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当资本遇上中国式养老
2014-02-13 15:10:3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1世纪经济报道》携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共同举办的“21WEEK·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专场论坛”,于12月在北京隆重召开。

  《21世纪经济报道》携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共同举办的“21WEEK·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专场论坛”,于12月在北京隆重召开。

  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人。18届三中全会所推出的系列改革,如单独二胎、社保统筹等一系列政策取向都与中国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息息相关,“未富先老”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本次论坛以“中国式养老的国家挑战与产业机遇”为主题,邀请权威学者、商界领袖与北大国发院EMBA精英校友,共议中国式养老的最佳解决方案。在此选取部分嘉宾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圆桌对话

  主持人:

  刘 畅 北大国发院EMBA校友、北京和合嘉利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嘉宾:

  赵耀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陆杰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健康老龄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沈 洁 上海银行养老金融部副总经理

  杨伟民 北大国发院EMBA校友、九华兮秀养老产业集团董事长

  韩若冰 北大国发院EMBA校友、山西省投资集团欣和源养老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陆杰华:现在,整个养老服务业都是由民政系统在主导。2013年9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主要是由民政部起草,各部委草签。民政部的社会福利司最近在研究如何推动境外养老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有哪些条件?怎么样去鼓励?这是他们比较着急要做的一件事。另外,他们在做养老服务业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我觉得这件事情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因为服务标准如何结合中国的特点,这其中还需要完善。我觉得现在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每次和相关部委开会的时候,民政系统的人都显得很着急,而发改委系统、财政系统的人则基本都不那么着急。当然,发改委系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了养老服务业。但是,对于养老服务业,发改委和财政部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了。这不是容易立竿见影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理念的转变。

  杨伟民:养老产业的发展确实是在复杂的同时比较热闹,为什么说比较热闹呢?先说一下我们的体制,以往我们养老行业的运营体制都是养老院,包括福利中心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社团,社团的归口管理是在民政部门。可是现在要市场化运作,就必须引进企业来参与,这二者之间有一个很重大的差异,就是税收和补助的差异。先说一下税收,社团模式基本上是零税率。可是,在这方面企业就比较麻烦,企业怎么才能享受到这个优惠?第一,要具备一定的养老资格,养老资格的颁发需要民政部门来认定。所以,这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现在,北京养老行业的运行基本上都是双轨制。什么是双轨制呢?就是刚才提到的企业和社团同时在运作。二者同时运作,眼下是有一点便利条件,可是对后期的发展和资本的引入是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和障碍。首先是税收的问题,其次是政策享受的问题。

  九华兮秀的财务部非常“热闹”,有事业拨款的会计,有负责企业财务的会计,还有一部分负责彩票基金对接,部门虽不大,职能确实非常详细。为什么要列出这么多部门来应对这些事情呢?就是因为很复杂,雷声大雨点小。一个政策出来了,两年都拿不到补贴款。现在九华兮秀投资建设的养老社区,明年5月份就要入住,现在补贴款报上去一年半了一直没有落实。为什么呢?第一次是用社团的名义上报,上面说你们已经官办民注了,还是以企业的身份吧。可以以九华兮秀养老产业集团的名义去申报,却没有先例,所以,因为这些解决不清的事情一直在耽误时间。直到现在,投资规模达到1.5亿元,政府资金口头挂帐是200万元,迟迟没有到位。

  韩若冰:对于养老产业,我们是将其视为房地产的细分市场养老地产来进行投资。大家经常提到养老地产“挂羊头卖狗肉”,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做养老投资如果最终没有实现为养老服务,而只是做房地产开发的话,那就趋于形式,或者说只是谋取利益。

  做养老地产最关键的是做细分市场、以服务取胜。我希望我们能制定一个国家标准。既然地产商以养老地产的名义拿地,就应该有规范的配套。这毕竟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我希望我们共同来制定出一个标准。

  你既然是以养老地产的名义拿的地,那么,给了你这块地以后,可能在价格、税收方面给你优惠,那么,这个标准要制定些什么呢?我认为,要制定开发多少面积,容纳多少人,将来的服务,包括服务标准、人员配套等,都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行业规范标准。以后用这个标准来考核。不允许卖房子了就走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需要接受惩罚,比如回归房地产行业的标准收纳税,还有一些罚款等处理办法。这样做才能规范行业秩序,实现可持续发展。

  沈洁:部分房产商或是保险机构在做养老地产的时候,谈到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从个体需求来看,现在的老年人普遍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照料方面。客观上讲,一些独生子女没有办法留在老年人身边,导致失独老人和空巢家庭不断增加。主观上来讲,即使有些“独一代”愿意留在老人身边,老人也不一定有安全感,“养儿防老”不如“养老防儿”。

