黄金周取消,理由是黄金周出行给交通和住宿造成巨大压力,其解决方案是实行年假制,用年假制分解压力。这个制度至今仍然不断被人评论,而且给想利用劳动节调整身心的劳动者带来极大不便。统观现行中国节假日安排,从春节到国庆,中间就没有一个比较长的假期,所增加的清明、端午、中秋,也并未受到多大欢迎,而且主观上让节假日承载太多的文化内涵,也很难做到。由此可见,由学者们教授们设计事关公众事务的方案,免不了有脱离实际的弊病。

  无论养老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其改革方案最实际可操作的办法,都源自最广大的劳动者。中国梦是中国13亿人共同的梦,把养老问题解决好,对于中国梦的完美实现,大有帮助。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相关热词搜索:激辩 养老 改革

上一篇:王振耀:养老服务业需要全面开放
下一篇:【他山之石】明天,我们如何养老。看欧美各国如何养老。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