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乌丹星: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思考
2014-02-12 11:09: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养老产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无数人问:“做养老真的赚钱吗?”。我相信到今天为止,有80%的人说:“NO,做养老是不会赚钱的。”

乌丹星: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思考

  2013年10月26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承办的2013中国老年住区项目交流会暨第二届亚太养老论坛在宜兴。凯宾斯基大酒店(3楼大宴会厅)举行,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中房协老年住区委员会专家乌丹星,就“养老住区服务体系构建、人才结构及培训体系”做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养老产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无数人问:“做养老真的赚钱吗?”。我相信到今天为止,有80%的人说:“NO,做养老是不会赚钱的。”还有人认为做养老产业在国外赚钱,在中国是不能赚钱的。为什么呢?因为国外市场成熟了,国内还不成熟。

  很多人说做住宅地产可以赚钱,做养老为什么不能赚钱?因为地产是刚性需求,住房是每个家庭必须的。那么养老是不是刚性需求?我认为养老一定是刚性需求,所以研究来研究去,得出来的结论是:这个市场不是政府决定的,是需求决定的。但是,中国养老市场在哪里?什么是刚需?活力老人需要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是活力老人的刚需?有人说活力老人不会买单,你给他做什么活动都可以,但是你不能收费,你一收费他就不要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惑。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不解决商业模式,“持续发展”是空话,不解决服务体系,商业模式是空话,不解决人才问题,服务体系是空话。

  作为一个养老产业的研究者,我认为,从工作的角度来讲,未来有两条主线是中国养老产业必须解决的。其中,一条主线就是项目实践必须去做,像很多项目的策划、咨询,一线的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等等必须去做。

  —、中国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

  关于中国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问题,首先,我们从传统的商业模式说起,提到传统的商业模式,我们通常会想到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和营销模式。但是广义上,尤其是在养老产业上,我们必须继续增加它的内容,即项目的运作模式,运营的模式,客户模式,收费模式,复制模式,最终它的品牌模式。加起来这10个模式就是养老产业人才培养最核心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项目的发展思路就清楚。

  从产品模式来讲,现在有四大类最重要的产品模式:1.郊区化大型的养老住区。2.城市中小型以活力老人或持续照料为主的。3.酒店式的老年公寓。4.城市中的小型护理院。美国的养老地产发展模式是从活力老人55岁-65岁独立居住然后到辅助社区一直到护理院或者到CCRC持续照料,美国是按照老人生理功能衰退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模式。那么,中国的老人大家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中国的老人和美国老人是不一样的,美国老人的文化特征和养老理念是不觉得孤独,不怕孤独和享受孤独。美国老人更多的选择自由,而中国的老人更多选择的依赖。对于美国传统的模式CCRC,我们认为中国应该把中间那个Retirement改成Family。

  对于中国的郊区化的大盘,我们看到的模式有三种。1.纯粹的持续照料。比如:泰康的社区,CCRC,2.CCFC,3.养老综合题。这三个模式在社区模式和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上是有区别的,在此,不再展开细说。

  接下来,谈下运作模式。一个养老项目,我们现在情况就是地产公司自己出资拿钱盖房子,然后卖房子资金回笼。最后剩一部分出租,老人交费,然后把运营公司和物业公司统一为一体,进行后期的服务。这是中国养老项目的一个运作模式。对于这样一个模式,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在养老项目的前期定位、策划都没有很好的思考。好比说,我有一块地,我想做养老,我直接找规划设计公司,规划设计公司给我图纸,然后我就按照图纸建造,至于这个项目定位对还是不对?至于这个产品形态对还是不对?运营模式成不成立?我不知道。服务体系够不构?我也不知道。那么就形成了很多的上万亩、上万户、上千户的超级航母大盘,地有多大就做多大,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越大越好,比谁更大,好地块盖房子,差地块做养老。这就是中国养老目前所处一个阶段,运营和硬件设计倒着做,先做硬件后做运营,结果空间不对,使用不对,后边运营团队没有办法做。最后的结果:空城一座,一座空城。

