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一家社区养老机构的市场化探索之困
2015-01-14 16:25:0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尽管天空飘着小雪,63岁的李学来依然兴致不减,坚持和几个老友来到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站下象棋。而在照料站成立之前,像这样的天气,他只能闷在家里看电视。

  位于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的回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是一家市场化运营的社区照料站。从去年开始,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沈阳市部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试水市场化运作,招募医疗就诊、学习培训、家政服务、粮油配送等多种类别的服务商家,在照料站设立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

  尽管“听起来很美”,但目前这家社区养老机构却在市场化探索的道路上行走得颇为艰难。

  政府无法满足的部分,市场来弥补

  记者顺着沈阳南清真路向西走,路边就能看见一个干净的小院,院子里平房门口挂着“回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的牌子。340平方米的室内有医疗康复器材、粮油站、报刊室、棋牌桌、医务室、餐厅、休息室。墙上挂着字画,休息室还有小熊抱枕,看起来整洁、温馨。目前,这里已经有免费的老年大学、健康讲堂讲座,共有196位老人申请了日间照料和老年大学。以李学来为例,在业余时间,他会来这里下象棋,还可以和老友聚会,听健康讲座,中午就留在照料站吃饭,只需交上5元钱。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沈阳市目前已建起了625个。以往的日间照料站由区政府出资购买硬件,社区配有1到2名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人员,有固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负责维护和清扫。照料站的运营模式是政府投入,社区管理,志愿者服务维护,照料站服务内容以提供休闲娱乐、医护服务为主,并没有商业服务。

  去年11月6日,回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成立。该社区共有居民1万余人,60岁以上老人2700余人。“自筹自支、自负盈亏。除了前期的硬件投入,剩下的运营都要由照料站自己想办法”,朱剪炉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日间照料站负责人赵旭说。据了解,今年沈阳市沈河区政府将以前的社区活动室改造,投入10万元购买了体育器材、棋牌、书籍等硬件设施。

  赵旭告诉记者,创立之初,沈阳市沈河区民政局就表示,社区居民如果有服务需求,而政府职能无法直接满足的部分,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

  多措并举扭转亏损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持续攀升,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而根据辽宁省社科院一项针对养老的调查显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选择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的老人占61%,选择社区养老的占20.0%,选择养老院等专业机构养老和其他方式养老的比例分别占12%和7%。就空巢老人而言,他们更多愿意去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模式。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沈阳朱剪炉街道共有4个与回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情况相类似的照料站。其中每个照料站共有2个服务人员,负责打扫卫生、上门送粮油、联系家政服务、配餐等工作。月工资1500元到2500元,从上门服务、联系家政服务费里出。老年大学由有特长的老年人自发组织成声乐、武术、书法、绘画等培训班进行培训,平时还请到医院医护人员来做免费的健康大讲堂。除了配餐、上门服务外,其余的场所使用、休闲娱乐都是免费的。

  “我们招募家政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同时发放便民服务卡。老人打电话找家政员,我们便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家政公司,派出家政员,同时抽取家政服务费10%的提成”,据赵旭介绍,照料站通过送粮油、帮助找家政员、办托管等服务赚取服务费为照料站增加收入。同时,为了节省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照料站还开设了托管服务。白天照料老人,下午4点30分到晚上7点照料孩子。照看费10元,晚餐费10元,这样就能满足照料站2个服务人员的工资和弥补配送中心的亏损。

  期待照料站能够正常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配餐中心是照料站主要经营项目。“我们请专业厨师,成立配餐中心进行配餐,但是实际订餐数目与预期相差太大”,配餐中心负责人说,“朱剪炉街道所辖社区为老旧社区,老年人收入大多较低,生活节俭。热乎、量足、好吃就行,很多老人在家里也是做一顿,第二顿接着吃,所以要配餐的人少,定价高了也没人买。”据他测算,配餐中心配送200份才能保本,而现在每天只配送20多份,每份5元,有荤菜、素菜和米饭。但这只能收回食材、调料等成本费,而厨师的人工费只能拿其他项目上的服务费填补。

  “目前,照料站运营1个多月,前期个人垫付了2万多元的人工工资和配餐中心支出。由于是初期,只收回了1万余元,还不能实现收支平衡。”赵旭说。

  然而,应对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难题,即便坎坷,这却是一条必经之路。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曾表示,应对中国社会老龄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提升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而政府应该保障基本,兜住底线,着力帮助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的需求,加强市场监管和引导,通过规划和财税、价格、土地、投融资、人才政策等扶持和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长路漫漫,仍需奋力前行。尽管没有收回成本,赵旭仍对照料站的未来充满信心。社区老人多,有市场吸引力,随着照料站服务水平的提高,来申请的老人也会逐渐增多。他说:“社区有2700位老人,只订了20多份餐,如果有十分之一的老人订餐,配餐中心就能收支平衡。”他表示,目前照料站正在招募老年人服装、鞋帽、食品、粮油、保健、娱乐、康复、休闲、文化、旅游、保险、保洁、居家服务等40余项服务内容及产品。这些商家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赚取利润,这样照料站就能够维持日常运转了。 (中工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新眼光、新思维,打造一个不老的社会
下一篇:2015我们一起去西欧,看看那儿的养老产业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