  虽然现在“独二代”政策放开,可能使这个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对于一些生活上比较无助,情感上无所依托,同时渴求养老资金、提升养老品质的老年人,如果存在“以房养老”的特殊需求,从社会和政府角度来说,理当为他们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养老模式的选择。比如:允许金融机构为这一部分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尝试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对一些独居老人来说,“以房养老”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增加收入,每个月几千元养老金,过日子还好,可要是生了病,或不能动了,这些钱看病或请保姆,需要额外的开支。如果房子反向按揭,这就宽裕多了。虽然房子是资产,毕竟不能当钱花,反向抵押就把房子激活了,可以满足保险、旅游、医疗等大额资金需求。其次是拥有产权。房产反向抵押之后,老人仍然拥有房屋产权,可以继续居住。如果选择住进养老服务机构,房屋还能出租,获取双份收入,从真正意义上,把老人的各类需求转变成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

  刘畅:说到服务,我觉得养老地产这个概念为什么一直更多的是落脚在地产,就是因为在服务方面做得有差距,养老这个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它不是提供一个居住空间,同时还要提供包括从饮食、护理、定期的体检甚至医疗,它实际上是要兼顾软件跟硬件的一个行业。

  杨伟民:养老行业主要的困惑是人才问题。养老行业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服务性行业,我本人一直对万科和泰康的模式持坚决反对的意见。为什么?万科和泰康这种模式,受益的是万科地产和泰康保险,受难的是入住的老人。

  首先要质疑的第一个问题: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建筑,你如何提供服务?根据九华兮秀的经验,提供这样的服务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九华兮秀目前的社区规模,就是1000名老人,其中有100张床位是护理床位,针对的是完全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还有100张床位针对的是康复老人,招收的是一些社会低保、优扶的老人。所以地产的运营模式在这样的服务行业中是非常不现实的,可是,能否继续发展下去呢?我认为可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地产商负责运用资本去建设养老社区,顺便说一下,养老社区和普通住房社区建设应该有很大差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房屋。最终焦点是,养老行业的竞争在于服务。

  我刚才提到的人才问题,是社会养老行业的第一大困惑。九华兮秀2006年开始涉足养老行业,直到2010年才建成第一家养老社区,为什么一直停滞不前,就是因为解决不了服务团队的问题。九华兮秀在2009年成立第一家养老产业护理学校,通过这个学校向全社会招收不同人才。同时九华兮秀成立了自己的义务志愿者团队,大批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这部分资源,这样才发展到了今天。

  所以,养老产业最大的困惑就是服务,而不是如何建房子、建多少平米的房子、卖给谁的问题。

  刘畅:刚才杨总说到服务,甚至还专门为了可持续性服务办了一个护理学院,这样才使得你服务的标准化能够得以延续。同时,你们也承担了养老院的土地获取,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获取,还有开发、建设,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跨界非常广的做法,从最基础的拿地、规划、制定建设标准、产品标准、施工建设,到后面的管理、服务提供。

  我想问一下杨总,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我们在某个阶段以这个点为一个起点,我们可否借鉴类似于酒店管理集团这样的模式,也就是说你抛开重资产形式,做成一个轻资产形式,就是像酒店管理模式。因为酒店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提供的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养老行业有没有可能用这个模式变成类似于酒店管理集团这样的养老服务管理集团,你输出的是你的服务标准和人才,而像泰康这样的重资产企业提供硬件。杨总你觉得这个方向有没有可能成为养老行业的另一个突破口?

  杨伟民:这个建议非常好。作为养老行业来说,轻资产更适合于这个产业的发展。还是那句话,关键还是要解决服务问题。九华兮秀一直在外地考察。如果是轻资产,没有太大的投入,所以能够有一部分精力去做服务,而酒店行业自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它虽然跟养老服务有一定的个性化的区别,可是它还是属于服务行业。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模式是值得推广借鉴的。

  赵耀辉:我也觉得这种轻资产模式潜力更大,更接近于老百姓的需求。比如我们在中年的时候,父母80岁,需要护理,而孩子们正处于事业的高峰,不可能辞职去做护理。但是,我们有经济实力,愿意付钱给一些人购买护理。原来,我们都是靠保姆,而保姆的工资涨得太快,而保姆的服务质量却比较低,他们其实并没有护理的能力,很多人是从农村来的50多岁的妇女。

  前一段时间我知道了青松模式,觉得很不错。他们没有房地产的投入,他们这个团队在北京和上海发展势头非常快。他们与协和医院签订合同,有一个队伍每星期给老人做一次体检,看他们吃的药对不对,有没有求医的需求,如果有,他们帮助在医院挂号,医生可以直接去老人家里问诊。这样的服务,我觉得可能真的是我们这一辈的父母最需要的。我觉得这个模式有很大的潜力。(内容有删节)

  《21世纪经济报道》

  ---------------------------------------


相关热词搜索:资本 遇上 中国式

上一篇:光明网:缩小养老待遇差距得有点实际动作
下一篇:外地人明年起在北京缴养老金10年可在京退休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