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研究】杨燕绥:中国大多数老人买不起养老服务
2014-06-17 15:37: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杨燕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精彩观点:  <<< 老龄社会是消费拉动和科技推动
 

  杨燕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精彩观点:

  <<< 老龄社会是消费拉动和科技推动型社会,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决定消费拉动的动力。由于存在中老年负消费,所以消费拉动后劲不足,劳动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导致教育附加费用、居住房保障缺位导致结婚购房消费过高。

  <<< 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是解决未备先老和保障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接近深度老龄社会的中国到了调整养老金结构的时点,即二元结构。一要建立一套全国运行的基础养老金支付系统,做到信息向上集中,中央顶层设计,服务向下派送,同时打造服务型政府;二要建立法人受托人制度、投资策略和监管机制,确保养老基金保值增值。

  <<< 以房养老是将老龄人口资产存量变流量的路径,但目前有四大障碍:一是儿女啃老,建议大力宣传保护老年人财产权益的文化,制定相关法律;二是土地使用权,建议居住房的土地使用权与房主寿命关联,实现居住房土地使用生存化;三是房价波动,建议对居住房实行限价和封闭市场运行,法定房价评估标准;四是长寿风险,建议政府与大型寿险公司共建长寿风险抵押金,对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居民,居住房反向抵押时按照国民平均预期寿命定价,超过部分由该基金支付房产抵押的养老金。

  <<< 老龄人口购买力不足,养老服务不宜过度产业化。约有90%的老年人无力支付地租,需要政府无偿划拨养老用地;80%的无力支付房租,需要政府建设养老房产;60%的无力支付高额服务费,需要社会组织提供有偿服务、义工提供换工服务;5%的无力支付生活费,需要政府供养。改善老龄人口资产状况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既带动就业,又促进老龄产业和银发经济的发展。

  2013年夏天,清华大学的杨燕绥“火”了。快人快语的她说:“需要讨论的不是延迟退休年龄,而是通过好的养老金结构引导人们延迟领取养老金”。她认为,退休即指退出劳动力市场,不仅指退出一个正规单位,属于个人选择;养老金需要平衡两代人的关系,需要国家法定。

  她的研究报告发现,只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急需养老服务,有几千岗位在等待一产二产富余的大龄就业人群,从重体力到轻体力,重远距离到近距离,从全职到非全职,但需要政府和社会搭桥,实现 “男去养老院做园丁(有工资的社工)和义工(有服务记录的时间银行),女为老人洗衣服(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这些言论一夜之间被网络断章取义地推到了风口浪尖。

  时隔一年,凤凰城市对话杨燕绥。回看去年的口水战,她说:“不同于自然科学学者,可以在实验室做一辈子,社会科学学者要敢于进行社会对话”。她强调,“去年八月对养老金并轨和延退的热炒,九月对养老服务园丁和义工的热炒,使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养老问题,认识到中国老龄化严峻形势,大家着急比我自己着急要好得多。这为养老金并轨、渐进式延退、精算平衡等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国务院出台养老服务的35号文件,做了铺垫。”

  此时的她,已经完成《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版)》和养老的三个指数的研究,将于今年老人节期间发布;接近完成《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从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看养老服务供给,以及银发经济的发展规律;正在撰写《二元结构养老金:解读清华方案》。

  在此次对话中,她认为,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不提前做准备才是可怕的。她将老龄社会界定为老龄人口消费拉动和劳动人口科技推动型社会。改善老龄人口资产结构,保持转移支付、劳动经营、财政收入三者之间的合理比例,是银发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她直言,人口政策和生育计划调节不力导致人口结构失衡,长期资源配置不公导致老年人口负消费,目前养老金结构不合理,混淆了政府责任和个人及其市场责任。

  她认为,接下来应按照老龄社会的时间表,调整养老金结构、产业结构,引导人们增加工作、延迟领取养老金,并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对于养老金并轨,杨燕绥教授表示,人口老龄化决定现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走不远,目前运行机制是混账管理,亟待改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应当缴纳养老金税费,并引导中国养老金结构调整。

  “清华方案主张调结构、建机制、大整合,中国就是绕八道弯、打100个补丁,最后还是要走向二元结构的。国民基础养老金讲公平、全覆盖、保基本;个人储蓄养老金讲效率、市场化运行,改善老年生活”。杨燕绥如是说。

  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 解决未备先老

  凤凰城市:你怎样界定老龄社会,为什么说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在快速老龄化的当下,中国人口结构是怎样的?

