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社区居家养老 何以叫好不叫座
2014-10-09 09:41: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今年10月2日(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人们敬老爱老的同时,绕不开的是养老话题。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各类养老模式中,社区居家养老被视为最符合养老传统,最契合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今年10月2日(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人们敬老爱老的同时,绕不开的是养老话题。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各类养老模式中,社区居家养老被视为最符合养老传统,最契合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近6年来,淮安社区居家养老走过了探索、推广阶段,正在接近全面覆盖的目标。在社会对社区居家养老普遍叫好之时,社区居家养老是否真的叫好又叫座呢?

  爱到社区打球的老人

  每天上午,到清河区长西街道河堤路社区打球的老人似乎算好了时间,他们掐着8:30这个点抵达,社区大门一开,便与社区工作者一道进入社区。

  8:40不到,老人们已经来到了居委会居民服务大厅对面的活动室里。不一会,里面传出乒乓球声……

  “老人都很自觉,他们来玩对社区没啥影响。”河堤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凤玲说,自2008年以来,社区就专门腾出一间活动室给老人们活动,上午打乒乓球,下午排练舞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间约50平米的活动室,俨然就是社区老人们的乐园。

  记者推开门,两位正在打球的老人停了下来,很客气地和记者打起招呼。两位老人一位家住河堤路社区,而另一位则住在西安路,年轻时是同事,都有打乒乓球的爱好。家住西安路的老人说:“我们家那边没地方打,要不然我也不会跑这么远!”

  聊及社区养老服务,他们认为起码有个阵地,提供一些器材,然后让老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开展。“我们退下来了就是要好好地玩,健健康康地玩。没有地方就没法玩,也就没有玩伴。”

  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目前全市城乡社区共有1695个,按照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建设规划,到2015年,城市社区要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要达到80%。

  社区一半“阵地”给了老人

  在居家养老服务先行先试的清河区,虽覆盖面尚未达标,但不乏一些养老服务开展较好的社区,如水渡口街道沈阳路社区曾因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有声有色,先后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江苏省示范性居家养老社区”等称号。在该区的东郊社区、健康路社区、长西社区、朝阳社区及富强社区,都专门开辟了居家养老阵地,配套居家养老设施,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富强社区党总支书记朱化图介绍,社区共拿出超过600平方米的地方专门为老年人服务,占了社区办公用房面积的一半。富强是个村居合一的社区,辖区除为数不多的村民外,近年来居民数量与日俱增,社区党委及村两委认为,应该因势而变,将养老服务作为社区主要服务之一加以重视。目前,该社区在中天花园小区办了两处近300平米的老年人活动室,在社区办公地的二楼、三楼,共有两间超300平米的健身房、舞蹈房向社区老人开放。

  活动室有了,老年人来的多不多?上午9点多,在中天花园小区一处老年人活动室,记者看到前来玩耍的老人挺多;下午,社区三楼的舞蹈室人气也很旺。

  “我们老年人最欢迎按摩椅,没事来按摩按摩挺舒服!”家住中天花园的王大爷说,活动室可打牌、健身、跳舞、下棋、打乒乓球,内容很丰富,只要来,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由于这里的活动室设备齐全,其他社区的老人有空也纷纷前来。对此,王大爷他们有些担忧,担心僧多粥少。“大家都愁没地方去,富强的活动室搞得好,都一窝蜂过来,我们自己社区的老人也许就玩不好了。”王大爷说。

  王大爷的担忧,反映了在社区居家养老建设中,“阵地”建设的不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仅在主城区的清河,社区居家养老建设覆盖率还不到一半。以河堤路社区来讲,社区共有办公用房300多平方米,而要办一个居家养老中心,则需要活动室、休息室等各种功能室,这令社区迟迟不敢迈步向前。

  到2013年底,淮安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887870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6.06%,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01462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1.43%。在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变大、家庭小型化的今天,养老已经走向社会。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不应只是老年人群体关注的问题,而应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小巷总理”认为根源在经费

  对于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阵地建设规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不少“小巷总理”也有一定的共识。

  清河区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坦言,很多社区都通过了创建居家养老服务阵地验收,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社区在验收结束后并未让居家养老服务常态化开展。“就是个摆设,没人来也不开放。”一社区主任坦言。

  老人有需求,政府给政策,居家养老为何有的却成为摆设?

  据介绍,社区居家养老实际上包括两大块,一是社区服务,二是上门服务。社区服务主要通过阵地打造、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为行动自如的老年人在家门口提供活动场所和生活服务;上门服务则针对的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无论是行动自如的还是行动不便的,开展好服务都需要经费保障。

  富强社区工作者坦言,因为本社区村居合一的特殊性,才让经费有了保障。而在别的社区,解决居家养老中心运行中产生的水电费、人工费难度则大得多。“电梯安装了,没有钱付电费,这电梯就开不起来。”社区工作者坦言。

  据市民政局介绍,2013年,主城区建设60个AA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平均投入超过40万元,市、区财政拿出720万元给予了一次性补助。

  但在一些“小巷总理”看来,一次性补助解决了建设费用,后续运营费用却仍然没有保障。目前,清河区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每年1万元的水电费保障,并另预算近万元工作人员服务费用,但这笔费用依然难以应付居家养老中心的开支。而在没有这笔保障的县区,居家养老正常运行则难上加难。

  居家养老单靠志愿者不够

  按照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阵地建设的要求,一座居家养老大致应有日间照料室、活动室、阅览室、精神关爱室、康复健身室、助餐送餐室、咨询服务台、室外活动场所等功能区。社区居家养老还需要组织志愿者、义工、专业人员开展各类专业化服务,如餐饮服务等。

  在后续运营费用缺少保障的今天,通过组织社区志愿者来服务老年人是各社区通行的做法。在清河区水渡口街道沈阳路社区,几年前就通过招募、登记注册并公示的办法,征集116名志愿者进行社区慰老服务。

  居民唐大爷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来社区做志愿者这3年,他自称收获的荣誉挺多,“但发自内心的讲,为大家做的事却不够多。”

  “志愿者还是很散,靠道德自律和荣誉激励,并不能形成一种常态化机制。今天我家来个人,中午我要带孙子,我不会放着自家的事不管,去社区服务。”在唐大爷看来,大家伙都差不多,做事很随机,奉献很碎片。而社区服务一旦展开,每天都离不开人。别的不说,就拿保洁、烧开水这些事,就需要专门的人去做。像更高层次的活动组织和策划以及上门等服务,仅靠志愿者远远不够,更需要具备创意、策划和组织能力的专业服务人员。(中国江苏网 记者 江安)

相关热词搜索:好不 社区

上一篇:【趋势】智慧养老让生活更美好
下一篇:港资养老院抢滩广东,助推新一轮北上“养老热”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