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社会化养老政府无需面面俱到
2014-02-14 09:30:12   来源:   评论:0 点击:

确立了社会化的方向,就需要有更彻底的市场化思维。政府之手无需面面俱到,让社会力量看到养老产业的市场前景,才会有社会力量的积极投入。

  确立了社会化的方向,就需要有更彻底的市场化思维。政府之手无需面面俱到,让社会力量看到养老产业的市场前景,才会有社会力量的积极投入。

  在养老压力日渐沉重的情况下,以政府兜底,社会化运营为方向的养老模式已经形成。公办养老机构改制实现社会化运营,就是北京今年民政工作的重点。政府将在划拨建设养老院的土地、养老院硬件设施、养老机构监管等方面投入更多,同时把运营交给优质的社会力量。

  引入社会化力量是养老改革的必然选择,而目前的养老机制与社会化的改革方向间,仍有待磨合之处。如果在改革方案中没有细致考量和设计,社会化养老体系的推进仍可能步履艰难。其中需要优先明晰的是,政府如何履行兜底之责,如何让养老业吸引社会力量。

  从政府兜底职责看,北京市目前较为明确的是公建民营这一块,即政府提供养老设施的基本要件,同时退出一般经营。但政府兜底,还应包括对无能力支付社会化养老的最困难群体的养老职责。哪些老人应由政府兜底抚养,如何甄别老人的失能、失依、失养情况,对政府的征信能力和行政公平性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目前,从公平分配养老资源的角度讲,政府部门需要先解决存量养老资源乱配的情况,然后再行重新分配。显然,这不是一个部门能完成的事。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养老产业对社会资金缺乏真正的吸引力,养老护理人员流失情况严重。一方面是就业压力巨大,另一方面本应是朝阳产业的养老业人员缺口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并非北京独有,在这方面,制度改进的空间仍然很大。伴随着公建民营的改革,民政部门将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做好养老服务收费价格指导工作,养老服务收费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没有产业化的孵化,养老的社会化转制就只能是空谈。制定养老指导价固然出于防止养老实体克扣老人的好意,但若不能掌握好度,实际效果可能打折扣。如果指导价是普遍适用的,民营养老机构因为缺乏公办机构来自政府的兜底红利,在竞争和盈利前景上都会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指导价只适用于公办机构,则在经营上可能会缺少社会力量接盘,等于把潜在养老人群向公办机构赶,从而加剧资源配置失衡。

  确立了社会化的方向,就需要有更彻底的市场化思维。政府之手无需面面俱到,特别是在价格方面。让社会力量看到养老产业的市场前景,才会有社会力量的积极投入。在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中,养老价格将趋于合理,因竞争而细分的养老产业也将带来养老质量的提高。

  社会化养老,不只是养老机构的社会化改制,还包括政府部门管理思维的改变。理念的坎儿能否越过,决定着社会化养老空间的大小。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化 养老 政府

上一篇:[地方两会]北京:多条腿走路给破养老难带来希望
下一篇: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路线图明确 失能老人养老等项目纳入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