  杨燕绥:按照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和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赡养比进行计算,中国在2000年达到7%和10:1,进入老龄社会;约在2025年达到14%和5:1,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约在2040年达到21%和2:1,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人口总量和结构同等重要,中国人口结构失衡有两个主要事件。一是1963-1975年间的生育高峰形成婴儿潮和今天的5060退休风潮现象,1959-1961年自然灾害后,1963年生育率达到30‰以上,持续八年超过20‰。2013年这部分女性50岁了,意味着未来几年的女性退休高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大幅减收增支。但是,面对这样的历史苦果我们没有提前做准备,要人们延迟退休,需要从知识和健康等方面提前20年做准备。

  二是1978年开始的一孩家庭政策持续过久,导致老龄人口占比迅速增加到2亿、3亿乃至4亿(届时80岁以上达到1个亿);其实,计划生育不等于一孩家庭,各国都有人口国策,中国应该在1995年开始转向间隔性二胎政策;如果持续总和生育率不足1.8,未来人口结构进入1:2抚养比和1:1老年赡养比,劳动人口的负担太重,且没有人为他们的贡献买单;我们今天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不让中国人口结构进入如此灾难性的结构。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现代化关联。生活水平高、医疗条件好、寿命延长才出现老龄化,这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一个进步阶段,即老龄人口消费拉动,劳动人口科技推动型社会。从经济学角度讲,老龄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进入了买方市场,民生的政治路径是,老百姓肯买单、企业有订单、大学生有岗位。只要老龄人口有活力,社会就不会老化。

  凤凰城市:如何应对老龄化,中国是否做到“有备而老”?

  杨燕绥:应对老龄化需要做好三个准备,一是养老资产,包括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劳动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养老基金;二是养老服务,呼叫信息系统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龄产业发达;三是老龄社会文化,人要学会终生自立,努力工作40年,保障70年体面生活,再加上孝敬老人的社会文化,两代人共同分担老龄社会的风险;因为,养儿养老不现实,孩子回家看看也很有限。如果老年人有钱、没病,会讲故事,是很幸福的,不应害怕老龄化,怕的是没有准备。中国显然准备不足。

  我们的实际老年赡养比研究揭示了公共政策失灵的问题,在劳动人口(15-59,15-64)中减去在校生、失业人口、低收入人口和提前退休人口之后发现,中国约在2007年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出现了民工荒、养老难等问题。如果就业、收入分配和早退休等情况不能改善,中国将提前十几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提前几十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凤凰城市:中国正在由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向消费拉动型经济,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中国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国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很大。这是否意味着老龄人口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负担,将要如何扭转这一局面?

  杨燕绥:中国要同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科技化和信息公共化,弥补历史欠账,三步并做一步走。一要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GDP产值占比从40%到70%以上;

  同期,一产二产就业弹性越来越小,服务业就业弹性大,约60%以上是养老服务业。40、50、60就业困难人群离开传统产业即进入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不等于小时工,需要分工协作,构建产业链条,建立培训体系、职业资质制度和薪酬制度,让更多的人原意从事养老服务业。

  当70、80、90人群多起来,50、60人群即是年轻的老人。如果能够实现年轻老人参与就业和改善老龄人口资产结构,有购买能力的老龄人口不是负担,是推动银发经济的动力,这是有老龄人口红利,包括人力资本投入、消费、纳税和投资。但是,中国需要按照老龄社会的时间表,倒计时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并轨走不远

  凤凰城市: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养老金并轨的呼声一直不断,你持怎样的观点?

  杨燕绥:养老金制度必须坚持公平性,持续性,流动性三原则。现在的不公平,在于多轨制;不持续在于全部靠财政承诺,用当期缴费支付养老金,非但没有养老金积累,还把年轻人个人账户资金用光了,以后养老金只靠劳动人口缴费和财政转移支付,老龄人口不能直接分享经济进步成果;流动性不足在于统筹层级太低,中央政府只管点菜,基层政府负责买单,这导致缴费容易领取难,养老金权益不能终生转移携带,影响权益保障、劳动力流动和家庭团聚。

  有一位老人,在部队和学校的几十年工龄都有完整的档案,但最后流动到广东省做企业5年,因身份转换和异地迁徙,她几十年工龄视同缴费,不知道谁买单,不能正常领取养老金,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个故事不是偶然的。

  凤凰城市:你提到并轨分大并轨和小并轨,如何实现?