  美国养老地产的运作项目有两种模式:普通模式和REIFS,都是非常成熟的。对比国内外的模式,我们发现,中国是一种商业行为,国内是一种个人行为;国外是基金投资,中国是个人投资;国外是团队作战,中国是一个老板作战;国外是风险分散,中国是风险集中;国外是市场成熟,中国是市场欠缺。

  这就是我国养老地产项目不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养老项目的操作流程应该由运营商、开发商、投资方共同来论证和决策,美国在这个流程里面大概有30多个细节,而我们基本上是“拍脑袋”工程,所以这就决定了它非常大的风险。

  盈利模式方面,中国的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是地产销售+保证金。70%销售,30%自己持有,自己持有的这部分从老人手里收一部分保证金,然后再收一个月费,这是中国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但是真正的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除了我们中国这一种开发和卖房子之外,它有5种。还包括管理公司、物业增值和一般的社区。在这5种盈利模式当中,中国现在4种都有,唯一没有的是“管理公司”。也就是说“管理公司”靠管理输出来实现自己的利润,这个模式还没有形成。在商业模式上,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离开卖房子,养老企业能不能活?养老产业生存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我不想做更多的解释,我只希望给大家一个答案——美国经过70年的发展,30家上市公司一多半都不是做房地产的,一定是投资方、运营方、开发商结合起来做的,所以结论很明确:“这个产业的基础不是靠房地产。”这个结论已经非常明确。

  复制模式方面。现在很多企业就是“复制、复制、复制”,复制什么呢?复制一个地,复制一个房子,复制一个社区。但是你可以复制一个团队,复制一个体系吗?对于“复制”来讲,有三个先决条件:1.模式一定是成熟的,一定是经得起推敲的。2.团队一定是坚强、强大的。我们现在很多养老项目、很多养老企业,除了老板一个人,第二个人都派不出去,这还是可复制吗?3.对当地资源的融合。在上海做,在北京做,靠关系都能拿到很好的条件,但是,能保证到四川、到长沙、到海南还拿到同样的条件吗?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情,地域文化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不要轻易谈复制,复制是有先决条件的。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不可复制他的团队,不具备团队能力,所以不具备复制的能力,所以这个产业还是需要慢慢来的。

  二、中国养老产业服务体系构建

  对于服务体系来讲,就是三件事:硬件,系统和人。硬件是基础支撑,核心是技术支撑,人是技术核心的执行者。这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结构、设备、硬件会影响到系统,系统会影响到人。举个例子:1.硬件对系统和人的影响。硬件,好比你盖了一座房子,划分了区域,对服务人员和入住老人,对成本、范围、心理、内容、效率、管理、效果等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系统如果做统一标准的东西,产品形态、社区业态、运营管理、投资回收资本运作等等都和硬件有直接的关系。复制的是不是统一模式?这是由硬件来决定的。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餐厅用餐的问题,在一个养老社区里有餐厅“1.2.3.4.5”,那么我们需要问设计,为什么这样布局?这样布局的道理究竟是什么?设计必须要讲的清楚。在系统设计上,我的问题是:老人的供餐和用餐方式。用包裹用餐,自助、零点等等,无论用什么都涉及到供餐方式和供餐内容,而这些直接和设计有关。2.怎么样准备和完成这个流程。怎么采购,怎么运输,怎么从中央厨房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不同的楼宇?这里面从运营和服务来讲,就要求四个动线,要做到用餐的便捷和用人成本的最低化。(1)老人行走距离。(2)送餐备餐的距离。(3)厨房的动线。(4)楼宇之间的动线。没有这个“动线”,我们的服务是没有办法做的。所以硬件设施对于养老项目的影响是很重的。我们过去讲“一碗汤的距离”,在这儿给大家讲一个“一碗面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失眠老人晚上想吃东西,结果楼层服务员没有,厨房也不开门,这个老人就黑夜里到商店买面吃,结果这个老人就滑倒了,最后老人肺部感染,终生就没有再起来了。我们既然是“家”,在家想吃是可以吃到的,那么怎么样让老人做到24小时想吃的时候都有?失能老人屋里没有厨房,这种问题怎么解决?美国解决的就很明确,失能老人的楼层里头一定要有公用厨房,楼层里的公用厨房就是给老人24小时随便煮一点的,在工作人员或者家属离开工作之后,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做不到这样的服务。这是硬件对系统和人的影响。反过来,系统对硬件和人的影响。系统在建设住区之前,系统决定了硬件怎么投资、怎么定位、怎么配置,决定了怎么用人,需要花多大的成本。在建设之后,系统又决定了硬件的使用效率和品质,决定了服务的效率和效能。系统的作用是要把软硬件,把硬件和人有机的合二为一,这就是系统要做的事情。所以要非常认真的来构建这个系统,考虑怎么让它合二为一。那么,一般的系统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在建设之前,一个社区规划500张床活力老人高端服务,然后1:5配,需要100人提供高端的服务,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目标。建设之后算了一下,床均成本,每个床达到100万以上,投资超过5个亿,开发商要求5年回本,那么运营成本和收费模式大家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在做系统、盈利模式和收费模式的时候,在建设前和建设后提出这样的设想,对后期运营的人产生的效果是什么?1.逼着运营团队必须高收费,前期不收80万、100万不行。2.人员配置尽量少用、不用。3.专业人员尽量少用、不用。为什么?因为达不到投资回收的目标。一个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没有办法合二为一,这就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人对硬件和系统影响,对于硬件的认知,对于系统的设计,对于人的使用,老板的想法是大投硬件,高端豪华,硬件最理想,然后要求大笔回收,快速回报,急功近利。而运营团队被迫强行收费,任意抬价,不顾老人的感受,压缩开支,服务缩水,人才缩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养老产业做不下去。很多人经常说 “我们就缺人才培养。”但是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看到许多的项目,挖的人才也不少,培养的也不少,但是没有做成。为什么?是因为不是人才的问题,而是整个构思和老板,以及团队之间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再高的人才也留不下,也会走。

