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最好的告别》:解读老年心理 提供最好告别
2015-12-31 15:14:17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人至老年,行动不便,各种慢性疾病也缓缓而来,身为儿女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面临着养老的压力,比如,老人需要服药,很多药对应特定病症,不能混在一块儿吃,否则会引发药物反应。

  人至老年,行动不便,各种慢性疾病也缓缓而来,身为儿女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面临着养老的压力,比如,老人需要服药,很多药对应特定病症,不能混在一块儿吃,否则会引发药物反应。提醒老人吃药变成日常项目后,也会让人感受到难以挣脱的压力。年迈的老人还会逐渐失去平衡和灵巧,就算浴室里安装辅助设备,洗澡也还是需要有人帮忙。老人会频繁地弄脏衣服,还可能大小便失禁。老人的脾气或许会变得相比过去更为古怪,老人的记忆力会衰退,失去社会交往,反过来就会努力争取吸引儿女的注意,这样的表现方式接近于孩童。

  实际上,不少人等不到自己的父母在年老之后“完整”地出现以上问题,就已经决定将父母送进养老院。他们也会承认现有的养老院无法满足老人的情感慰藉,会加剧其孤独,但自己实在无法忍受如此繁重的负担。

  工业革命以来,更多出产的食品供养了更多人口,还改善了人的健康和营养,使得人均寿命大大延长,更多人会进入生理老年期,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们仍没有做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准备。在现代之前,高龄老人只是社会人口中的极少数,且多生活在金字塔形的几代人大家庭之中,获得充分照顾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而今的社会老龄结构相比过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高龄老人数量很多,家庭规模缩小,不少老年人需要自己照顾自己,而那些能够获得子女照顾的老人,由于子女面临多方面的生活压力和职场负荷,照顾的质量也很难让人满意。

  哈佛教授阿图·葛文德在其书中就提醒人们,必须意识到老龄化社会中,相当部分的老人无法实现独立的、自助式的生活,老人自己及其子女对于变老也缺乏心理准备。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主流医学主要解决的是壮年以下人群的病患和伤痛,对于老年病的解决能力相当不足。

  对于为人子女者,他告诫指出,必须意识到父母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衣食住行和基本安全,还有家庭生活、社会交往、隐私和生活控制等多方面的需求。子女应尽可能为父母排除困难、尽可能地满足需求,如果要将父母送往专业的疗养院、老人院,也需要依照以上多方面的需求指标为依据,避免加剧老人的孤独、惶恐甚至绝望感。

  本书也深入探讨了有关死亡的常识问题。依照书作者的观点,高龄老年人、老年病人、中青年危重病患者及其亲属,应当更为柔和平静地看待死亡,强调要首要保证人的生活质量,为临近死亡的人提供善终护理。

  《最好的告别》 (美)阿图·葛文德 著

  广州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最好 心理

上一篇:河北:符合条件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下一篇:农业部:国家从战略层面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