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新加坡应对人口老龄化之道
2024-01-31 10:01:0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新加坡应对人口老龄化之道
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一个全球问题,新加坡也不例外。按照联合国划分标准,新加坡已进入老龄社会,再有不到3年的时间,将进入超老龄社会,即21%的人口年龄超过65岁。

新加坡正从保持活跃劳动队伍、退休保障、住房、原地养老等多方面,应对超老龄社会的到来,让新加坡人不论年龄多大都能过上有意义和快乐的生活。

保持活跃劳动队伍,提高退休和再就业年龄

在新加坡,正在工作的年长者随处可见,如小贩中心打扫卫生的工人、接孩子上学的校车助理、旅游景点的导游、出租车司机等。

新加坡努力保持活跃劳动队伍,例如通过逐步提高退休和再就业年龄,以及重新设计工作和培训技能,支持年长员工继续工作。

新加坡从2022年7月1日起,将退休年龄从62岁延长至63岁,重新雇佣年龄上限从67岁延长至68岁;到2030年,退休年龄逐步延长至65岁,重新雇佣年龄上限逐步延长至70岁。

新加坡的退休与重新雇佣政策规定,当员工到了退休年龄,雇主如果无法提供重新雇佣选择,就必须支付雇佣援助金。配合法定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上限在2022年7月1日各调高一岁,雇佣援助金的最低和最高金额分别上调到6250新元和14750新元。

新加坡人力部表示会继续与多方合作,检视新加坡的退休和重新雇佣政策,确保想继续工作的年长员工可以被雇用。

增加储蓄和补助

新加坡养老资金来源是以个人为主,政府给予补助。为进入超老龄社会做准备,新加坡人力部一直研究如何帮助新加坡人有足够的存款退休。为此,政府已推出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入息”一般指收入)和就业入息补助计划,帮助长寿和低收入的新加坡公民应对养老。

中央公积金(简称“公积金”)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公积金帮助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预留资金,为退休打下坚实基础。公积金下设普通账户、保健储蓄账户和特别账户。新加坡公积金局将为符合条件的55岁新加坡人创建一个退休账户,以支持退休后的持续收入。

公积金局在2013年开始推行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时,规定1958年及之后出生的人,只要退休存款达到一定数额就会自动加入,而且在55岁时就要选择计划,到60多岁才能领到入息。最初的计划有12种,后来简化成三种。

2022年满55岁的公积金活跃会员中,每10人就有约7人已存足基本存款。在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下,这些会员年满65岁时,每个月领取至少约850新元的入息。

随着新加坡人越来越长寿,新加坡政府还在进一步协助较低收入者增加养老储蓄。在协助50岁至64岁的壮龄人士方面,政府也推出共同前进配套举措,通过公积金花红满足他们的退休需求,这项配套的细节将在2024年公布。

除了推出面向五六十岁人士的共同前进配套举措,新加坡政府也准备提升现有计划,包括就业入息补助计划、乐龄(一般指60岁以上)补贴计划,以及退休账户配对填补计划等,为较低收入者提供更多退休保障。

以房养老

新加坡以房养老形式多样。新加坡的屋契回购计划让65岁以上的年长者可以根据年龄,选择把部分组屋屋契卖回给新加坡建屋局。这样一来,屋主便可继续住在组屋,同时获得额外的收入养老。该计划涵盖所有组屋类型、家庭月入低于1.4万新元的年长屋主。

乐龄安居花红计划鼓励家庭以大屋换小屋的方式,将现有较大房型的组屋卖出,转购三房或更小房型的组屋。如果他们将售屋所得的最多6万新元存入公积金退休户头,并加入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他们就可获得高达3万新元的乐龄安居花红。该计划适用于55岁及以上、家庭月入低于1.4万新元的屋主。

公积金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有更多年长公积金会员通过屋契回购和乐龄安居花红计划将组屋套现,会员从2020年的2540人、2021年的2790人增至2022年的2860人,共计获得2.02亿新元的现金花红及卖出屋契的现金所得,另外还有2.27亿新元进入他们的公积金退休账户,两者总计4.29亿新元。

原地养老、改善社区养老环境

到2025年,新加坡预计每10名年长者中,就有8人可到住家附近的活跃乐龄中心参加活动。

新加坡政府在2023年10月发布的“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中透露,将通过乐龄新加坡计划,扩大活跃乐龄中心网络并提升服务。

报告指出,新加坡政府已逐步扩大护老设施,设立了更多疗养院和乐龄护理中心,并且增加了居家护理服务。

新加坡已开始试行“安行街道”,未来会扩大至全新加坡的市镇。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2023年3月宣布,准备在2025年底前,在部分地区推出更宽敞的走道,以及延长交通灯绿灯亮灯时间等措施,让年长者和居民出行更安全。

来源:新华社新加坡,记者刘春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黎贡勐赫小镇:新康养 新模式 新价值,中国度假式居家康
下一篇:养老服务业拿什么留住专业人才?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