  三、关于养老产业人才体系构建的问题

  中国养老产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我认为中国养老产业人才分为三个层次: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是什么?是由董事会聘任,具有某项专业知识技能及管理才能,能够承担养老项目规划设计、商业运作、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及养老战略发展规划等重要职责的专业人才,像养老规划师,养老机构院长,评估师。规划师要做的绝不是概念上的硬件规划,而是整体规划,评估师是要对所有的项目进行评估,院长是必须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是全面的综合的对一个人的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专业的老年医生,专业的养老护士,专业的护士,专业的护士助理等一线实操人员。还包括:老龄社工师、老龄康复治疗师、老龄康复技师,老龄康复助理,老龄咨询师等。

  •养老人才教育

  学历教育在中国是非常欠缺的,本科只有老年学。大专只有一个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营养、心理康复本科、硕士、博士都没有。在职培训目前从课程体系设置、定位、内容、收费等等都有非常大的欠缺。基础条件差,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缺乏大型情景化教学基地,缺乏形象的教材,实习实训的场地完全缺乏。而人才的培养任何一个层面都需要这些方面的支持和技能。我们刚开始做中国养老产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必须从全方位的认知,从所有的模块一个一个去认知这个产业到底怎么回事。

  此外,我们还缺乏职业资格准入,也就是说做酒店的、做教育的、做人文的转行做养老,必须要有职业资格证,而我们的职业资格体系也是缺乏的,这是从顶层设计上要解决的。从技术层面上讲,我们一直没有解决护士和养老护理员到底怎么做,他们的岗位职责划分与区别,岗位交叉和合作机制,如何制定共同职业规划,如何体现合理薪酬水平等等。养老护理员是不是一定比医生的工资低?NO。

  四、中国养老产业前景展望

  中国养老产业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是路还很远很长很艰难,没有办法快速实现大跃进。中国养老产业需要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有三个要素——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和产业内涵,这三个缺一不可。

  从市场需求来讲,中国老人收入水平还很低,旧的习惯和观念还很旧,包括很多年轻人还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是一种不孝、没有面子。我们中国传统的家庭照护资源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法律还写着“子女要有赡养义务”。国家对制度的安排和家庭的责任到底应该怎么样划分呢?国外之所以养老产业发展这样好,是因为个人一生当中从没有出生一直到人老都有完整的制度建设,而中国在这方面是缺陷的,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市场需求也没有从潜在需求变成真正的刚需,养老观念还需要转变。对于养老,很多人还是希望依赖政府,而对于购买服务,市场还没有形成习惯。