  杨燕绥:做到公平就必须并轨,基础养老金不能保留身份,这是封建文化。大并轨是实现二元结构,基础养老金国民化,个人养老储蓄账户人人有。小并轨是让机关事业单位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小并轨走不远。一方面,目前缴费和领取人的比例是3:1,费率是工资的28%(个人账户也用于支付),费率高导致企业逃费较严重,征缴率约为60%~70%,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0%(应当是56%);50岁退休高峰后变为2:1,2012年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减少,赡养负担会越来越重。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并轨后,公职人员可以缴费;但机关单位不会缴费,事业单位缴费有困难(要明确财政补贴比例和事业单位列支渠道,杜绝公共服务乱收费。),这会导致养老保险空转,对制度更加不利。

  做到持续需要从长计议和精算平衡。一要解决空账问题,增加养老储蓄。违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养老保险“统帐结合”二元结构原则,挪用个人账户资金的主要原因,是在1998年国企改革中2500多万职工下岗,平均年龄47岁提前退休,他们的工龄视同缴费,至今没有预算。所以,地方政府不得不挪用个人缴费支付他们的养老金,由此形成了空账几万亿元。羊毛出在羊身上,国企应当尽快偿还这笔账。二要建立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二元结构养老金,降低企业费率,增加个人账户投资收益;清理那些鼓励人们提前退休的“倒挂”政策,激励人们多工作、多积累养老金。

  做到流动性需要实现基础养老金中央统筹,个人账户市场化运行。一方面,需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结束政府多龙治水、信息孤岛的局面,将信息垄断视为有寻租动机的另类腐败。另一方面,借鉴企业年金的经验,强化法人受托人的制度建设,建立全国流动的账户管理机构,培育养老金机构投资者,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养老基金投资策略,股市、储蓄和特种国债各占三分之一,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以房养老提高养老服务购买力需“四个突破”

  凤凰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有目共睹,但是我国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到底怎样,是否存在消费不足的现象?

  杨燕绥:养老服务需求、供给和购买,共同构成银发经济的内涵。目前,可以支付地租、房租、服务费和自己生活成本的老人不足10%。约有90%的交不起地租,需要政府无偿提供养老土地;约有80%的交不起房租,需要政府无偿建房;约有60%的付不起高额服务业,需要社会组织提供社工服务(有工资,不盈利、不纳税)和义工服务(有记录、可以在日后换取服务);约有5%的付不起生活费,需要政府供养。这严重阻碍了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中国亟待培育老龄人口的养老资产,包括人力资本和就业能力、二元结构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障和补充健康保险、老年房产和其他资产;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另代际转移支付、劳动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各占1/3,这是进入老龄社会的软实力;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力,包括中年养老理财和子女为老人购买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体系、老龄产业和银发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梦的未来。

  凤凰城市:提高老龄人口购买力,以房养老是关键,可是试点并不太成功,非议也很大。

  杨燕绥:在老龄社会里,人们常说:“30年我养房,20年房养我”。房子在一个人高龄失能之后,是置换相关服务的主要资产。以房养老形式多样,可以出租、置换、反向抵押等。中国政府开始支持居民用自己的房产举办从10个床位开始的老年护理院。

  但是,在中国以房养老有四大障碍,一是养老防儿,保护老年人的财产权益,改变啃老风气;二是土地使用权,建议土地使用权生存化,与首住房房主的寿命关联,在他们去世那天才能收回;三是房价波动,建议对首住房实行限价和进入半封闭市场运行,减少房价波动,按照人均预期寿命为房产残值定价;四是长寿风险,建议政府和大型的、资产状况良好的保险公司共同建立长寿风险基金,为超过预期寿命的、个人信用良好的老年居民支付房产反向抵押的养老金。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老人

上一篇:【观点】叶檀:房地产需要新引擎 养老教育等地产受青睐
下一篇:北京市闲置度假村将被改造为养老机构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