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贾康:政府应创造养老产业公平发展环境
2014-02-12 11:4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贾康:大家好,我借这个机会就我国老龄事业发展中的财税和金融支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于2013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以下为演讲实录:

  贾康:大家好,我借这个机会就我国老龄事业发展中的财税和金融支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而且还在按老龄化这个轨迹在发展。也就是说,整个社会要支付养老这方面的投入和老龄化相关的医疗服务投入,被很多学者表述为今后几十年我们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按曲线来看,压力的顶峰可能会出现在2030到2033年。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变量,这个变量的调整,会使曲线的模样和顶峰出现的时间有所变化。但无论如何,整个社会压力越来越高,走到一定的高度以后,这个曲线的基本线路是不会变化的。我们必须讨论怎么应对这样一个今后几十年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概念中,我个人感觉到也必须和老龄产业这个概念一起讨论,老龄的事业和老龄产业要结合着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多层次的一个养老体系供给问题。我们现在有效供给不足,已经在某些方面形成了非常尖锐的矛盾。比如我自己家里,我父母到了老龄80岁以上,怎么安享晚年,我就做了一些努力。我了解到北京市最受推崇的第一福利院在鸟巢附近,你要到那按照他的程序,登记等待、被告知,至少等8年,甚至10年。这种有效供给的短缺在一些大中城市明显出现,其实在中国另外一些中小城市,乃至到农村,我个人感觉到都是不可回避的。我们现在说到农村问题可能更复杂,很多农村叫“空心村”,老人在那照顾留守儿童。这些老人本身还要照顾他的责任田,还有他自己一系列老龄化以后的身体保健问题等等。面对这样的一些我们不能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显然需要官民互动、公司合作,调动一切潜力和可能调动的积极性,形成应对今后很长时间段内的挑战和考验。

  非常简要的说至少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着眼点,在财税支持和金融互动支持方面要特别注重的。

  第一,我们必须尽快的使我们的基本养老体系进一步的合理化和提升它的运作绩效。

  基本养老显然是政府需要牵头的,但它所要调动的力量是我们表述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蓄水池。现在的蓄水池是分布在各个地方的,按照要求要推到省级统筹,实际很多地方并没有做到。至少分布在30个蓄水池里,户籍功能就无法升级,从总帐上算,我们的可用资金全国合在一起是有余额的,但是很多地方,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比较早到来的地方,那些老工业基地,像辽宁为代表这样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多年的年度支付基本养老的缺口亏空。户籍功能上不去,从逻辑上讲,应该把这个蓄水池从分散的几十个是不是合成一个全社会统筹的一个蓄水池。这样使户籍功能升级,使我们在可利用的资源配置上能够更加的合理。但是遇到很多的争议,涉及到不同利益取向的争议。从配套改革开始优化配套改革方案,财政、金融、税收支持什么,支持对象方面要合理化,我们要一起促进基本养老体系合理化。

  基本养老之外,还必须讨论其他多样化的支柱。比如学界已经讨论很多年的基本养老之外,第二支柱是不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代表的这样的一种更能够体现出不同层次的支持力量的制度安排。有国际经验,也有中国现实的需要,当然还有第三支柱,即商业性的养老保险能不能更多样化的适应不同的收入阶层,主要是更高阶层以上的需要来提供保险产品。从这个视角来说,基本养老到更多的支柱合在一起,是分层的保障,尽可能的形成应对现实需要的有供给体系。财政在这方面要抓住一些重点,比如这些年我们支持的国家战略级储备,以全国社保基金为名义管理的,现在至少提升到近万亿元的资金储备力量。这个战略储备叫社会保障下管理的社保基金,是不是还有中国今后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战略层面普遍的意义呢。

  这样的基金在管理上有一个特别的要求,要考虑通货膨胀,怎么通过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管理它,让它能够保值增值,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当然财政和其他的方方面面都要关注,一起优化运行机制。

  在具体的企业年金发展方面有若干的讨论,有没有可能借鉴美国的401K经验。如果说在几十年间一直递延下去,参与企业年金的主体明显是得到优惠的。现在的个税跟几十年后拿养老金的个税,起征点、税率等等的设计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避开几十年交税,几十年以后,按那个时候的要求和规则去完成个人所得税,实际上这是一个激励机制。当然这个激励机制在美国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非常复杂,各种制约的相伴随的条款,我们必须仔细的吃透这些国际经验,回到中国,找到什么方式可以切入,按照什么样的路径可以慢慢的发展起来。实话实说,我也认为像这种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的试验确实需要考虑,还要考虑中国条件下特殊的制约。比如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是跟各个市场主体他自己运行中间的财务状况相关的,如果有很多的垄断因素,使我们一大批主体不是依靠自己形成很好的财务支持力量,而是靠垄断,靠特殊的因素,靠非公正的因素,那这个体系运行起来对中国社会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这方面怎么把握,怎么形成合理的配套改革方案,值得深入研讨。但无论如何这样的一个体系我们必须面对,必须多方一起努力,使它尽可能的优化。而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当然是应该在配套改革方案相对合理的情况下积极介入。