  对市场的判断,有老人就一定有机构养老的需求吗?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吗?有市场就一定会赚到钱吗?有钱赚就一定能复制吗?能复制就一定能够上市吗?市场规律不是这样的。我们面对的现实也是很多政策是没有办法落实,甚至对产业政策有一些误判,认为政府做不了了,就一定交给市场。在中国永远不可能实现“养老100%的市场化”,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市场一定会失利,中国养老市场一定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只要市场化就等于开放了,开放了就等于只要做养老政府就支持,只要政府支持养老就一定能够成功,市场是真道理。

  目前,我们对产业内涵的理解还很低层次,认为养老不就是建医院吗?不就是吃点,喝点,加配套吗?不就是对老人好点吗?不就是增加几个护工吗?所以,对中国养老产业,我个人认为并没有真正的启动。表面上的热闹,也是刚刚开始。真正的市场刚需并没有形成,内在发展动力还有非常多的不足,也就是说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引擎到底是哪一块,因为靠地产是挣不了钱的,也持续不了,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床位数,是为了政绩。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四个阶段——起步,成熟,平稳,衰落。中国养老产业刚刚起步,对于起步的一个产业,它最重要的产业特征是看到市场前景纷纷进入,政策不明、监管不明市场机会最大,浑水摸鱼最好赚钱,赚一把是一把,机会主义。但是养老是你投进来,你出不去,你跑不掉,存在你会把你自己圈在里面的问题,所以应该非常清晰的跟着市场节奏走。

  真正到一个产业成熟,会出现核心价值的服务体系,客户跟随的市场口碑,强大的团队形成复制能力和产业的领军人物。所以我们说:中国养老产业只有先行者,实践者,没有真正的成功者。因为它不可复制。中国养老产业20年的进程预测,是从十二五开始发烧期跑马圈地大兴土木十;十三五开始重视人才培养和运营管理;十四五发展期,品牌运营黑马杀出到十五五产业有序稳步成熟。

  20年的发展期,是一定要的。中国养老产业和其它产业发展是一样的,先粗犷后精细;先城市后农村;先高端后普及;先数量后品质;先政府后民间;先鼓励后打压;最终我们会形成有品质的中国养老产业的代表人物和航母。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企业来讲,参与养老是一种责任。同时养老对于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避险的方法。通过研究美国30家上市公司,尤其在08年金融风暴的时候,我们发现养老产业是最稳定的,因为老人总是要花钱。所以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讲,高速发展的30年总会走向低潮;快钱、热钱之后,稳定现金流为王。

  做养老需要有四个视野——全球视野,中国视野,企业视野,百姓视野。四个“视野”缺一不可,缺一个就不可能做成领军人物和品牌。对于任何一个老板,投资养老有三个宏观问题——定位,运作模式,盈利模式。一个项目向上决定了你的发展战略定位,向下决定了你项目是否能成功。向上是大的商业模式和以它为母版的复制,向下是盈利模式、服务体系以及人才团队。这个发展战略是非常清楚的。

  中国养老产业不应该走中国电影的老路,李安三次获得奥斯卡奖,但是我们中国这么多奖,却得不了奖。奥斯卡评委对中国导演的评价是“一场视觉盛宴。”没有故事。养老不是一场视觉盛宴,是平凡人的平凡事,是咱爸、咱妈,咱家那点事儿。中国的老人,我们的父辈活着,他们这一辈子没有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服务,这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悲哀。但是我们现在做,就要想到,我们研究今天的老人就是研究明天的自己,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希望当我们老了不要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我们能够有尊严的优雅老去。中国养老产业前景光明,市场够大,精准定位,目标明确,小盘试错,控制风险,重视人才,大舍大得。

  有没有外援,中国养老产业都将大踏步向前发展。信任自己、信任市场、信任国家。重视机遇,重视研发,重视人才,让我们这个社会,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为中国的养老产业,为千千万万的老人,也为我们自己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浪房产

---------------------------------------


相关热词搜索:乌丹星 中国 养老

上一篇:朱文俊:养老项目营销体检中心的规划设计要点
下一篇:台湾蔡芳文:养老产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