  第二个大的视角,我们整个社会,首先从城镇居民开始,要特别注意,但也不排除某些有一定发达水平的,有一定发展机遇的农村区域。要特别注重多方面合作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而且这个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过去靠政府主要投入财力维护的敬老院、养老院,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的优化。同时还必须要有一些让企业参与,让社会力量参与的福利院、养老院。还要发展社区养老,发展居家养老,也可以探索老年大学,似乎也可以加入一些在退休的状态上已经走过来可以发挥余热,还可以指导经营这样的一些人发挥余热。这些多样性的发展,还可以一直延伸到和金融直接对接的方式,像孟晓苏[微博]讲到的反向抵押贷款等其他形式,它是依靠在产业化的概念下发展老龄事业。在社区养老方面,它可以和财政的支持合在一起,调动有专业素质的主体进入,由政府采购来实行。

  调研中我们发现包括中国西部的一些社区,在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之下,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比如社区有一个养老中心,这个中心适合的老人是老人自己和家庭成员都愿意像日托似的送过去,到那边吃早饭,每日还有一些学习活动,中饭、晚饭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预定。到的一定的时点,晚饭前或晚饭后,家人按照预定或者护理人员把老人接送回家。诸如此类这种形式,都是过去按照简单化的模式根据现实的情况再进行优化的。你要把老人送到医院去,他的生活质量一下子大大降低了,是属于临终关怀状态了。有一批老人是中间状态,更合理的是不是送到医院,而是居家养老,有大量的护理人员上门服务的需求。北京市碰到一位从国外回来被称为“海归”这样的一位女性专业人士,她想借鉴国际经验,首先在北京推行以公司法人注册以后提供居家养老的一种服务。北京有关部门听到以后非常重视,热情接待,遍查所有的规则,但是找到应对政策。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大家听着合情合理,但是找不到规则,这种情况怎么办?北京市有关部门做了比较快的研究,我们给你专门立一项,给他注册,形成法人地位。不长的时间,她已经发展了3万个服务对象。

  北京的人口按照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是2000万的规模,这里面需要有养老的供给的老人是几百万。老龄化以后60岁以上的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几,北京的情况和其他城市的情况有所区别,但几百万的老年人里有居家养老需求的如果是10%就是几十万的服务对象,这个市场的潜力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明显具有风险。如果是一家一户进去,出现纠纷,特别是出现意外怎么办。举个例子,有一些经济学家出于社会公益的积极和热情,专门组织了农民工进入家政服务领域的学校,他们派出的人员到了雇主家庭中出现了不幸的事件,司法审判下来是要由培育和送人的学校承担好几十万的损失。这些风险显然是伴随着我们对产业的探讨和发展过程中的。我理解政府必须从财税角度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除了政府给予一些资助和补贴之外,应该把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杠杆合在一起,贴息以担保的方式给予支持,而且这个支持使财政资金产生了放大的作用,四两拨千斤。贴息补的百分之几这样的资金量,可以达到资金放大的倍数。比如融资要求的是10%利率水平,财政把另外5%贴上去以后,财政用5%的资金拉动了相当于100%,也就是20倍规模的社会资金进入。这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这些手段应该在一起,合理的让它对于不同的具体的养老产业发展的形态发挥综合的作用,最好是无缝连接以后全覆盖的支持作用。

  说到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一个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民间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透明的竞争中间,政府拿钱满足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整个社会公共需要,一般都是准公共产品,包括支持养老产业发展需要的机制。这是从第二个角度来说的,至少要有这样多样化的探索,包括税收优惠、政府专项支持、财政资金补贴、政府采购,给予的支持体系。

  在政策融资方面其实还有更多的多样化的形式,非常需要打开探索的空间。如果以后养老需要有园区,需要有这样特定的硬件建设,比如以后更多样化的老年大学和带有园区性质的新的业态养老产业聚集区。这里面它的基础设施,它的硬件,以至后来一定时间的管理,完全可以考虑国际上的经验,在中国实际上已经得到积极响应的公司合作伙伴关系。这个概念下有多种机制,它适合于不同的情况,我们无非是把这样的思路打开以后,把政府的力量、企业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包括现在中国社会越来越活跃的慈善公益基金、志愿者组织,合在一起方案里形成正能量,形成具有健康特征的合力,而且要让它可持续。

  最后一个视角,前面说到了两大角度,一个是社保体系,一个是养老体系多样化发展,还有第三个角度是个性需要,比如财税和金融支持那些有自制、有专业化水准的服务体,在维护公平竞争,促进行业自律和监管的情况下,一开始要注意防范风险和注意化解矛盾的情况下,使这样一些主体能够相对顺利发展起来。因为真正要应对中国老龄化的压力和挑战,要靠大量的分散的主体,要靠民间的智慧,民间的潜力和活力的释放。政府在这里要处理的好,还是回到十八大的核心,原则上政府应该把自己的定位把握好,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政府更多的维持社会上信息的畅通,创造企业和产业发展之间公平竞争的环境。合理的规范,经得起公众考验,而不要陷入透明度很低,大家一起来拉关系的状态,如果陷入那种状态,那么它就没有可持续性。我们在支持养老产业、养老事业发展的方面,所有这些配备和激励机制,应该找到一套有利的组合让这些因素在市场上发育起来,成长起来。一定要培育一批这样的主体,他们成长起来以后,一起来应对老龄化的压力和挑战。在这方面当然还有很多更值得讨论的问题,作为研究者,我深知我们的调研还不够,观察到的这方面的事情试图把它归纳成几个方面。在这里把自己比较粗浅的看法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相关热词搜索:贾康 政府 创造

上一篇:王一鸣:创新融资渠道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下一篇:孟晓苏细数以房养老五大好处 称明年1月推出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